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基建用砂保供稳价一线调研|区域性供给各异 价格表现不一

2021-07-12 15: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看似不起眼的砂石,这几年在建筑建设领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混凝土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建项目的纷纷开工,加之环保力度持续加大,砂石矿山、湖泊、河流开采受限,导致部分地区市场砂石供应持续紧张,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

据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介绍,砂石价格的上涨,可以追溯到2017年前后。受环保整治影响,导致砂石资源紧张,到2018年,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出现了缺口。从2019年开始,全国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砂石骨料供给相继告急,“一-砂难求”成为常态。

2020年一季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工程项目复工复产延后,南北方建筑项目工程进度不断拉开差距,砂石价格理性回归。但南方碎石和机制砂价格普遍高于北方,其中高价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本地砂石资源较少,但市场需求旺盛,旺季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上涨明显。

一直到今年年初,在珠三角地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价格最高超过了600元,不论天然砂,还是机制砂的价格都居全国之首。

今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两个多月期间,长江流域砂石价格出现超平均水平的大幅度上涨,据水泥网《行情通》统计,长江下游砂石骨料消费地砂石价格在两个月内最多上涨超20%,部分规格上涨接近30%。

进口方面,从海关数据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天然砂和卵石流入,增加了砂石供应。但相对于每年200亿吨的建设用砂石需求量,进口砂石占砂石总量的比重较小,且重点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只对当地市场造成了一些影响,整体来看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砂石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促进砂石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引领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伴随着政策的逐渐落地、物流的及时跟进,加之雨季到来引起需求逐渐放缓,全国砂石价格也开始震荡下行。

目前砂石市场现状如何?记者分别对湖北、山东、甘肃等地的砂石市场供应情况进行调研。

全国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粗骨料、机制砂、天然砂价格走势

(来源:砂石骨料网)

甘肃:供需基本平衡 价格基本平稳

相比全国砂石市场,甘肃的砂石市场2017年省内砂石市场价格有过一轮上涨,此后的3年内甘肃兰州及周边市场砂石价格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中国建材报》驻甘肃记者近日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截至目前,甘肃全省已探明砂石矿资源量约24.5亿立方米。从资源特点来看,甘肃境内砂石矿资源分布不均,可采河砂资源少。

从产能和市场供给情况看,甘肃全省现有砂石料企业已形成产能11288万立方米(该产能为证载产能,实际产能要高于该统计数据),其中年生产加工100万立方米以上的产能2238万立方米,占总产能的19.83%。在建、拟建的年生产加工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新增产能约2006万立方米,全部建成投产后全省砂石料产能将达到13294万立方米,从当前情况来看,供需基本平衡,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从砂石企业的整体状况分析来看,中小型矿山生产供应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规模型以上矿山企业总产能仅2238万立方米。

从价格情况看,目前,环兰地区价格相对较低,河西、陇东等地价格稍高。兰州市及周边市场碎石、水洗砂、毛石每立方米均在50元左右;精品机制砂价格在每立方米100元左右。庆阳、平凉地区建筑黄砂出厂价在每吨49元以上;红砂在每吨41元以上。

图为甘肃平凉砂石骨料企业现代化生产线。

兰州祁连山商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向卿和负责供销的处长王泉介绍,近3年内,兰州市场砂石料供应充足,价格平稳。2021年上半年,由于建筑市场需求减少,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产能发挥率仅20%至28%之间,且货款拖欠严重,受其影响,砂石料用量也在下降,砂石料行业无序竞争,垫资情况比较严重。

记者还走访了正在建设的兰州雅戈尔马滩商住小区项目工地,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2021年上半年,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钢材、铜、铝、玻璃、管材、阀门、电缆类建筑材料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均出现不同程度较大涨幅。由于成本超出预算较多,造成兰州部分建筑项目资金紧张,不得不停建或缓建。但是砂石等材料由于区域性结构性过剩,竞争激烈,价格处于平稳状态,对建筑市场没有影响。

湖北:需求长期旺盛 当前价格有涨有跌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5月份湖北市场天然砂、机制砂、碎石、混凝土价格,砂石价格有涨有跌。

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天然砂(中粗砂)、机制砂均价分别为151.43元/吨、94.72元/吨,环比分别上涨1.12%和0.52%;同比分别上涨6.38%和下跌10.51%。具体价格走势情况如下图:

