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拉雪兹公墓一个穴位可以卖巴黎一间高级住宅的价钱

汪颖婷
2015-07-27 17:5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大多数老一辈的中国人知道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不是因为莫里哀,不是因为巴尔扎克,而是因为1871年巴黎公社。由拿破仑开设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得名于路易十四的神父“拉雪兹”,最初因为法国大文豪莫里哀和寓言家拉封丹的移入开始沾上名气。经过几次扩建,这里已有数万座墓碑,有名人雅士,也有寻常百姓。入园后,你可以根据数字标识去瞻仰名人,也可以只是体验一种安静。

讲解人

拉雪兹神父公墓入口处有张精密的数字标识地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人名和数字。我放弃研究这幅数字迷宫,询问工作人员如何去巴黎公社纪念墙。工作人员告诉我站在他旁边的那位先生更懂拉雪兹神父公墓,他的名字叫奥利维耶。浅紫色布衣、黑色布裤、军绿色布包和红灰黄相间的羊毛围巾,艺术家的打扮。

奥利维耶带我们找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墓碑上方的铜雕胸象布满绿色的锈迹,他留着与耳根并齐的长发,中分的发际线一丝不苟,严厉而批判地看着前方。

奥利维耶跟我们讲巴尔扎克和雨果的故事。巴尔扎克下葬时,雨果站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的草地上演讲,说巴尔扎克的去世惊呆了巴黎:“(巴尔扎克)进入坟墓的这一天,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雨果家族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也有墓地,但雨果去世时直接进了先贤祠。在法国人眼中,先贤祠比拉雪兹神父公墓就好比巴黎比外省。

巴尔扎克墓 btr 图
巴尔扎克斜对面安葬着贝蒂·奥克雷尔。奥克雷尔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法国创立了第一个妇女参政全会社。她最先公开提出“女性主义“一词,并为女性争取选举权。虽然直到二十世纪初“女性主义”才被法国各派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者所接受,但奥克雷尔的贡献在于她第一次提出女性投票权问题供社会讨论。
奥克雷尔的墓碑是一件艺术品,能让看它第一眼的人把奥克雷尔的样子印在心里。棺材式墓碑上是奥克雷尔身着长裙的样子,裙子上写着“Suffrage des femmes(女性选举权)”。这个墓碑是奥克雷尔一生的注解。

从48号墓区出来,奥利维耶和我们作别并为我们指明通往巴黎公社纪念墙的路。这时我们才知道他是拉雪兹神父公墓主题游的导游,同时他还是喜剧演员,也是歌手。

拭碑人

与奥利维耶告别后,我们在44号墓区看到一位老人正在专心致志地擦拭一尊墓碑。他擦的那尊墓碑光洁透亮,与周围长着青苔和杂草的墓碑形成鲜明对比。老人叫米歇尔,他的母亲去世前在拉雪兹神父公墓工作。她每天都会准备好抹布和清洁液,小心翼翼地擦拭44号墓区中的这尊墓碑。擦拭干净后会在墓碑前祈祷,因为她是此人的门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米歇尔的母亲就这样安静地完成了她三十余年的工作,直到去世。

58岁的米歇尔这次回巴黎并不必到拉雪兹神父公墓,但在这一周里,他每天上午都来拉雪兹神父公墓,小心翼翼地擦拭墓碑。这尊墓碑属于法国哲学家亚兰·卡甸,法国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哲学学说“通灵术”的代表人。

巴黎公社纪念墙之谜

与米歇尔分手后,我们走向我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巴黎公社纪念墙。在此之前,我们到书店寻找地图。书店里的地图良莠不齐,我们选择了奥利维耶推荐的最全的版本,也是最贵的版本。 按图索骥,我们来到97号墓区。但我们在97号墓区里并没有看到巴黎公社纪念墙。正当打算放弃的时候,一辆中型卡车驶来,我问司机去纪念墙的路。司机指路后继续向前开,但两分钟后他刹车从驾驶室走出来,转身用手势告诉我们纪念墙在他的左侧。

