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就为这么个剧,赵文瑄痴肥六七斤

李思园
2015-06-02 17:0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备受期待的《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开播,5月28日第一集上线后,却遭遇网友差评。问题并不在网络剧这种形式——看得出这部剧并不差钱。

        中国版制作方买下改编权和日剧版原声音乐使用权,连续多日首页推荐,宣传阵势也不小。相较之下,日剧版《孤独的美食家》才是低成本、小制作,甚至比中国版更加简陋。中国版遭遇差评的原因是,它丢掉了原版的精华之处,又加入了大量观众不感兴趣的内容,包括并不怎么有趣的剧情和过于明显的广告。

《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海报
        大多数热爱日剧版《孤独的美食家》的观众是被主演松重丰幸福的吃相和剧中独特的氛围所打动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来自于恰到好处的留白。

        我们跟着五郎一起发呆,体会站在巷子里突然袭来 “肚子好饿”的感觉,再看他把一桌美食扫荡一空。剧情被弱化到了最低的程度,一个人一顿饭,仅此而已。也因此也有人为《孤独的美食家》冠以“美食A片”的名号,而正是这种纯粹才能给人回味的余地。

        每集五郎都要见客户谈生意,但编剧并不把他的工作内容和接下来要吃的东西刻意扯上关系。片头已经提纲挈领地告诉我们:“不被时间与社会束缚,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需介怀地大快朵颐是种孤高的行为。”讲故事不是这部剧的目的,我们就是要看他满脸陶醉地、专注地吃。

日版《孤独的美食家》剧照
        “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在《革命之路》中这样写到过。循着这个思路,“一人食”才最忠于自己的内心。五郎的孤独是种享受,他沉浸在寻找美食的旅途上,每天都是一场小旅行,自得其乐,难以自拔。

        而《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打出的宣传口号却是:“美食打败孤独”。孤独需要被打败这个定位带着整部剧跑偏了:赵文瑄饰演的伍郎吃得太少,还一点都不孤独。

        日剧版30分钟的正片中,至少15分钟都是吃的特写。这还只是正餐一顿,不算被路边甜点店吸引,进去小憩的片刻。吃的镜头看似轻松,实则复杂。主演松重丰把颜艺发挥到了极致:望着菜单时的犹豫不决,偷瞄邻桌时的害羞,点对了菜时的暗自得意,第一口吃下去时的感动,盘子见底时的心满意足,即便不依靠台词也能将各种情绪传递到位。

        观众听得见五郎咀嚼的声音、烤肉在铁架上滋滋作响,看得到五郎额头上的汗珠、火锅蒸腾的热气,被烫到时他还边吃边呼气。松重丰吃得太香,把“香”的感觉用这些细节传递到了,看的人也想尝尝那些食物到底是什么味道。

日版《孤独的美食家》剧照

        相比之下,《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里,赵文瑄的吃相太斯文了,看上去若有所思,投入不足,感染力自然大打折扣。平心而论,赵文瑄蜀黍已经很卖力了,“决定不了的时候就两样都吃”的指导精神,让他为了拍戏吃胖了六七斤。

        剧中的食物风格也继承了日版的平民路线。第一集中,伍郎点了猪油拌饭、自制咸猪肉、白菜卤,都是台湾的大众美食,还反复强调“古早味”。 可赵文瑄的努力被剪辑抹杀了,剧中吃饭的镜头只有3分钟,镜头拉远淡出时,才只吃了几口。相比起日剧版五郎滔滔不绝的内心独白,对于一碗猪油饭,除了柔软润滑不油腻,赵文瑄蜀黍也说不出再多的形容词。即便他吃得频频点头,也看不出菜有多好吃,只显示出剧本的单薄。
        《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被诟病更多的就是广告打得太明显,引起又一轮到底是电视剧植入广告还是广告植入电视剧的吐槽。一部深夜档美食剧的观众,是想看餐饮信息推荐吗?

        在日本版中,餐馆信息被放在每集最后,由原作者久住昌之进行实地探访,老板真人出镜,但这些都只是正片的脚注。《孤独的美食家》的原意也并非是向读者或观众推荐好吃的餐厅,教人按图索骥。久住昌之就从来不看点评网站、餐厅推荐,他喜欢去小巷子里有些年头的家庭餐馆,每家餐馆都来自于一次偶然邂逅。他会像剧中的五郎一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凭着当时的感觉找一家餐厅,发现了有趣的地方,就用到漫画里。

        而中国版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急于营销。正片中用字幕打出店铺的详细信息,页面旁边还不忘给出网店一键购买链接。台湾伍郎走进第一集里这家“大隐酒食·小隐私厨”的理由是“好像看到过报道”,或许这家店真的不错,可原作中热衷于探索、珍惜偶然邂逅的惊喜感荡然无存。

        不露声色推销才最有效,广告植入也是门艺术。本剧的正式片名是“《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而非“台湾篇”, 目标观众群是内地观众,推出网店,销售各类深加工食品和周边商品。“赵文瑄同款背包”尚能理解,可是卖一些根本没有出现在剧中的食品更像是来砸电视剧的牌子。整日经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狂轰滥炸的观众,本该轻松地看一档电视剧,却发现看了一个广告片,自然会心生反感。

        《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的剧情部分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第一集中,用近二十分钟的篇幅演了一出暖心亲情剧。伍郎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牵线搭桥,化解误会,“孤独的美食家”俨然知心大哥。剧情和伍郎吃的部分毫无联系这一点倒是做到了。

        冗长的小酒吧爵士演奏桥段把整部剧的音乐也搅得七零八落。观众时而能听到日剧中熟悉的曲调,可“街上找店”的背景音乐片段被嫁接到了“端菜上桌”的地方,违和感又压过了亲切感。可能是因为吃的部分时间太短,日剧中伴随着五郎越吃情绪越高涨的鼓点也没有在中国版中出现,于是赵文瑄吃得斯文又平静。

        网友并非只知批判、不懂欣赏,但只顾赚快钱,没时间仔细做好电视剧的制作方抓不住他们的心。微博上,赵文瑄自己吐槽说为了拍戏“成了个痴肥但美貌的大胖纸”。赵蜀黍,这样的牺牲真的值得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