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何亚非:新一轮全球化需要的不是中美G2,而是“G2+”

澎湃新闻记者 焦东雨
2015-07-14 12:0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7月12日,何亚非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发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供图

“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工人阶级、劳苦大众是反对全球化的;真正支持全球化的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的商业利益集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仍记得2001年在美国西雅图参加WTO(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时的反全球化游行,“全球化在全世界的名声不是很好。”

与此同时,贸易领域的双边多边机制正在抢夺WTO的风头,全球治理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则日渐分化瓦解联合国的角色,在核武扩散、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日益加剧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去全球化”趋势似乎正在上升。

这种趋势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又该如何推进全球化?7月1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龙永图、何亚非、吴建民、陈启宗、郑永年、王辉耀等人士围绕上述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WTO基本已名存实亡”

全球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是在向前发展的,还是比过去几年倒退了?龙永图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制被空前地削弱,世界贸易组织从来没有这样弱过,无能为力。”龙永图从他熟悉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体制角度出发,认为“表面来看,全球化确实在倒退”。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同样注意到了去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比如在贸易领域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我说句实话,WTO现在基本上是已经名存实亡了。”

“因为许多国家看到全球化存在很多问题,或者解决不了许多问题,就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于是,人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自贸区的安排在风起云涌,无论是TPP、TTIP也好、RCEP也好等等,以及双边的——我们最近跟韩国、澳大利亚都达成了双边的自贸区安排——双边的、多边的自贸区安排却发展很迅速……”何亚非说。

龙永图也提到了这样一种观点:“因为现在WTO无所作为,所以大家只好力求通过搞区域贸易协定的办法,来倒逼WTO能够有所作为”。

但是,“各种多边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贸易集团、区域贸易安排蓬勃发展”,“对全球化是一件好事,还是全球化的倒退呢?”还是说“目前区域贸易集团的发展也许是一个短暂的退一步、进两步的现象,将来它还是重回推进全球化的主流当中呢?”龙永图发出了这些疑问。

“更加严重的是现在很多区域贸易协定不是开放的。如果所有区域贸易是开放的、包容的协定的话,从长远讲对全球化可能是好事情。”龙永图说。

“TPP大家都很怀疑它是不是包容的、开放的,虽然我们中国已经明确表示我们对TPP采取开放的态度,我们乐见其成,但这是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还是美国在真的达成TPP以后,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做法?”龙永图说。

虽然中国的政策是参加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参加区域贸易协定“两个轮子一起转”,但实际操作上,“两个轮子一起转,转不转得动?会转多久?最后转下来对全球贸易体制会起到一个维护的作用,还是一个消耗的作用?”龙永图再次提出了一些疑问。

全球治理方面的类似现象

贸易问题上是这样子,在整个体制问题上也是这样子,龙永图表示。“联合国成立70年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削弱联合国,特别是他们不能控制联合国以后,所以他们搞了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

“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了,会不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全球体制就会变成一个毫无作为的体制,这对全球化来讲肯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龙永图说。

“核不扩散的条约,我们叫NPT,它的根基其实也动摇了。”何亚非提到核不扩散领域的例子。

据何亚非介绍,由190多个国家签署的核不扩散条约规定,只有五个大国,即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可以拥有核武器,其他国家可以和平利用核能,但不能拥有和研制核武器。

“但事实上现在有核武器的国家,你算一算可能有四五十个。而且核武器材料的扩散很严重,国际原子能机构,理论上是管这个事的,但是我看它的作用也在削弱。”何亚非说。

“像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只能通过临时性的机制——伊核问题是6+1,朝核问题是六方会谈——来解决。”何亚非表示全球治理方面的去全球化在同步发展。

同时,何亚非还提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核武器扩散我刚才讲了,气候变化问题同样。大家对今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变化会议可能寄予很大希望,但是我并不乐观,我觉得要达成约束性的、重要的一些决定,很困难。”

何亚非表示,因为全球化,全球的挑战在不断增多,风险和危害跨领域、跨国界地传递速度很快,而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的决心则相对较弱

何亚非认为,在一些大的问题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与单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常相互冲突,而现有全球治理的体制却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何亚非表示,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已经外溢到政治和社会领域。“经济停滞,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严重,这些经济问题导致许多国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

如何提出中国的对策

既然有这么多问题,那么中国该如何看待全球化?

主持当天论坛的中国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加入WTO后GDP和国际贸易翻了七八倍,中国应该有更多的积极性来维护全球治理机制,支持全球化。中国应该加强对WTO建设的支持,加强参与全球多边机制的建设,包括联合国系统的建设,发挥新的引领作用。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加强全球化机制的具体体现。

龙永图表示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表明“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问题上不但没有动摇,而且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和决心。”何亚非也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

原中国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表示认为,尽管全球化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大趋势很难扭转,而中国企业走出去,正是中国人参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具体行动。

何亚非表示,在现有国际秩序体系出现一些无序或碎片化现象的时刻,中国“确实需要考虑对全球化的治理体系进行改革、补充、完善——不是推倒重来——以适应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全球化的新常态。”

何亚非认为,改革、补充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首先要“增加中国、印度、巴西、印尼、南非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在一些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要做实、做强G20、金砖、上合组织;要争取改革联合国体系。”

其次,要“加强大国的协商与合作,因为国际体系说穿了是大国的意志或者说大国的合作,这里面中美的合作尤其重要。”何亚非表示,他不是主张要G2,要靠中美两国怎么样;而是要G2+,一定要有中美的合作、协商、沟通,然后加上其他大国的合作才能做成事情。

另外,何亚非还建议要尝试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比如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以及重视贫困问题,在国家内部和世界范围同步推进减贫、扶贫,缩小贫富差距。中国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

亚洲协会联席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席主席陈启宗则表示认为,世界各大洲都参与了全球化进程,仅剩中国和欧洲中间那块区域,“一带一路”恰恰是要进一步推进全球化。

与此同时,吴建民还提醒,中国要高度警惕阴谋论盛行、夸大外来威胁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出的闭关锁国的舆论苗头。

在谈及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时,龙永图也提到,“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同样发生在中国?”如果政府极力支持全球化,“但是没有民众的基础变得会怎么样?”

“中国能否抓住全球化这样一个大趋势……还是取决于我们内部的制度建设”,“外部的崛起只是内部制度建设的外延,没有一套好的内部制度的话,崛起不仅不可能,也很难持续。”郑永年说。

(本文引述观点均来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引述观点经过主办方审核)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