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信|藏族诗人因拆非法渔网遇难,青海湖反盗猎行动从未停歇

邵文杰/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员
2015-06-28 16:0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编者按】

        据中新网报道,6月26日19时30分许,该乡26岁青年娘吉本独自进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莫热村一社青海湖边拆解一张非法捕捞湟鱼渔网时,不慎陷入湖内水坑遇难。娘吉本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著有童话绘画本《飞蛾》,“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

        裸鲤,俗称湟鱼,为全国五大名鱼之一,是青海湖特有物种,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的安全至关重要。湟鱼生长速度缓慢,10年才能长到1斤,1964年,湟鱼被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此刊发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员邵文杰写的关于鳇鱼保护现状的文章,文中谈到“青海湖生态的根基”——青海湖鳇鱼的种种保护困境,其中就有偷猎盛行的情形,也提到一些餐馆打出贩卖鳇鱼的招牌,一些游客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鳇鱼。青海湖鳇鱼生存现状亟待关注。

        我有很多青海湖的朋友,朋友圈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发布的海湖消息。捡垃圾、监测普氏原羚、接待天南海北的志愿者、日出日落是这些消息的主角。但到了每年6月,密密麻麻的湟鱼洄游照片便占据了他们的朋友圈,也拨动着我的心弦。

        我去过很多次青海湖,也见过很多次湟鱼,但却从未见过湟鱼洄游的壮美场面。每当他们发这样的图,我都会痴痴地看很久,赞叹很久。直到有一天,湟鱼保护志愿者扎洛的几张照片将我惊醒。画面中也是密密麻麻的湟鱼,但因为河流断流,大量的鱼儿被困在了小水洼中,照片中扎洛正带着一帮人救鱼,但我知道,很多鱼其实都活不了了。

        在各种关于湟鱼的介绍中,都不会少类似“湟鱼是青海湖生态的根基”这样的话。但放眼实际,你却很难找到与这句话地位相对应的保护措施。青海湖湟鱼不懂得诉说自己苦难的命运,也大概只能由我代劳了。

湟鱼洄游障碍何其多

湟鱼的鬼门关

        青海湖黑马河乡的杨杰加可能是第一个注意到湟鱼洄游障碍,并付诸行动的民间人士。2014年7月,他注意到家附近的正却乎河上修建的桥梁阻碍了湟鱼的洄游,于是发起了“让湟鱼回家”行动。正却乎河上有两座小桥,建设于十几年前,可能是设计时的考虑不周,随着流水的侵蚀,桥底混凝土底面和天然的河床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在大多数时候,都成了湟鱼洄游难以逾越的障碍。

        去年湟鱼洄游的季节,杨杰加组织志愿者奋力为湟鱼铺平了一个桥下通道,另一座桥由于缺乏资金,铺平通道计划遗憾搁置。

        2015年5月初,我和同事王雪、洛者环青海湖调研途中,专程拜访了杨杰加。得知他正在为修建湟鱼通道缺乏资金而着急,因为湟鱼5月底就开始洄游了,他难以眼睁睁看着湟鱼过不去这个障碍。我和同事们当即决定为这个湟鱼通道筹款。我们当时根本没想好这钱怎么筹,也没有任何准备,但既然遭遇了这件事情,就想努力完成。

        那天晚上我们合计了下,修建湟鱼通道要三万元,我们只有四天的徒步计划,因此我们三人每天要募捐7500元,平均每人每天募捐2500元。至于募捐方式,似乎只能是徒步了,我们都没有实际的运动筹款经验,也只能临阵磨枪了。

        从徒步的第二天起,我们三个一边环青海湖调研,一边通过微博、微信为湟鱼通道筹钱。我们每隔一小时播报一次徒步感受,播报保护湟鱼的相关知识,同时附带上募捐链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青海湖的黑马河,有个志愿者要为湟鱼建洄游通道。

        与此同时,我们也催促杨杰加的“让湟鱼回家”计划尽快再次启动,与募捐形成呼应。来自社会的爱让人感动,源源不断的支持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黑马河乡,全力支持着杨杰加为湟鱼抢修湟鱼通道的行动。

        这次民间抢修行动以皆大欢喜收官:我们三个如愿在徒步中筹齐了修建湟鱼通道的所有经费;杨杰加们如愿在湟鱼洄游大军到来前打通了生命通道;社会支持者们也见证了第一条湟鱼成功通过洄游通道的时刻。

修好的湟鱼通道。

        我不知道青海湖的大小河流中,这样的障碍有多少,但一定还有。在青海湖北的刚察县,也是在徒步中,我们看到有一条不知名的河流就被人为截断,用来浇灌开垦的农田,导致此河流量毫无规律,经常在湟鱼洄游的季节断流,造成大批湟鱼搁浅惨死。扎洛就一直很关注这条河流对湟鱼的影响,一直在四处反映情况,商量解决的办法。

        结束徒步回到北京,我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刚察县将这条生命之河还给湟鱼。很意外的是,我很快收到了来自刚察县政府的回应,他们说我公开信里提到的那条河,本来就是灌渠,水源来自沙柳河。他们得知此情况后,十分重视,已经在河口采取了封堵措施,引导湟鱼不要进入该河中。我让扎洛帮我去现场看看,他说确实堵住了,但几天前发了大水,将小堤坝冲塌了,一些湟鱼还是进来了,但数量较之以前确实少多了。好在,志愿者们很快会再去这条河,他们将与刚察县政府沟通,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在刚察县政府的网站上,我看到一封2013年的文件。这封由县政府发出的文件要求刚察县水利、环保、渔政等所有与湟鱼洄游相关的部门全力保障湟鱼安全洄游。不过,该文件中只提到刚察境内的4条大河,更多的小河却不在保障范围之内,而湟鱼洄游遇到的障碍,却恰恰多在小河里。看来,让湟鱼回家,这个美好的愿望将遭遇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违法捕捞贯穿四季

