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遇到蓝天就拍照刷朋友圈,“蓝天综合征”真是一种病吗?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梁月静
2015-06-26 09:58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6月11日,在送走了雷阵雨后,北京迎来晴好天气。

        “蓝天综合征”一词最早诞生于网络,又称“北京综合症”,网友归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一遇到蓝天便心情愉悦,兴奋不已,舒适度爆棚,幸福感大增,并伴有呼吸畅通,心律平稳,爱出门拍照留念、狂刷频发朋友圈等异常行为。多发于长期居住北京等地饱受雾霾折磨的群体。”

        6月中旬,北京连日降雨后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APEC蓝”得到重现。有网友调侃,2000万北京人民,突然一半成了摄影师。据统计,景山公园在6月12日一天,入园游客达25000人,相当于黄金周的水平,北海公园、故宫等地也人满为患,景区游客流量突增。“蓝天综合征”的说法当天便出现于网络。

        继“北京蓝”后,“武汉蓝”、“长沙蓝”也随之出现,但凡头顶出现一次湛蓝的天空,社交平台总是会被晒蓝天的喜悦撑满,“蓝天综合征”的“症状”一次次得到印证。

        难道原本用于调侃的“蓝天综合征”真是一种病?

傍晚时分,北京景山公园山顶,许多市民及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摄京城晚霞美景。

蓝天白云确能带来更高幸福感

        长期从事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吴建平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人的心理状态与气候确实存在某种关系,天气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吴建平介绍,国外研究者利用电话采访,问受访者在1-10点量表上进行评定,10表示最快乐,1表示最不快乐,以此评价当时心情快乐的程度、整个人生快乐的程度、对整个人生满足的程度(生活幸福感)。其中一半的采访者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另一半的采访者则在阴雨绵绵的时间进行。结果显示,晴朗天气里,人们不仅感到自己心情快乐、也会将整个人生评价为快乐,同时感到生活幸福感的程度也更高。

        2013年1月,《绿色经济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urnal of Green Economics)发表论文《幸福感与空气污染:来自14个欧洲国家的证据》称,研究表明,几乎一般国家的空气质量与公民幸福感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

        天气影响心情的例子不仅中外相似,古今也相同,“天昏昏兮郁郁”等诗词,就是指在阴雨绵绵季节,人们精神较懒散,心情不畅快。“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散无力,甚至导致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吴建平说。

空气污染导致抑郁住院率上升

        据新华网报道,2015年2月26日一天之内,北京连续出现三例自杀事件。称连日的雾霾天气会使患有抑郁症或者季节性情绪失调的人雪上加霜,持续不见阳光会令他们心情烦躁,滋生绝望情绪。

        所谓季节性情绪失调,又被称为“冬季忧郁症”(Winter Blues),多见于经常在室内工作的人群和体育锻炼较少的脑力劳动者。“冬季忧郁症”的大部分患者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状态,但随着冬季来临,白天变短,忧郁和精疲力尽的症状就会出现并益发严重。吴建平称这是由于低温、缺少阳光产生的精神障碍。

        外国学者Szyszkowicz分析了在1992到2002年间的15556个因抑郁而到埃德蒙顿医院的案例,发现了医院抑郁入院率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在温暖季节里,一氧化碳可以导致病人每日入院率增加6.9%,在寒冷的季节,对女性入院的影响,PM10会导致增加7.2%,PM2.5导致增加7.2%。这表明抑郁入院率和室外空气污染有关。

        另一位国外学者Jacob早在1984年就研究了雾霾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环境中知觉到了恶劣的空气质量,近期有经历过不良生活事件的洛杉矶市区居民,会有更大的抑郁症状。

 “蓝天综合征”VS“蓝天综合症”

        在新浪微博上,话题#蓝天综合征#有17万阅读量,是#蓝天综合症#阅读量的十倍,然而还是有不少网友无法分清两者。

        吴建平介绍:“征,指特征,即人们看到蓝天时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前述的“主要临床表现”基本可以概括,而“蓝天综合症”中的“症”,指症状,“一般我们说什么什么的症,一定是不适应的表现,是少数现象。如对考试的不适应时出现考试焦虑症,对极高的位置不适应时出现恐高症等。如果看到蓝天时人们会表现出一种‘蓝天综合症’,这说明我们把正常的现象看成了反常,也说明蓝天对我们成了稀缺资源,成了很少能看到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伦敦的光化学污染使得伦敦的雾呈现红色,但伦敦人一直意识不到天空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红色,直到莫奈的一幅《伦敦的雾》将当时伦敦的天空画成了红色,“人们才突然意识到伦敦的天空变成了红色,大家还嘲笑莫奈画错了天空的颜色。但伦敦人抬头一看发现天空确实是红色的,而不是莫奈涂错了。”

        吴建平介绍,人们对污染越熟悉,就越不会被污染烦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味觉有适应性,其实视觉也有适应性,人类对环境的知觉适应性,时间越长,适应性越强。

        据她的观察,2015年北京人对空气污染的适应性要比2013年人们对雾霾有了最初的意识时要强:“可以看到重度污染天气时街上戴口罩的人也并不多。”

        所以北京灰蒙蒙的天空突然变为通透的蓝,反而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大家很躁动不安,出现了‘反常’的行为”。她认为“蓝天综合症”的调侃说明,人们适应灰蒙蒙的天空,却很不适应突然出现的蓝天,“我们似乎得了一种不适应蓝天的综合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