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邪教为何有人信?热衷灵修可能是心理上处于偏执分裂

澎湃新闻记者 李丹
2015-07-16 17:5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自封皇帝的“华藏宗门”教首吴泽衡

邪教的严密组织、精神控制和性控制再次被曝光在大众面前,这一次是自封皇帝的“华藏宗门”教首吴泽衡,我们想要知道的是:教首教徒处于怎样的精神状态?控制何以可能?邪教为什么有人信?

于此同时,更加正面的修行方式也在蔓延扩展为都市生活方式,如流行的禅修,种种流派是否真的是可悲现代人的一剂精神良药?

泛灵修圈鱼龙混杂,澎湃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心理学家胡慎之,从心理学角度探究灵修的实质。在他眼中,热衷灵修者可能是在心理上处于偏执分裂期的人。而灵修模式不可避免带来和上师间的控制服从关系,再现了婴儿期对照顾者的全面依赖心理,存在重重危险。

澎湃新闻:邪教“华藏宗门”事件又一次在舆论引起反响,吴泽衡自封“觉皇”“始祖”,引诱、迫使众多女弟子与其“男女双修”,多人为其堕胎、产下子女,称之为“皇帝的后宫”,您对此怎么看?

胡慎之:所谓的“男女双修”,究竟是教首要挟强迫,还是女弟子自己愿意?其实在真实的情况中,“双修”的名义都不一定需要。对于邪教女教徒来说,教主肯定是充满光环和性吸引力的,只是道德和社会规范会不允许那样的行为。当这些规则在某个情境中被另一些规则所替代后,这些事情都会发生。这个组织有自己小社会的规范,和大社会是截然不同的。

澎湃新闻:类似的事件让我们反思当前国内鱼龙混杂的灵修界,除了被爆的邪教,也有名声正面的如禅修,泛灵修还包括了林林总总的流派,正在蔓延扩展为都市生活方式。您为什么反对灵修?灵修存在什么危险?

胡慎之:我一直很反对灵修。因为灵修不是适合每个人的。灵修并不适合中国,对于儒教传统的中国来说,灵修的性质等同于宗教。宗教对个人意志会产生影响,佛家讲“戒定慧”,基督教有“十诫”,有一些戒律,灵修也是强调在守一些戒的同时带来某种内心的自由。但这是一个悖论。情形就好像,把你关进一个牢房,然后给你一些放风的机会。旧的宗教和修行方式也不再适应现在社会了。

在禅修中,上师会告诉你大概是怎样一个体验。因为灵修都是体验式的,没有一个标准,这个里面有很多谬误的东西。而这会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性,会否认人与人性格、心理、能力的不同,这恰恰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灵修崇尚的是人和人无差。

一个偏执狂,和一个非偏执状态的强迫症,可能都遇到人际关系的障碍,都很焦虑、抑郁,都会有强迫性的问题,独处时恐慌。但是能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他们两个的问题吗?从心理学上说,是不能的。处理偏执狂和强迫症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让一个偏执狂去做自由联想,出来的东西可能很多是分裂的东西,甚至是精神病性的幻觉;而像强迫症这样的神经症患者,因为他的人格基础和社会功能是比较完整的,如果去做自由联想、冥想,或者说内观——这些也是灵修的一种方式——出来的东西会比较ok,和他的人格是比较符合的,不会有太多的认知偏差。

对于前一种情况,有人格障碍的人,冥想出来的东西可能是有极大偏差的,这些东西出来的时候情绪也会出来,这时是需要有应对方式的。灵修中有自由联想,有内观,如果出现了幻觉,怎样去规避风险?它是没有任何规避的方式的。

在一些有创伤经历的个案中,会出现“闪回”的现象,比如一个图片、一个味道就会唤起受创伤的情境,在严重的情况下,个人意志直接崩塌,人格会解体,这是很恐怖的一个事情。像有的越战老兵,二三十年来在马路上只要听到大的声响都会立刻趴到地上,以为是炸弹爆炸,这些人一辈子都无法修复创伤性的体验。那我们在做创伤治疗的过程中,应对他的“闪回”时有一个叫回神“(Grounding)的技术,意思就是回到当下,让你从幻觉和想象中出来,因为幻觉和想象可能对你有非常大的伤害性。

灵修中没有这样的保护手段,这就是我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灵修的证据。有点像,没穿防化服,却走进了一个辐射的环境去。