从渔网中放出已死去的湟鱼。

        青海湖环保人士南加的家里有一间堆满渔网的房间,如果你问这些渔网的来源,南加会说,这些渔网是他带领青海湖湟鱼巡护队在刚刚过去的冬季从青海湖一个个拆回来的。遗憾的是还有更多的渔网来不及拆除,它们夺去了湟鱼的生命。

        冬季的青海湖偷猎湟鱼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每年这里都在上演偷猎与反盗猎的故事。偷湟鱼的是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的各色人等,反盗猎的除了官方的渔政部门,还有像南加一样的民间志愿者。

志愿者拆渔网中,零星的游客也加入。邵文杰 图
扎西东智在救鱼。

        南加从十年前开始志愿反湟鱼盗猎,一直坚持到现在。他回忆说,青海湖湟鱼偷捕真正有所收敛也就是近2年的事,因为民间环保力量及社会关注的增强,志愿者与政府渔政力量形成合力,压制住了之前猖獗的盗猎局面,但也仍然没有达到全面杜绝的效果。

        我清晰记得3年前的那个冬季,大概是春节前几天。我接到南加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着急的说青海湖偷湟鱼的太多了,根本忙不过来,他希望我将这些消息通过微博发送出去。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我就搭上了去兰州的班车,并在夜幕降临时赶到了青海湖。

        到青海湖的第二天,我参加了牧民组织的反盗猎志愿活动,那天天气特别冷,但志愿者却不少,我记得有差不多100人,十几辆车。在北风的呼啸中,大家都在忙碌地拆渔网,我没有经验做不来,况且手伸出去马上冻僵。所以只能通过相机去记录。我记得那天还有两个跟着爷爷的小孩,我就和他们一起捡盗猎者散落在湖面上的电池。

海晏县甘子河乡,牧民捡回盗捕者丢弃的废旧电池。

3个小时,我们共拆除渔网20多条,放生湟鱼500多条,无一死亡。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发了很多条微博,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关注,青海经视频道以此为线索做了几次报道,影响很大,有效遏制住了猖獗的盗猎局面。

        冬季的青海湖不太平,夏季觊觎湟鱼的人就更多了。一位牧民给我发来一张照片,照片拍摄的是人们守在湟鱼洄游必经之路逮湟鱼的画面。

        有人忙着保护,有人忙着破坏,这种局面还要持续多久?是法律太软弱,还是利益太强大?答案很简单,却又很困难。我只能期待不断增强的湟鱼保护力量给我们答案。

偷捕者使用的偷捕工具,俗称穿冰器,它被用来凿出冰洞,然后从洞中投入渔网,渔网的细密程度足以使一俩重的鱼苗都不能逃脱。

一个粘鱼比较多的网,很重,志愿者合力才拉出。

你吃过湟鱼么?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很多去青海湖旅游的人会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到湟鱼。甚至在景区的一些餐厅,诱导游客消费湟鱼成为了新风尚。

        一年四季,在环青海湖周边的餐馆里,偷偷卖湟鱼已经不是秘密,这也是湟鱼偷猎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湟鱼在餐厅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这也直接驱动偷猎者不断铤而走险。

        2015年5月15日,我偶然走进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的一家餐厅,赫然发现一桌食客正在享用湟鱼,而餐厅外面的海报上,居然露骨的写着,湟鱼是青海湖最美味的鱼。因为没有任何准备就撞上了,而且司机不断地催我走,我居然连餐厅的名字都没记住,别说拍张照片了。一个正规景区如此,其他地方大家可以想象了。

        我当时在想,是不是有的游客真的是因为不知情,所以才食用的湟鱼,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可以到处去宣传,吃湟鱼违法。我和朋友甚至考虑,在青海湖的旅游旺季,在游客几个集中的地方,去拉起横幅,竖起广告牌,告诉大家不要吃湟鱼。

        为了遏制住湟鱼的消费,青海省渔政每年都在和餐馆签订协议,呼吁公众监督起来,不吃不卖湟鱼。但实际效果实在不敢恭维。有人建议,如果政府真心想管湟鱼售卖,只需把守住物流关口,这样,湟鱼便很难流入像西宁这样的大城市。但不知这个办法为何政府不予采纳。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感念青海湖湟鱼在困难时期救过他们的命,但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由于过度捕捞,湟鱼一度濒危。

牧民为渔网中的湟鱼放生,牧民的手已被冻的不见暖色。
挂在渔网上湟鱼,有的生命力很顽强,有的稍微弱点,但放生后都能活。

        为了保护青海湖生态,青海省的封湖育鱼已经实行了几十年,湟鱼的种群虽然在缓慢恢复,但与历史最高水平还相差甚远。

        与这个物种在青海湖生态中不可取代地位相比,我们现有的对它的保护措施,明显远远不够。

和青海渔政总站韩处长交流冬季湟鱼保护工作。

        很多时候,我都很难想明白一个问题,作为一条鱼,作为一条有着“圣湖精灵”美誉的鱼,作为青海湖生态中占据根本性地位的物种。湟鱼它究竟招惹了谁,才会惹得人们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想要捕捞它,想要千方百计吃到它;即使从来没想过吃它的人,也眼睁睁的看着它们在洄游中被阻挡在水坝前、搁置在浅滩里,惨死一片,却从不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

        (作者为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