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肖钢谈股市:必须解决创新创业企业“最先一公里”的资金来源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朱荻
2015-06-26 07:59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6月26日,第七届陆家嘴论坛开幕,证监会主席肖钢在致欢迎词。 澎湃新闻记者 高征 图

        今日

,第七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证监会主席肖钢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仍处于脆弱且复杂的复苏过程当中,新一轮产业分工进程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波动的短周期化特点明显。尤其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类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市场快速传递,交叉蔓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后,在“资本市场如何服务科技创新”主题演讲上,肖钢表示,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日益明显,成长周期大幅度缩短,科技创新必须高度依赖资本,因此,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很重要。资本市场应为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服务。

        肖钢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在上海证交所设立战略新兴板。

        肖钢称,只有形成比较完备的资本投资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中介服务体系,才有可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而增强整个经济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研究表明,接受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往往在取得技术突破、开放新产品和创造工作机会方面要高于其他的企业。

        肖钢提到,在创新创业的早期阶段,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最高,死亡率也最高,有人称之为“死亡之谷”。这使得大量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成为投资的市场失灵时期。但这些企业和个人早期的构思阶段、开发阶段、初创阶段成为日后新兴产业或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必须解决创新创业企业“最先一公里”的资金来源问题。

以下是全文

        尊敬的杨雄市长、项俊波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就“资本市场如何服务科技创新”谈一些认识。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这是近几十年全球科技创新一个突出的特征。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结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的步伐更快,涉及领域更广。以前以大型企业主导科技创新的格局显著改变,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优势日益凸显。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的周期也比过去大为缩短,不断地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科技创新创业的风险特征不同于成熟型产业经济行为,必须高度依赖资本,因为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银行贷款往往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快健全适应创新创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全面系统的投融资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离是创新创业的主要推动力。大家都知道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构成现实生产要素的资本,也就是说,这些资本已经被投入到企业并发挥作用。靠这些资本推动创新基本上不可行。而货币资本作为虚拟资本是每个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力和持续动力。

        股票和债券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虚拟资本,将单一的企业产权分割成若干等额的所有权,将未来的收入变现到今天来用,将别人的资产当成自己的资产来使用。这就为企业管理注入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内容,扩大了现实资源的内容,实现了资源跨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配置和流动。这就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

        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固然要看有多少专利数量,带来多少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是否形成创新的文化,等等。但更关键的要看是否有灵活、高效的资本市场机制。

        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风险资本投资的数额怎么样,并购重组的数额怎么样,发行上市的数量和金额有多少,以及由这些带来的经济增量是多少,企业增量是多少,就业的增量是多少。

        不久前,我看了一份资料,上海专利的数量不少,高于硅谷。当然硅谷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是几十个镇形成的一片经济体。但是这些专利能够转化为经济增量、企业增量和就业增量到底有多少?我觉得是可以再分析和研究的。

        只有形成比较完备的资本投资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中介服务体系,才有可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而增强整个经济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研究表明,接受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往往在取得技术突破、开放新产品和创造工作机会方面要高于其他的企业。

        科技创新当然需要领先的技术,但是实践证明,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是不是拥有这个先进的技术,而在于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用最快的速度把技术转变为市场商品的能力。这里所说的人才包括创新型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配套服务人才,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将知识合法转化为财富的机制,实现创新人才的知识资本化和知识产权股份的期权化。各种形式的企业管理成股权激励机制和员工持股计划,促进了人力资本的转化,实现了个人贡献与企业发展的利益共享。

        可见,科技创新不仅带动创业,促进就业,而且能形成创富的效应。只有让创新、创业、创富的机制有机对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落实创新驱动的战略。

        在创新创业的早期阶段,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最高,死亡率也最高,有人称之为“死亡之谷”。这使得大量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成为投资的市场失灵时期。但这些企业和个人早期的构思阶段、开发阶段、初创阶段成为日后新兴产业或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

        因此,必须解决创新创业企业“最先一公里”的资金来源问题。这和我们政府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行政改革不一样。创新创业企业早期往往是轻资产型,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天使资金、创投资金等风投的发展可以弥补银行融资的局限性,这些投资往往创造了很多新型的就业机会。据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研究,现在就业75%的增量来源于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

        创新创业是长期以市场为导向的历史进程,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一蹴而就。但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也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在这方面政府起着关键作用。政府行政的创新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机制的形成,关系到营造支持创新经济的商业环境,以及创新文化的形成。

        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资源开发、轻技术发展;重实体经济、轻虚拟经济。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基本上是针对成熟型产业经济行为的,对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企业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但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快培育,形成人才、技术、资本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机制和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首先是建立和改革创业板制度,放宽上市准入门槛,扩大行业覆盖面。目前,在创业板近500家上市公司当中,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占到了90%。

        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新三板立足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企业,截至到5月底挂牌公司达到2487家,覆盖了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77%。

       同时,社会资本对创新创业企业支持前移,有私募股权参股的挂牌公司占比达到50%。大力培育私募市场,支持私募资金规范发展,进一步壮大服务创新创业的民间资本力量。截至到今年5月底,已经登记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达到了6903家,认缴资金规模达到22100亿元。

        但是要看到,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创业能力有所不足,市场体系不健全,包容度和覆盖面不够,与我国有1500万家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并不匹配。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不足,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加上法治建设、诚信环境和股权文化等因素也制约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作用发挥。

        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服务和完善市场功能体系,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建立广覆盖、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严监管的多层次股权市场,进一步壮大主板、中小企业板市场,推进交易所市场内部分成。

        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错位发展。新三板作为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要充分发挥其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制度优势,场内业务与场外业务发展并重,公募与私募并举,健全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全面增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企业的能力。

        要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使其投融资对接平台、政府扶持资金运用平台。要建立工商登记部门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登记制度,支持股权质押。

        要研究设立专门服务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小微市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为创新创业开辟新的股权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私募市场发展壮大,增强创新创业资本的有效供给,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扩大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