澎湃新闻:灵修对有创伤的人也许是危险,但现在选择灵修作为生活方式的人很多是城市中产、白领,大多数人有一点神经症,但社会功能还是相对完整,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胡慎之:我觉得不是。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完整,并不代表他的自我功能是完整的。

有些人你是看不出来的,比如一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像崔永元、葛优,都是这个社会上的精英。如果他们采用灵修的方式,你认为会怎么样?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灵修所产生的人际关系的模式。

灵修强调一对一的关系,学习的方式就是上师带徒弟,那么一定会带来一种人际关系的模式:你一定要完全信任上师,不能背叛他,甚至要供养他。这就像一个小婴儿初生时对父母的状态,是控制和服从的关系。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想要进入这样一种关系?就是想让你为我的一切负责,为我的生命负责,像抓住稻草的溺水之人。有多少人是以种状态进入这个关系的?在这种关系中,上师是绝对的控制者,你只有服从的份。

如果这种关系在一个社会中扩展开来,那么这个社会的一切规则都会被破坏掉。我们崇尚的是平等、互相尊重、个性自由,很多白领一方面崇尚这种自由,一方面有去进入服从控制的关系,你觉得他们是在干什么?正统宗教和邪教都致力于建立这样的关系,只不过正统的宗教对人际关系有一些规范,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规范。

现实生活是一个坑,很多人想从坑里跳出来,去灵修,却进入了一个沼泽。很多灵修的后果就是这样。我经常接到灵修出了问题然后到我们来求助的,甚至精神病医院也有很多。有些门不是可以随便打开的,就像一个魔盒,不是你能控制的。

灵修的过程,还是给你一个至高无上的真理,在修炼的过程中你必须信奉这个真理。而真的存在一个真理吗?

不了解到这些,贸然去灵修,可能有害无益,或者说只是进入到一种偏执的状态。

从心理的社会化发展过程来看,有一个从婴幼儿的自闭状态、到偏执分裂、到抑郁的过程,这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但是灵修,可能让你反向走,也就是退行。

澎湃新闻:偏执分裂状态本来是在多大年龄的阶段?

胡慎之:一般是一到两岁的孩子,6个月大的孩子是自闭期,之后可能就到偏执分裂期了。

澎湃新闻:偏执分裂期是怎样的心理特点?

胡慎之: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身上可以看得很明显,比如,在对一个关系的认同中,会分黑即白地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而好人和坏人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他是根据自己意志来判定对方,对待坏人用坏人的方式,对待好人用好人的方式。对待坏人就是攻击,或者斩断关系;对待好人马上就进入一种依赖的状态,像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偏执分裂的人,对一个关系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几秒钟之间就会到了两个极端。

分裂,就是分成一个好的自己,和一个坏的自己;一个好的妈妈,和一个坏的妈妈。偏执,就是我认为这就是真相,就是缺乏现实检验能力。

澎湃新闻:是灵修让人们退行到偏执分裂期,还是有偏执分裂期心理的成年人更容易走向灵修?

胡慎之:这正好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非常有趣,到底是这样的人更容易灵修,还是灵修使人回到这个状态?很难说得清。这是一个社会学、流行病学要做的研究。但这些现象是大量存在的。

澎湃新闻:你刚才说到旧的宗教和修行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但当前流行的灵修正是在结合科学理论(如量子物理学)和心理学之后混合出来的一种产物,对教育程度较高人群也存在吸引力。

胡慎之:量子物理学和心理学只是服务的手段,只是一些论据。还是要看动机是什么,走上了怎样的路。灵修对于白领来说,是不是逃避现实的手段,镇痛的吗啡?人家说“活着就是修行”,为什么不能对自己负起责任,努力一下,你还需要什么上师?

很多人对灵修的态度就是很功利的,我不说灵修好与不好,只说它适不适合现在的人。一旦有人说灵修对所有人都好,那我就要去质疑那个鼓吹的人。

我看过很多人,在灵修之后,变得更加自闭,社会功能也没有了,人际关系也不需要了。到了自闭和自恋的状态,就是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了。这种灵修就是让人退行,只有在退行状态中人才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其中有些东西是要立的,有些东西是要破的。比如儒家,看儒家的诞生,可以先看孔子的成长和性格,他的家庭环境是母亲很强壮,父亲很弱,所以他想去构建一个完美的父权社会。因为只有有了完美的父权社会,他才可以去认同。他是作为一个父性缺失人的去想象父亲。对于传统和现代,我们都可以换个角度去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