巴黎公社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短暂统治巴黎的政府,它是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由于公社卫队杀死了两名法国将军,并拒绝向当局投降,最终遭到被称为“流血周”的残酷镇压。1871年5月28日,流血周最后一天,147名公社战士在这堵墙前被凡尔赛军队杀害。如今的巴黎公社纪念墙上长满了爬山虎,墙脚下开出了鲜花。

吊诡的是,传说中的巴黎公社纪念墙应是一座长约六米,高约两米的浮雕碑墙,墙上应刻有一位袒胸妇女的全身像。她中弹后仰,两臂张开庇护身后的受难者,周围弹痕累累。但我们面前的这面巴黎公社纪念墙上只镶嵌着一块白色大理石板,上面刻着烫金的法文字“AUX MORTS DE LA COMMUNE 21-28 Mai 1871(纪念公社死难者1871年5月21日到28日)”。

资料表明,真正的巴黎公社纪念墙就是这里。为了缅怀1871年5月28日在这面墙下被杀害的公社战士,当年11月1日圣灵节,一批革命者前往这面墙下摆放了鲜花,于是这面墙就成了公社烈士的一座天然纪念碑。1908年5月21日,公众又在墙上镶嵌了一块大理石板,纪念墙就成了今天的模样。

传说中的浮雕碑墙,其实是保尔•莫罗•沃蒂耶作品。这件作品1908年由巴黎市政府资助修建,1909年市议会决议在甘比大街街心花园辟地竖立,并定名为“历次革命受害者墙”。

这并不是巴黎公社纪念墙
97号墓区

97号墓区里没有名人雅士,也没有寻常百姓。97号墓区负责立碑记录历史,比如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发生在1994年4月6日至6月中旬,胡图族对图西族和胡图族温和派进行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到100万人死亡,占当时该国总人口20%以上。但联合国在这次事件中表现消极,大屠杀发生第四天,联合国安理会才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大屠杀持续了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将驻卢旺达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并说服其他国家参与救援。大屠杀发生时,法国已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卢旺达大屠杀是法国历史的污点。

卢旺达大屠杀

97号墓区也记录二战史。奥斯维辛三号集中营(莫诺维茨集中营)的纪念碑上,佝偻的背、骨瘦如柴的人和沉重的叹息透出深深的无言的悲伤。而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法国爱国主义抵抗者的墓碑记忆的应是法国的悲壮和自豪,就连二战期间在空难中死伤的人,法国人也立碑悼念。法国人用拉雪兹神父公墓的97号墓区告诉我们历史可以认真对待,痛苦可以铭记。

墓碑上的唇印

从97号墓区出来后向西走,到达89号墓区,王尔德安葬在这里。王尔德是爱尔兰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在英语文学界享有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地位。他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同性恋作家。王尔德1900年在巴黎因脑膜炎去世,他的同性情人罗伯特·罗斯用卖王尔德作品的钱在此为他买了一块永久墓地。

第二年,罗斯的朋友海伦·卡拉斯匿名捐献2000元美金,让雕塑家雅各布·艾普斯坦制作一个雕像放在王尔德的墓上。经过反复琢磨,艾普斯坦挑选了一块重达二十吨的乳白色花岗石,采用王尔德诗作《斯芬克斯》的灵感设计制作。

《斯芬克斯》发表于1894年,描述一个学生面对一尊仿制的狮身人面像时想起古埃及、亚叙和希腊的神话传说,追忆这个贪恋性爱的怪物与一些王公和魔兽的淫靡生活。

艾普斯坦将石材劈削成高逾两米的方形石板,下面的底座上铭刻王尔德的名字,上面的碑体上雕刻一个拥有男性身体的天使。天使眉清目秀,头戴峨冠,全身赤裸,双腿微曲,两臂向后平伸。两臂上生有又宽又长的翅膀,带动整个身体成飞翔状。天使的形象自然让人联想到《斯芬克斯》里的狮身人面像,他的崇拜者们吻在碑体上的口红印更为王尔德的墓碑增添了几分情色色彩。

