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迪士尼乐园开放60年:推出过哪些“非主流”公主

F小姐
2015-07-18 09:5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1955年7月18日,全球第一座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加州正式开放。60年来,迪士尼乐园一直致力于在现实世界里重建童话王国。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游客来到这里,消费着一场场盛大的梦境。

对于女孩子来说,迪士尼三个字所指向的梦境便是:当一个公主。

五年前曾有学者调查不同地区的女孩子的公主梦的差异。当被问起对迪士尼公主的看法时,一个来自斐济(南太平洋岛国)的小姑娘说:“她们的皮肤颜色不一样……我在太阳下玩儿的时间太长了。”一个来自印度的小姑娘则说:“她们好白,好漂亮,我也好希望能和她们一样。”

调查发现,迪士尼所输出的公主文化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女孩子造成的普遍影响是:让她们误以为“白皮肤”和“美貌”是等同的,也让她们倾向于认为自己不能成为公主。

公主团全员。从左至右:茉莉,乐佩,白雪,木兰,爱洛,仙蒂,宝嘉康蒂,蒂亚娜,贝儿,艾丽尔,梅莉达。

的确,在目前迪士尼公布的11人公主团中,皮肤白皙的公主占了大多数。这7 位公主分别是:1937年《白雪公主》里的白雪,1950年《仙履奇缘》里的仙蒂,1959年《睡美人》里的爱洛,1989年《小美人鱼》里的艾丽尔,1991年《美女与野兽》里的贝儿,2010年《魔发奇缘》里的乐佩,以及 2012年《勇敢传说》里的梅莉达。

但这个公主团里还有另4位皮肤不那么白的公主:1992年《阿拉丁》里的茉莉,1995年《风中奇缘》里的宝嘉康蒂,1998年《花木兰》里的木兰,还有 2009年《公主与青蛙》里的蒂亚娜。

这四位公主的出现,无疑体现了迪士尼在少数族裔方面的考量以及扩张全球版图的需要。本文就从这四位“非主流”公主入手,来谈谈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1992年:茉莉,第一个非白人公主

茉莉可以称得上是“老派公主”向“新派公主”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过渡人物。

迪士尼的“老派公主”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比如白雪、仙蒂和爱洛。她们是男权社会定义下的完美女性,主要任务是貌美如花,喜欢做饭、打扫和编织。她们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等待着王子的拯救。可是,二战后女性主义思潮蓬勃发展,1959年推出的爱洛反响平平,自此迪士尼沉寂了三十年都没有推出下一位公主。

直到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新派公主”开始涌现,这在小美人鱼和贝儿的形象中已初见端倪。故事的主线开始反转成公主拯救王子,剧情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探讨也更为复杂饱满。公主的性格中有了反叛的元素,更活泼好动,并且开始试图反思到底是什么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因此,故事的设定也慢慢发展成了“女主角反抗父权与社会期待”的模板。

虽然《阿拉丁》的故事背景是阿拉伯国家,但茉莉的设计甚至还从印度的泰姬陵中汲取过灵感。

从外貌特征来看,茉莉是公主团里承上启下的一个转折点。她的五官身材与前人并无二致,但皮肤变成了牛奶巧克力色,加上异域风情浓厚的装束,为迪士尼吹开了一股中东风。从她之后,迪士尼又一鼓作气地推出了三个少数族裔公主,越发冲淡了迪士尼第一位公主白雪奠定的那种“皮肤像雪一样白”的传统审美设定。

茉莉最经典的台词是她反抗父王的指婚时说的那句:“我又不是某个冠军的奖品!”纵观剧情,她还敢于离家出走、爱上穷小子阿拉丁,隐隐透出几分刁蛮公主的味道。

也有学者指出,茉莉这个角色,从性格,到行为,对女性主义的贯彻实际上不如早一年上映的《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尤其是离家出走之后,茉莉暴露了很多硬伤:她有渴望冒险的精神,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头脑和独立能力,又回到了“貌美人傻”的老派路线。而贝儿至少是一个爱读书的知识女性,从这点来看,茉莉的角色设计出现了倒退。

虽然茉莉是《阿拉丁》一片的女主角,但实际上戏份并不重,阿拉丁才是全片当仁不让的明星。

而《阿拉丁》这部作品日后最受诟病的地方,是其中种族主义的倾向。茉莉和阿拉丁两位主角的皮肤颜色比其他次要人物高了不止一个色阶,鼻梁高度和眼睛形状也极富高加索人种的特点。其他角色则设计得富有蛮夷之风,无论是长相还是行为,都有粗野残暴的影子。

在原始版本的片头曲中,有句歌词唱的是:如果他们不喜欢你的模样,他们就把你的耳朵割掉。电影上映之后,这句歌词遭到了美国穆斯林的强烈抗议,迪士尼只好填了一句新的,并单独重录,替换掉原始版本。在后来发售的光碟里,仍可以听出这句突兀的变化。