《中国建材报》驻湖北记者就砂石供应问题采访了位于武汉、黄石、荆门等地的混凝土企业,各区域的情况也略有不同。

“目前区域砂石骨料行业市场以小采矿点为主,骨料企业集中度比较低,随着国家对行业监管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加强,大量粗放型的小矿企业被关停,然而,砂石需求量却在逐年上涨,因此造成供需失衡,无法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进而致使砂石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状态。”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处于武汉的武汉云峰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砂石紧张,价格飞涨,货源难寻,质量难以保障,给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困难。公司只能尽量多找寻资源,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议价,保证生产供应顺利。

“娲石砂石骨料主要有黄石阳新、武汉阳逻两个生产基地,由阳新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石料,1.2石子74元/吨,瓜米石69元/吨,机制砂86元/吨,能满足公司生产。”娲石水泥集团武汉娲石商砼有限公司、阳新娲石商砼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江沙采购较困难,现采购价83元至90元,价格较高,石料可满足公司生产。

记者又采访了位于湖北荆门的两家企业负责人,了解到目前该地区砂石骨料也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求。湖北腾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采购来源为冷水镇紫岗矿业、东宝区交旅马鞍建材等,价格在50元至60元/吨,目前勉强可以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

“砂石骨料采购来源于本地,其中机制砂76元/吨,碎石51元/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荆门有几处矿山基地,砂、石资源丰富,能满足市场需求。”荆门市飞图混凝土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湖北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广东:资源保障能力提高 价格逐渐趋稳

近年来,广东省建筑石料需求持续旺盛,价格不断上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

很多砂石场在“环保风暴”中陆续被关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让砂石愈加紧俏,价格“涨得离谱”。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广东省的采石场数量为1057家,到2019年年底,广东省还在生产的建筑碎石场仅剩392家,矿山数量呈断崖式下跌。而在广州,珠江口原有的5个合法采砂点已关停4个,48个洗砂场关停了41个,139个砂石堆场码头关停了111个。

砂石涨价已经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10月29日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建筑石料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省自然资源厅对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采石场布局作合理优化配置,合理投放机制砂石所需原材料的采矿权,做好源头保障;要求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各地分类推进砂石料生产、堆放场环保整治问题,避免因环保“一刀切”导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广东省明确,维持全省采石场数量1150个的总量控制指标不变,优化各地采石场指标配置;明确全省年产建筑碎石类建筑石料30000万立方米(实方)产能任务;在广州、珠海、韶关、河源、惠州、江门、阳江、肇庆、清远、云浮等市要重点建设若干储量规模1亿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建筑石料生产基地;同步规划机制砂产能等五点要求。

同时,广东省还提出强化出让计划实施、推行“净矿”出让、支持已有采石场剩余和毗邻资源再利用、引入“资产包”处置方式、探索“矿地统筹、先矿后地”的开发模式、鼓励资源综合利用、鼓励现有采石场提高产能和及时复产、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和执法罚没砂石土管理、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九项提高建筑石料资源保障能力的措施。

自2020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通知》效果在半年之后成效初显。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据水泥网《行情通》显示,6月中旬,广东中山、清远、惠州、肇庆价格已经趋于平稳。

广州市泰和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远发近日在接受《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市砂石骨料市场价格,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开始有了变动,但真正变化最大的是2018年。

2018年春节后,当时是淡季,每立方米的价格是30元至40元(每立方米大概是1.45吨),但随着工程项目的开工,当地砂石价格不断上涨,到2018年年底,每立方米砂石的市场价格已经到了400元,年初和年底的价格,相差10倍以上。当时市场上主要是河砂和一部分海砂,机制砂石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当年,企业也一度存在找不到砂源的情况,市场上出现了多家企业抢砂的情况,但在多方努力下,基本没有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

2019年之后,随着当地市场机制砂石逐渐增多,砂石供应紧张问题逐渐缓解,砂石市场价格缓慢下降。目前,广州砂石市场价格已经趋于平稳状态,以机制砂石为主,每吨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50元左右,偶有上下几元的浮动;广州砂石市场工程开挖的地砂做补充(每吨125元)。机制砂石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配方经过调整后,与以前河砂做原料的混凝土质量一样,工程质量完全能得到保障。

目前,广州市场水洗砂(海砂)基本已没有。主要是水洗砂的价格较高,每吨170元至180元,甚至还要高。而且,水洗砂中细小的海螺等杂物非常不好处理,这些物质将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混凝土企业已不再使用海砂砂源。

