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答澎友丨在公共场所过度亲热是思想解放?专家:文明的倒退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周婷婷 实习生 佘王静
2015-07-21 14:1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注重隐私,注重保护公共空间的秩序,是文明的体现。

在公共空间亲热,例如牵手、拥抱、亲吻……除部分地域文化明令禁止外,这种情况在大多数时候都无可厚非。而近期发生在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亲热事件,尤其是优衣库试衣间视频一事,则因“尺度太大”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在公共空间亲热?一些过度亲热的行为又对谁造成了伤害?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邀请了同济大学社会学教师朱伟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崔丽娟、北京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雪霏一起进行讨论。

为什么有人喜欢在公共空间亲热?

朱伟珏告诉澎湃新闻,一般情况下,女性更倾向于在公共空间宣誓自己的爱,例如与爱人牵手、拥抱、亲吻等,以此宣誓她爱上一个人,属于炫耀性行为,男性则更注重保护自己与爱人的隐私。

针对优衣库试衣间视频、沈阳男女地铁大尺度亲热等热点事件,朱伟珏表示,当事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认识到公共空间与隐私这两个概念。

朱伟珏说,两人之间进行亲密行为属于非常隐私的行为,是不允许也不应该为外人所窥探的,窥探他人隐私的人可能还会构成犯罪。可在优衣库试衣间视频等事件中,当事人明显是把公共空间与隐私这两个概念混淆了。他们把隐私行为展示在公共空间,也许是无意识的,但这是一种错位行为,严格意义上,甚至是一种越轨行为。因此,这几位当事人的越轨举动,无论是被他人传上网导致被窥视,还是本人自愿展示,都对公共空间应有的行为规范造成了破坏。

而崔丽娟则从心理学角度对事件进行了解读。她认为,首先,年轻人处在性冲动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结婚生育年龄推迟,但由生物基因控制的性成熟却没有推迟,因此很多年轻人处于“性待业”的阶段,处于躁动压抑之中。

其次,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住在集体宿舍中,缺乏私密的个人空间,所以他们选择公共场合,陌生场合,在这些场合里,害羞感、道德感都会倒退,生物学的冲动就会压倒一切。

在公共空间过度亲热伤害了谁?

朱伟珏说,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在公共空间展示自己的隐私行为,是对受众的一种侵犯,因为当事人让受众被迫接受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画面,当然这种接受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也会有看得很开心的人,但这不是广泛的接受能力。

在沈阳地铁男女大尺度亲热照流出后,不少网友气愤指出“在公共场所就不能注意点影响吗?何况还有孩子”,朱伟珏表示,正如网友所说,类似事件不仅对当事人本身的名誉造成损害,对被迫看到的旁观者,尤其是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侵犯较大,因为儿童等大部分未成年人是无法对自己负责的,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大尺度亲热行为也是有违保护未成年人等原则的。

朱伟珏说,在这几起影响较大的事件中,网络实际上承担了一个“扩张侵犯”的工具,使大量不在场的受众也受到了伤害。

同时,朱伟珏认为,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在公共空间展示自己的隐私其实是文明的倒退。很多网友认为这是“社会发展与思想解放的产物”,朱伟珏则认为恰恰相反。她表示,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注重隐私,注重保护公共空间的秩序,是文明的体现。几十年前人们在街上牵手都可能招来白眼,只是因为当时社会的特殊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社会发展,大家能够随心所欲。

公共空间亲热要有“度”

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指出“这是社会道德问题”,朱伟珏认为,仅从道德问题上理解过于肤浅,且着重于道德批判会对群体造成污名化。因为这类事件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并不是广泛存在的现象,注重保护自己隐私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给群体贴上道德标签,对改善社会没有好处。

对此,律师高雪霏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在法律层面针对公共空间私密行为的相关规定不多,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中规定: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此外,苏州市轨道交通乘车规则对公众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出台了规定,其他地区则极少有明确规定。

高雪霏认为,对公共空间亲热的情况应分类看待,无伤风化的个人行为不应受到指责和影响,类似优衣库试衣间视频这样影响较恶劣的,必须按法律规定处理。

朱伟珏与崔丽娟均表示,无论社会开放到什么程度,在公共场合亲热还是要有“度”,要有底线。对他人保持尊重,不让周围的人不舒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体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