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式养老的困境:生育率若长期走低,养老无解

何亚福 / 人口学者
2015-06-02 09:5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5月25日晚,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8人死亡,6人受伤。由于着火区是生活不能自理区,老人们行动不便,所以才伤亡严重。

        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养老院建筑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老年人居室不应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显然,“康乐园”并不符合这一设计规范。用彩钢板做老年公寓却能够通过审批,这是当地民政部门的失职。据媒体报道,“康乐园”是鲁山县规模、名气最大的养老院,入住“康乐园”的老人,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负担得起的。“康乐园”的建筑质量尚且如此,其他更低档的养老院可想而知了。

        近年来,各地养老院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例如,2013年4月24日,黑龙江省肇东市太平乡养老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两位老人遇难,一名老人重伤;同年7月26日,海伦市联合敬老院发生火灾,11名老人被烧死;2014年11月18日,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敬老院突然发生火灾,两位老人不幸遇难;2015年1月1日,河南南阳市南召县白土岗镇敬老院意外失火,两位老人不幸遇难……

        养老院火灾事故凸显我国社会养老人力物力的投入滞后,尤其是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原因在于养老护理员这种职业收入低,工作也非常辛苦,很多人不愿从事这一职业。在当今社会,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辛苦程度比保姆大,经验、技术要求也比保姆高,而工资待遇往往还不如保姆。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养老护理行业,政府有必要出台一些配套措施,给予养老护理人员工资性的补贴。

        我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相应的养老机构和服务,以及相应的监管制度还存在滞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超过3700万。预计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占总人口的17%。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社会对养老产业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公办养老院床位缺口巨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城市就近养老需要排队十多年;而民办养老院受制于土地、资金、人员的限制,要么收费高,要么条件简陋安全隐患严重,入住率不高,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养老院城区公办的住不进,城里民办的住不起,郊区民办的不愿去,成了我国养老院“公办难进,民办难营”的尴尬处境。

        养老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家庭养老,二是居家养老,三是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是指由子女来承担养老责任,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虽然现时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然而,我国自1970年代后施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平均规模逐渐下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变弱。现在中国城市“4:2:1”家庭结构很普遍,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已日益成为主流,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势必非常沉重。因此,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已成为趋势。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机构养老是指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27.5张。显然,按照目前的养老床位数,机构养老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只能起到一个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

        最近,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2015居家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说,“从我国政府提出的‘9073’养老格局的模式来看,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而事实上,居家养老的比例可以高达96%。”吴玉韶认为,上世纪60年代英国就提出“反院舍化”和“去机构化”,倡导回归家庭和社区养老。

        无论哪种养老方式,本质上都是工作年龄人口养活老年人口。有人说:“我不需要养子防老,我在年轻时多挣一点钱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将来年老了就有养老金了。”然而,养老金制度不过是社会化意义上的“养子防老”,本质上仍然是年轻人养老人,只不过不是具体的某子养某老,而是众多的“子”养众多的“老”罢了。当你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如果创造财富的年轻人比领取养老金的人还少得多的话,那么你的养老金就会大大贬值了!养老金换来的产品和服务是由当时的人创造的,并不是在你缴纳养老金的时候创造的。因此,你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但所有老人则必须依靠所有年轻劳动人口来共同养老。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近几十年来生育率持续下降,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江苏省如东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如东县比全国其他地区提前10年实行计划生育,也比全国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东的老龄化,已经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沉重压力。老龄化使得当地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赡养比上升。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支付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企业和参保人员的负担也将进一步加重。

        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出生率下降,使少年儿童的人口数量和比重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相对增加。即使老年人口数量没有增加,而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减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会相对增加,从而提高老龄化程度;二是老年人口寿命延长,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加速了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都会改变人口的年龄构成,但出生率下降的影响更大。寿命延长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但要影响到人口老龄化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出生率的降低将立即减少少儿人口,提高老年人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

        有人认为,再过几十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这一代人去世以后,老人数量减少了,中国老龄化阵痛就会过去了。然而,如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即使将来中国的老人数量大大减少了,老龄化程度也不会减轻。用一个假设的例子说明如下:某村连续几代人都只生一个孩子,那么人口结构如下:第一代:400人(200对夫妇);第二代:200人;第三代:100人;第四代:50人。人口结构是4:2:1,老龄化程度最终达到:4/(4+2+1)=4/7≈57%。即使第一代的400人去世后,老人数量减少了,但人口结构仍然是4:2:1,老龄化程度仍然不变。因此,一个国家如果长期保持很低的生育率,那么这个国家将要承受的老龄化不是阵痛,而是长痛。

        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延迟退休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一直以来,延迟退休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金收支缺口、缓解劳动力不足、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灵丹妙药”。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收入是20434亿元,比上年增长9.7%,但总支出则为2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首次出现当年基金支出高于当年征缴收入的情况。在养老保险并轨后,我国更面临万亿成本的缺口,延迟退休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但延迟退休的一个负面效应是降低生育率,因为现在很多小孩是由家里的老人带的,延迟退休势必减少老人带小孩的时间,从而降低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愿。

        缓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生育率。中国的生育率从1991年以来一直低于更替水平,近几年的生育率不到1.5,属于极低生育率。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旦完成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根本性转变,即使鼓励生育,也很难促使生育率的回升。可以预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结婚年龄的提高、丁克家庭和单身人群的增多,即使中国将来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也不可能扭转生育率下滑的趋势。因此,中国首先要取消生育限制,其次要出台有利于抚养孩子的政策,促进生育水平的提升。如果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无论哪种养老方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