未来广东省内各市采石场个数及砂石、机制砂产能分解表

(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砂石产业迅速兴起 存在产能过剩隐患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也是传统建材大省。同全国的情况类似,山东近年来也是因为天然河砂资源枯竭、限制开采,以及国家加大对矿山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监管而关闭矿山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建筑用砂石这样一个传统老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传统的天然河砂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机制砂石的快速兴起;另一方面,机制砂石作为一种老产品,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新产业,但同时又与我国许多产业一样,很快便暴露出现产能过剩、行业散乱、标准不全、亟需规范引导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各地迅速成立省、市砂石行业协会,即可说明问题。2021年1月30日,山东省砂石协会在济南成立,在全国已不算很早。

6月7日,《中国建材报》驻山东记者来到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采访了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砂石协会秘书长宋玮。宋玮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拥有机制砂石企业4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6家。全省机制砂石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枣庄市(117家)、济宁市(81家)、日照市(63家)、临沂市(40家)。以上4市机制砂石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70%左右,产能占全省的75%左右。

“目前山东省砂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宋玮说,山东省砂石总需求6亿吨左右,总产能在7亿吨左右,其中近1亿吨销往山东省周边市场安徽、河南、江苏、河北等地,也有部分通过水路运输销往上海、浙江等市场。2019年,全省机制砂石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60亿元,利税总额约1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砂石产量1.56亿吨,实现销售收入124.8亿元,利税34.5亿元。

截至2021年4月底,山东省重点监测的24家机制砂石规上企业累计产量659.97万吨,销量509.14万吨,平均出厂价格约为58.89元/吨;其中,4月累计产量236.90万吨,销量195.35万吨,平均出厂价格约为55.20元/吨。

山东省规模以上机制砂石企业70%以上采用了生产效率高、生态环保达标的全封闭、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其中,有11家机制砂石企业,19个矿区被认定为省级绿色矿山建设示范矿区。

而近20年来,我国国内市场基本建设项目、房地产项目、重点工程项目急剧增多,导致天然河砂资源迅速枯竭。加之随之而来的国家限制采挖河砂,市场上天然河砂迅速短缺。这也导致盗采、盗挖天然河砂事件不断,以及使用未经处理的海砂、劣质的麻刚砂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山东市场上天然河砂出现短缺大约开始于10年前,人工机械制砂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壮大,行业内外投资砂石产业的热度迅速升温。10年前一些有矿山资源的水泥企业就响应行业号召,开始以延伸产业链的名义进军砂石业。比如中国联合水泥提出了“一体化发展”,即包含上游砂石产业,目前中联水泥在山东境内水泥企业较多,其一部分有矿山的熟料企业已具备了生产砂石产品的能力。近几年还可以看到社会上源源不断地投资砂石骨料业的各路人马。

记者6月14日采访了济南一家著名的商混企业。这家商混企业于10多年前在自己的混凝土生产现场加工机制砂,原料是外购的石子,产品主要供自己使用。几年前因为环保方面的原因,停止自产,目前这家商混公司的砂石全部为外购机制砂石。2021年该公司外购砂石运到现场的价格是120元/吨左右。(而生产厂家的出厂价格是90元/吨左右、含税,2019年的价格为80元/吨、2020年价格为75元/吨)。其生产的混凝土除了一些普通用户和工程外,还供应济南市场上的隧道交通等大型重点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1个月,山东砂石价格比较平稳,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可能会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首先,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山东省机制砂石企业目前年产能10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只占到20%,70%至80%的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年产机制砂石10万吨至30万吨的小微企业占40%,年产30万吨至50万吨的小型企业占35%左右,导致机制砂石生产企业整体呈现“小、散、乱”现象,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

其次,产能过剩问题也十分堪忧。近年来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因素影响,全省部分矿山关停,据初步调查,2016年全省矿山数量2034个,2018年为1482个,两年间减少了552个,减幅30%左右。随着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机制砂石需求量加大,又加之部分河沙禁采,导致机制砂石价格上涨,全省各地区相继争相上马机制砂石项目。在全省机制砂石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下,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还有100多家在建和拟建的机制砂石企业,产能约1.8亿吨,其中不乏大型国企、央企的身影,势头强劲。机制砂石产业缺乏总量控制和政府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存在产能过剩隐患。

再次,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山东省各类机制砂石产品及应用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产品难以追溯。在机制砂石混凝土配制、现场施工管理等领域仍未形成相关技术规程,省内80%的机制砂石生产企业尚未设置实验室和具备要求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条件,缺乏合格的质检(检验)人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和追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策  划:钟云华  李予阳

执笔人:刘芳芳  韩凤凤  蒙  华  张运科  王琰田  阎友华

责编:李帅 姜辰雨

校对:张健

监审:韩凤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