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7位上海老美工师重出江湖:手绘的抗战电影海报你见过吗?

澎湃新闻记者 储静伟 实习生 顾亦滢
2015-07-12 15:5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也许很多年轻人没有想过、更没有见过,曾经的电影海报都是手绘的。

“一部新电影出来,全上海上百家电影院美工就同时开始画,画一个星期,每个电影院都不一样。” 76岁的退休美工师董培盛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回忆说。

从7月9日到9月中旬,在上海兴陇中学的外墙上将持续展出《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金陵十三钗》等电影的30幅手绘海报。这些海报由17位昔日上海各大电影院的美工师自发创作,海报素材全都取自抗战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退休美工师重拾画笔

“抗日战争时期,鲁南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游击队,队员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带领下,配合主力部队袭击日军……如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7月10日下午,在上海市花溪路曹杨新村一所中学围墙外,张贴着一张《铁道游击队》的大幅电影海报。这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一部抗战大片,导演赵明,主演曹会渠、秦怡。

这不是《铁道游击队》要在上海电影院上映的预告,而是一幅由退休美工师戴永国创作的电影海报喷画。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四十米的围墙上,除了《铁道游击队》,还有《鸡毛信》、《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共30幅抗战电影海报展览。

这次手绘海报由17位昔日上海各大电影院的美工师自发创作,参与这次创作的老艺术家和美工师,最年轻的也已年过耳顺,最年长的徐维豹老先生已经77岁。退休以前,他们都在上海的各大电影院供职,包括大光明电影院、新华电影院、沪西电影院等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的上海电影院。

“我们当时的工作就是创作手绘海报,一部新电影上映前,必须由我们绘出电影海报,张贴在电影院门口或者附近街道、小区进行宣传,观众看后才会买票看电影。”76岁的董培盛一回忆起自己的工作,就满含骄傲:“一部新电影出来,全上海上百家电影院美工就同时开始画,画一个星期,每个电影院都不一样。”在他们眼里,电影海报不仅仅是吸引顾客的商业作品,更是一种艺术创作。

董培盛有资格为手绘电影海报艺术骄傲。1981年,当年由著名女演员张瑜主演的电影《小街》上映前,董培盛为电影院创作的这部电影海报被评为当年中影公司的十幅一等奖作品之一,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样,其他一些老美工师们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成就和收获。

可惜,带有艺术气质的手绘电影海报还是被现代印刷技术击败了。20世纪90年代后,各个电影院几乎不再需要美工师手绘的电影海报,代替它们的是电影制片厂或公司统一印刷的同一面孔的电影海报。此时,电影院老的美工师要么退休,要么转行。手绘电影海报渐渐成了历史档案。

“这次搞这样一个大型的手绘电影海报创作,就是把我们这批老美工师的手艺再展示一次,让市民和观众们重拾起久已尘封的文化记忆。”此次手绘年画展览的发起人之一、60多岁的著名美工师、中国美协会员李树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此次选定的主体是“抗日战争电影”,因为此次展览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粉丝”求签名、拍照

电影遴选的标准除了主题要切合“抗日”之外,还有“要经典”、“耳熟能详”,最好“人尽皆知”。李树德对这次创作的定义是:“重出江湖、重回经典”。电影海报由创作者共同商议决定,分头完成。

2014年8月开始,李树德、董培盛等人开始筹划聚集昔日的电影海报美工们,先是确定好大致选题,接着就要收集创作素材。搜集资料的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年,其间,创作者们到台儿庄、枣庄、冉庄等地采风,“一些主要的抗战电影发生的地点,我们要去考察,取景。”李树德介绍说,因为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些六七十岁的老美工师们都不辞幸苦,乘火车、汽车跑各个地点,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恶劣天气也碰到过。

2015年3月初开始正式绘画创作后,老美工师们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

董培盛说起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前画海报是有资料给你的,现在我们老人嘛不会弄网络,要查老电影资料只好去图书馆,但也不是很多。后来是我媳妇帮我弄到那个……”他用手比划了一下,“盘里面打印出来,我才画的。”他还笑着说,《平原游击队》这幅是原新华电影院的曹翰全美工,边抱着孙子边画的,“条件其实还是蛮艰苦的。”

李树德说,最初的行动还是一种自发的、沙龙性质的。很快,他们的活动引起了普陀区文化局、普陀区档案馆的关注,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文化创作,开始全力支持老艺术家们。于是,普陀区档案馆、图书馆、曹杨新村村史馆都纷纷向他们开放,欢迎他们前去查阅资料,前去开沙龙、讨论会,还从经费上予以支持。

“这么多著名的电影美工大师集合起来,来创作电影海报艺术,而且还是抗日爱国主题的创作展览,非常难得。”上海市普陀区档案馆副馆长陈辉说。

4月,画作还没有完成时,曹杨街道文明办就提出能否将展览搬上墙。“这是一种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曹杨街道志愿者、也是本次“海报上墙”的牵头人之一周佩春说,“这样受众是最大的,不光要老同志感慨,我们希望还能给年轻人看。”他笑称,选择放在兴陇中学外墙上,年轻人“不看也得看了”。

此后,艺术家们个人创作、集体修改,一共完成60余幅手绘电影海报,采风时他们创作的《洛川会议旧址》(油画)、《平型关》(国画)等作品,也作为展览的一部分,6月9日开始相继在普陀区图书馆、沪西工人文化宫展出。接着,曹阳街道等相关部门聘请人员,将精选出的30手绘电影海报作为蓝本,喷绘到花溪路曹杨新村一所中学校外的围墙上,7月9日对外展出,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关注。

展览的成功,还意外地将李树德、董培盛等美工师“捧红”。李树德笑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他们几位老美工师一到展览现场,常常就被一群参观者围住,甚至有“粉丝”求他们签名、拍照。

《勿忘•前行》的室外展览将持续到9月中旬,而其原作的室内展览,继在普陀区图书馆、沪西工人文化宫展出后,又接到了包括普陀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等多家单位的邀约,后续展出还排起了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