或许是在“前9·11时期”的缘故,阿拉伯与中东地区话题的敏感性还没有上升到“9·11”之后的水平,影视作品操作细则大概也就没有那么多涉及政治路线的考量。

1995年:宝嘉康蒂,第一个原住民公主引发争议

鲜艳的红唇、飘逸的黑发、高挑的个子,更有细腰、翘臀和长腿,宝嘉康蒂称得上是迪士尼公主团里最具性感气质的一位。有评论称她是迪士尼史上第一个拥有漂亮长腿的公主。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宝嘉康蒂本身擅长运动的设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此前的公主穿得都比较严实、很难鉴定长裙之下的腿型如何。

单肩束腰连衣短裙勾勒出了宝嘉康蒂作为印第安原住民常年奔走于山林间塑造出来的健美身材,活脱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维秘超模。

在《风中奇缘》中,对于女性形象和女性势力的刻画占了重要篇幅。宝嘉康蒂是迪士尼史上第一个拥有闺蜜的公主。遇到困难时,她有母亲作为榜样、有闺蜜可以陪伴、还能向柳树婆婆倾诉。或许由于印第安人是与大自然融洽相处的典型,而大自然所对应的概念又是母亲和女性,所以片中的女性力量就得以尽情地舒展。

作为新派公主的生力军,宝嘉康蒂从不依赖别人拯救,相反地,她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去拯救她的部落。宝嘉康蒂的自我意识和领导力都是此前公主团里从未有过的,她懂得利用自己作为首领女儿的身份去进谏,并争取和平。

历史上的宝嘉康蒂是弗吉尼亚一个印第安人部落里酋长波瓦坦的女儿。据传波瓦坦酋长共有27个孩子,而宝嘉康蒂是他最看重的一个,他也因此愿意听取宝嘉康蒂的意见。

不仅如此,宝嘉康蒂对部落的责任感让她决定留下,而不是与男主角一起远走高飞。迪士尼由此第一次抛开了“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模式,宝嘉康蒂也成为了迪士尼史上第一个没有结婚的公主。

《风中奇缘》收到的差评大多来自历史学界。虽然这是部向美国原住民文化致敬的作品,但有评论称这只是表面上政治正确的选择。剧情在结尾迎来了原住民与英殖民者的握手言和,有学者指责,这是刻意以圆满大结局来粉饰种族屠杀的丑恶历史。

动画里的剧情也和历史上的宝嘉康蒂的实际经历差了十万八千里。实际上,她从原住民手上救下约翰·史密斯(片中男主角)的时候才11岁,就别提发展出一段旷世恋情了。

宝嘉康蒂留下的唯一一张真人画像,由一名丹麦艺术家创作。作品完成于宝嘉康蒂21岁时。

在宝嘉康蒂的少女时期,殖民者与土著间关系非常紧张,时不时爆发战争,宝嘉康蒂曾被俘虏扣押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她学习了英语和英式礼仪,并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还有了新的名字“蕾贝卡”。19岁时,她嫁给了烟草种植园主约翰·罗尔夫,这段婚姻也带来了殖民地与部族之间的和平。21岁时,她随丈夫前往伦敦,作为“开化的野蛮人”出现在英国社交界,成为了名人,并参加各种上流社会的晚会。可是,在她启程回弗吉尼亚之前却突然染上天花,离开人世时年仅 22岁。

1998年:木兰,第一个亚裔公主来自民间

在木兰之前,迪士尼公主的外形都非常出挑。相比之下,木兰的长相真的算是朴实无华:没有尖下巴,没有大眼睛,鼻子有点塌,一双厚嘴唇,腿肚子还尤其壮实。

不仅如此,木兰也是公主团里唯一一个没有princess身份的迪士尼“公主”。其他公主们要么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princess(公主),要么是后来嫁了王子成为的princess(王妃),唯有木兰,出身民间、也没有嫁入皇室。

多年来,迪士尼一直被批评将公主设计得太漂亮,从而对女孩子们起到不好的引导作用,让她们憧憬一些压根无法企及的完美相貌。所以,木兰相对平凡的长相反而大受好评。

但是,木兰却称得上是这么多年来公主团里最有头脑最有主见的一个,大刀阔斧地对抗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东方传统价值观。片中有很多体现木兰的谋略和才智的细节,比如,她聪明地借助雪崩的力量,让汉人军队以少胜多;又比如,和单于单挑时,木兰用一把折扇就夺过了单于的宝剑。后来她救了全天下,连天子都向她鞠躬,木兰也当上了成就最高的迪士尼公主。

