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梅雨季如何才能不看海?我国城市道路排水标准至少要提高一倍

尤文佳
2015-07-09 16:19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全文原载于《城市中国》杂志微信公号,原题为《城市如何才能不“看海”》,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

“在城里看海”在雨季来临的时候貌似已不是新鲜事了。城市变成了海洋,漫过了街道,淹没了楼房,灌进了地库,流进了千家百户。人民只能发扬苦中作乐的精神在网上秀出了自家淹没的汽车,深到腰的雨水,欢乐的小情侣在大雨中尽情的玩儿水秀恩爱……每年市政府仍然花大力气修建雨水系统,可是在大水造成经济损失夺走生命的时候,不禁让人思考:雨水设施难道都成了摆设?

2015年6月的南京暴雨。

雨水排除是系统工程。多年以来,在南京、上海、北京这种特大城市中,雨水工程是通过在城市道路中设置的相互连通的管道及相应设施,通过收集、过滤、提升、排除这几步汇集和排除降落到城市中的地表水。

排水设施一般包括有雨水口、检查井、雨水干管、支管、连管、街沟、出水口等主要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最先被确定的就是流域面积及水量。工程师根据土地的高度及其他条件规划每条道路的雨水收集面积,根据这个区域图及雨水百年重现期、50年重现期雨量来计算管线的大小及其他如排水泵功率等必要参数。在真正大雨来临的时候慢慢降下来的也就是符合原计划预估的雨水量会很容易的汇集并排除。

那为什么还会形成“城市看海”的的现象?因为瞬时雨水水量过大,以及被排除得太慢。例如在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房山、城近郊区、平谷和顺义平均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86%以上,而北京地区的年降雨量为仅为300~500毫米。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了将近全年一半的降水,这无疑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南京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2015年6月2日光临南京地区的大雨每小时降水量达30~50毫米,相当于一小时冲全城倒下3.3亿吨水,全天降下54个玄武湖。

2012年,北京暴雨。

而就结构来说,全世界的地下排水系统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大小。一般而言,一座城市建设地下排水系统时,该地区的历史降水量统计资料是最主要的参照系。然而,伦敦和巴黎在19世纪中叶兴建地下排水系统时并没有完备的历史降雨量资料可供参考,而当时的地下空间又比较宽敞,因此,这两座城市的下水道内径往往设计和建造得十分庞大。在今天看来,这并非科学的设计,却在无形中提高了城市抵御内涝灾害的能力。

2015年6月17日,上海市杨浦区宁武路,小汽车、摩托车先后都在积水路段抛锚,只有一辆自行车还能正常骑行。刘行喆 澎湃资料

虽然国内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并不需要按照伦敦和巴黎当初的高标准来重建,但大部分城市的下水道建设依然有改进的空间。——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显著增多,我国城市道路的排水标准至少要提高一倍,比如从三年一遇提高到六年一遇。长期采用的老数据、老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如果中国的城市按照巴黎、伦敦的标准建设下水道的话基本上等同于把城市推翻了重新建设,不符合国情。

市区常见雨水排除方法示意图
1862年,伦敦下水道总设计师约瑟夫·巴泽尔杰特(右上站立者)正在检查下水道的修建进程。

巴黎地下排水系统。巴黎的地下排水管道由于在文学与电影作品中多次出现,而为世人所熟知。1804年,拿破仑下令建造排污管道,并另建一条管道从城外引水入城。但面对城市的庞大需求,他建造的系统无疑是杯水车薪。1852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改造。次年,一个现代大都市的系统的地下排水工程正式开工。10年之内,在巴黎的地下修建的排水管道要比过去所有年代中修建的排水管多出四倍。随后,下水道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截至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

北京南二环蓄水池。这个约3层楼高的地下空间位于北京南二环左安门桥下,可以容纳8026m3的雨水。目前全北京有34个此类蓄水池,蓄水能力总计14万立方米。年底前,北京将在下凹式立交桥旁建成61个调蓄池,蓄水能力将达到21万立方米。

东京的首都圏外郭放水路也有类似的装置,为调压水槽。外郭放水路被列为一级水系,相当于运河的级别,而调压水槽相当于这条河的水库,规模13806平方米。北京地下蓄水池能容纳的雨水体积是8026立方米,折合外郭放水路调蓄池积水1450px,大概超过膝盖——才超过图中二人的膝盖!

早在城市发展之前,极端天气不是问题,那是因为城市里多数土地是渗水的,表面径流也不会很大,而现在则不可以。大型城市由于建设的需要地面硬化措施非常到位,绿化面积相对非常小;屋面雨水、道路雨水、广场雨水、草坪地被瞬时无法吸收的雨水,沿着道路汇集到道路最低点,于是在这些地段汇集了大量的淤积,而且形式愈演愈烈。发展速度越快,硬化面积越高。相比之下,市政雨水设施就显得非常落后了。

城市开发建设具有明显的分期特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市政、交通等与土地开发关系直接相关的基础项目,而堤防、河道等防洪排涝工程因占地多、投资大、见效慢等因素相对滞后。同时,雨水泵站设施也相对落后,尤其是内部的工艺设备更是毁坏严重。比如某处雨水泵站,按照常规设计有3台雨水泵,可是下雨的时候只有一台水泵可以照常开启。为了保险起见,泵站内的电源通常是按照二路电源设计,可真要用时确无法保证了这种问题屡见不鲜。而河道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城市开发建设为了获得最大的土地利益,对河道进行顺直改造,道桥占用河道断面,河道“瘦身”,排水能力减弱、下游淤积河道提高雨水反流都成了雨水排除的阻碍。

常见雨水泵站结构

于是,水量变大而排水设施太慢且不完善就构成了城市内涝。当前市政规划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超前,让计划赶上变化,还应当考虑的是多种方式并行,同时减轻对城市不可逆转的建设。为此,住建部在2014年10月提出并推广了“海绵城市”这个概念,同时推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供参考。南京地区也提出了《南京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办法》进一步明确全市河道、湖泊、堤防、水库、泵站、塘坝等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涉水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用来在政策方面改变现况。在政策方面还要加强管理机制在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减少城市硬化径流的同时增加城市自身的储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

而“排蓄结合”总的来说是从一味的排水变成城市自己吸收水分,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同时加强对雨水径流的储存,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而城市规划部门也开始科学的划定蓝线和绿线,增加绿化总体规划的绿地率,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5%,改建小区也尽可能增加绿化率。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不得随意填埋河道,维护河湖水系的自然生态健康,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通过以上各项增强建设加强宣传,城市里看海这种事情才会渐渐减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