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安的儿子和郭采洁郭碧婷一起演了一部老派厚重的电影

不着调
2015-06-26 06:1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6月26日扎堆上映一大波国产片,《对风说爱你》应该很容易掩埋在其中,变成一缕吹不起几片尘埃的清风。作为提前看过电影的人,很负责地对各位看官表达一下,不要理会这部电影的宣发物料!

《对风说爱你》大陆版预告海报 

      看这不痛不痒的片名加蓝白相间的清爽海报,郭采洁、郭碧婷这一对“小时代”姐妹花代言人,实在太容易让人误解这部电影是一场台湾小清新的小打小闹。而影片在宣传过程中也着实回避了内容的重点,对于电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很少提及,被宣传的点包括“杨佑宁郭采洁分手后同台”、“N角恋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或者还有李安、陈可辛、李少红等一众名导站台推荐。

李安的儿子李淳在片中有大尺度演出。

        不过,这些推荐人一站出来,就知道这是个有分量的电影的。这些大腕来站台,冲的是一个名字——王童。在台湾导演里,他的名气没有李安、侯孝贤、杨德昌那么响亮,但也称得上是一个时代的中坚力量。王童的电影始终关注台湾本土的历史和生态,在国际上走得没前面说的那几位那么远。

        《稻草人》、《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三部电影,作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共同构成了台湾近代史三部曲。 他的作品不算多,12部电影10座金马奖杯,做过金马的评委会主席,在台湾电影圈里备受尊敬。如今已经跳脱情节束缚,把电影当写生的蔡明亮当年为王童的古装片《策马如林》写剧本;《无言的山丘》同样是身为编剧的吴念真的代表作。

        其实《对风说爱你》在台湾的片名《风中家族》,更符合电影厚重的气质。王童并不喜欢大陆版的名字,更不喜欢这个轻飘飘的海报,不过他不熟悉大陆的市场和环境,对于影片的宣传也就没有过多的介入。

        《对风说爱你》是非常老派的电影,完整、厚重,也讲求戏剧性和结构。

        故事从1949年解放那会开始——通常在我们的观影经验里,关于国民党军队的部分,讲到他们战败,撤往台湾就结束。就算是咱共产党的高级情报人员,一同去了台湾继续执行任务,镜头也直接得切回21世纪白发苍苍的回首。而一部台湾电影,给你展现的是,背景离乡的士兵,逃离组织,躲藏到眷村安身立命,和来自不同地域的人逐渐融合相处,不同阶级的人背负各自的历史,慢慢放下自己的包袱,适应一个新的世界,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关联的小社会。

        尽管在戏剧性上有些过于刻意的痕迹,例如两人情定之初遭遇高官父亲落马需要女方出卖自己婚姻作为挽救的桥段实在有些八点档。不过把三个兄弟,两个家族,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张弛有度地浓缩在整个故事里,有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节奏起伏,跌宕而不煽情,还是足见导演功力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对风说爱你》,是另一部情节更为紧凑圆融的《太平轮》。

        郭碧婷和郭采洁这对小时代姐妹花穿越到民国,至少没带着令人出戏的时代气息,尤其郭碧婷的表现是令人惊喜的。沉默而内敛的大家闺秀,一颦一笑的深情莞尔,和整个电影泛黄的古早质感很是搭配。郭采洁有些装嫩的嫌疑,角色个性上来说,张扬的演出也不比内敛来得更困难,比起《小时代》来说演技是大有精进,但在散发出的年代气息上还是显得过于时新了,确实没有郭碧婷来得惊艳。

郭碧婷
        杨佑宁是王童的老搭档了,童年时第一部电影就是跟着王童来打磨,不过当时的演出尚未算作其演艺生涯的记录。成年后再度合作,足以挑起一部电影的大梁:背负着伤口的硬汉,战场上失手朝自己的小舅子开了枪而无颜回乡面对自己的妻子,流落异乡作为如父的长兄带领兄弟们开始新生。与郭碧婷饰演的邱香各怀倾慕的情愫但止乎礼数的不过是几个暧昧躲闪的眼神交错,面对收养的乱世孤儿“小奉先”则是一个山一样父亲的伟岸和可靠。这是一个层次相当丰富的角色,铁汉柔情,压抑又天真,明明是有些完美得有些不真实的角色,却让杨佑宁把握得令人信服。
        三个逃兵大老爷们捡了个孩子开始逃亡,这是又一个高明的设定。一个乱世浮沉的大戏,孩子的跑动会成为整个大背景中的一抹亮堂光彩,带动着整个片子的节奏活跃起来。李安的儿子李淳同样在电影里贡献了光腚大尺度演出。而悲伤故事所孕育的希望也是从这个人物身上生长出来——上一辈的遗憾,晚辈身上得到报偿,这是那一代人骨子里认同的文化和观念。

        73岁的老导演王童在镜头上有着和同时代台湾导演们同样节制的自觉,大多数时候固定的中景镜头让故事的进展得以在冷静的观看下进行。在身份认同和文化融合上,王童巧用帮派混战的干架强化影片的节奏,又以小朋友乱加调料煮出绝世汤底狠狠地黑了一把川菜的同时给电影平添几分小幽默。各式各样这样的生活事件令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毫不沉闷。

        观影过程中尤其惊艳的一点,在于一群台湾演员在台词上的惊喜考究。

        初到台湾那段,演员们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方言,而随着情节的推进,口音一点一点淡化,变成标准的普通话。这时候,笔者还以为是因为加入大陆资金的背景,想要淡化台湾电影的痕迹而有意规避的演员的台腔口音。直到背景里的台湾,从破落的眷村茅草屋,到迪厅和流行文化盛行的新世界,年轻人的嘴里慢慢蹦出了我们熟悉的台湾电影里那些哼哈腔调,当年的山东逃兵暮年也终于改了乡音,说起了台式普通话。言语上的小细节和影片中所有考究的美术布景一样,令人看到电影的用心。

        看片适逢上影节期间,作为金爵奖的入围影片,主创们也稍露了个脸。观影之后还特意拦下导演问没有港台腔的部分是不是配了音,老导演王童很是得意地说,“没有啊,都是演员自己说的啊。你别看他们是偶像,只要你敢用,他们会回馈给你想要的。”

        事实上,这个故事在王童来说,是有些自我重复的,核心的部分是早年《香蕉天堂》里已经讲述过的故事,同样是来自大陆的逃兵,在适应新生活中所遭遇起伏人生。不过当年的戾气磨平不少,批判和讽刺的部分到了晚年再拍相似的人事都不过化作一声叹息。王童把故事框架拉得更大,时间更长,人物更加错综复杂。加上战争的表现,所谓的“史诗大片”即视感更重。

        然而,这依然是一部走心的电影,当繁华沉浮过后,剥去一层层足够戏剧化的事件所导向的结果,不过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青年时背景离乡,磕磕绊绊又踏踏实实走过一生的过程里,兄弟、爱人、晚辈终于逐一离开,爱过的都消散风中。大时代的沧桑莫过如此,热闹又孤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