至于木兰的爱情故事,也带了几分东方式的含蓄。不再是“一见钟情”的迪士尼惯例,而是花了整部戏才看到一丝爱情的曙光。这份爱情也不同于以往的郎才女貌:李翔对木兰的倾慕,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木兰和《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这两个形象被看作是公主团里在女性主义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两个,而这两部动画的编剧团队里,恰好就是由女性成员来担纲核心创作的。

《花木兰》编剧之一Rita Hsiao为美籍华裔,这部作品为她和她的团队赢得了动画领域最高荣誉安妮奖的最佳编剧。她坦承木兰的形象与她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有相似之处。

可惜这一部动画电影在美籍华裔群体里反响平平。有评论者称,《木兰辞》原本的意象并不是将木兰塑造为一个超级英雄。然而在迪士尼的动画里,故事虽加入了中国元素,本质上还是美式逻辑:一个本来快要嫁不出去的剩女,由于代父从军,顺利逆袭成了全天下的救星。这样一个饱含了个人主义与美式价值观的木兰形象,在“娘家”中国市场自然也并没有收获什么票房上的惊喜。

在公主团的合照里,木兰的肤色比原版动画里白了很多,遭到了亚裔群体的强烈抗议。迪士尼这几年开始逐渐将经典动画改编成真人版,去年更有消息称《木兰》已经在选角的过程中,影迷们也就随之自发集结起来,征集签名警告迪士尼:我们不要一个洗白的木兰!

2009年:蒂亚娜,第一个非裔公主紧随奥巴马的脚步

非裔是美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族裔。连亚裔和原住民都已经有相对应的迪士尼公主了,非裔公主却迟迟没个影子,实在说不过去。2000年初,奥巴马成为第44届美国总统,同时也是第一位非裔总统。于是,同年12月,万众期待已久的第一位迪士尼非裔公主在《公主与青蛙》这部动画电影里登场了。

蒂亚娜还是迪士尼有史以来第一位有酒窝的公主。

非裔公主的设计过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在《公主与青蛙》最初公布的设定里,女主角的名字叫“玛德莲”,简称“麦蒂”(Maddy)。这牵动了许多人的政治神经,有评论认为这个名字谐音听起来和黑奴姆妈(Mammy)太像了,难免产生联想,迪士尼于是后来将她改名为蒂亚娜。

蒂亚娜的发型借鉴了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直发形象,而不是更有非裔风味的辫子头(cornrows)、长发绺(dreadlocks)、小卷儿(twists)或者爆炸头(Afro)。蒂亚娜的肤色在现实中也有所对照,恰好是模仿了为她配音的女演员阿妮卡·罗斯的中等棕黑色度。蒂亚娜的口音虽然能听出非裔特色,但仍属于英语标准发音,而非街头的黑人方言。至于蒂亚娜父母的长相,从发型和脸型来判断,乍一看竟和奥巴马夫妇有几分神似……

蒂亚娜的父亲长这样。

蒂亚娜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勤劳肯干,从不相信童话,只相信汗水。她拒绝了一切娱乐,没日没夜地辛苦打工,就是为了能早日存够钱,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餐厅。这也是美国梦的基本逻辑——只要你足够努力,你想成为什么,你就能成为什么。也暗合了奥巴马在2008年那篇经典的获胜演讲:yes,we can(对,我们能行)。

尽管如此地希望设计一个讨巧的非裔公主,最终结果却是差强人意,票房和口碑都不甚理想。

其中声音最高的质疑是,为什么大家盼了这么久的非裔公主,在全片里的大部分时间却变成了一只青蛙呢?有许多评论指出,迪士尼并不打算处理又或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可能涉及的种族冲突问题,所以干脆浅尝辄止,让男女主角化身青蛙去和鳄鱼与萤火虫打交道,也就回避了他们在人类社会里可能会遭遇的重重阻碍。

变身青蛙后的蒂亚娜与王子。

虽然很多受众表示失望,但也不失一些理解的声音。他们认为,迪士尼本来就是面向儿童、主打娱乐的,如果非要让他们探讨种族问题这样严肃的社会历史,岂不是期望他们来完成教化的任务吗?那未免太苛责迪士尼了,毕竟教化功能也不是他们原本的定位。

蒂亚娜之后,迪士尼大概认为从1992年到2009年这延续了17年的颜色公主大业可以告一段落,于是又回头干起了老本行,推出了几位白人公主。目前已加入公主团的包括 2010年的乐佩以及2012年的梅莉达。至于2013年火遍全球的《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和安娜,从去年起就有传闻她们要入团了,但直到现在公主团还是维持着11人的阵容没有任何变化。

倘若艾莎和安娜入团,显然会冲淡少数族裔所占的比重,或许这是一方面的考量。所以,迪士尼宣布将在明年推出一位叫莫阿娜的新公主,她来自南太平洋,是个波利尼西亚人。

看样子,又有一位皮肤不白的公主要问世了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