王尔德说过:“一个吻足以毁掉一个人的生命。”墓碑上口红里的油脂渗透进碑石中,已留下难以清除的痕迹。2011年11月30日是王尔德逝世111周年纪念日, 他的祖国爱尔兰和他的后代纪念这个日子的方式是将他墓碑上崇拜者的唇印清洗干净,并在墓碑周围加上一块高达两米的透明玻璃。

王尔德的孙子梅林·霍兰德在纪念日上说:“墓碑上的唇印造成了严重的问题。每清洗一次墓碑,就会损坏更多墓碑上的石头,这些损害大都不可修复。虽然我们曾多次劝告游客,但没有用,亲吻王尔德墓已成为众多游客来巴黎旅游的必选项目。”

新安装的透明玻璃上也很快印上了游客的唇印。有的游客用口红在玻璃上画上爱心,或是写上“XO”(X=kiss,O=hug)之类的性爱词语。这些爱的印记已经成为王尔德墓碑的一部分。

说到文学和音乐

离开89号墓区后,我们走向11号墓区寻找波兰钢琴家肖邦。如果没有重遇米歇尔,我们几乎是不可能找到肖邦的。途经25号墓区时,米歇尔问我们有没有兴趣看看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和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开设后由于离市区较远很少有人愿意用它。1804年,巴黎市政府将莫里哀和拉封丹的遗体在一次盛大的仪式中迁到这里,为拉雪兹神父公墓做宣传。两位大文豪的墓地相邻,让拉雪兹神父公墓开始出名。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中国曾翻译出版二十多部。其中包括最有名的《伪君子》和《吝啬鬼》。歌德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莫里哀的“邻居”拉封丹也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以及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

我们最终在11号墓区找到了肖邦。肖邦的墓碑呈纯白色,底座是肖邦侧脸的浮雕,底座之上托着音乐女神欧忒耳佩。欧忒耳佩身披轻纱,手持竖琴,垂头散发,身体仿佛失去支撑,跪坐在墓碑上。肖邦之于欧忒耳佩好若子期之于伯牙,伯牙失去子期后破琴绝弦,欧忒耳佩在肖邦去世后悲痛欲绝。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下葬到拉雪兹神父公墓这天演奏了奏鸣曲Op.35中的《送葬进行曲》。虽然肖邦被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移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后来肖邦在波兰的好友将故乡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撒在肖邦的墓上,寓意肖邦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之下。

说到法国音乐,不得不提艾迪特·皮雅芙。奥利维耶告诉我们皮雅芙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拥有最多的鲜花。她最著名的歌是《玫瑰人生》,当她1963年10月11日因肝癌死于格拉斯(终年47岁)时,法兰西共和国为这位法国最受爱戴的女歌手举行国葬,让她成为了法国的标志。

拉雪兹里的中国人

时佩璞是我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找到的第一个中国人。时佩璞是电影《蝴蝶君》的原型人物。这部1994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一名中国京剧演员男扮女装与法国外交官相恋的故事。现实生活中,这段畸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26岁的京剧团编剧时佩璞和20岁的法国驻华大使馆职员布尔西科之间。

1983年6月30日,巴黎警方逮捕时佩璞和布尔西科,指控他们犯有间谍罪。1986年5月,布尔西科和时佩璞被判处6年监禁。1987年4月,时佩璞获得密特朗总统的赦免,出狱。4个月后,布尔西科也获得赦免。《南都周刊》第334期对时佩璞的生平进行过报道。

拉雪兹神父公墓也是一桩生意,文化名人死后可以免费入驻,但平民百姓若要葬在此地,则需要支付巴黎一间高级住宅的价钱。我们在公墓里找到不少新墓,其中好几位都来自浙江温州丽岙镇。

尾声

走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的石子路上,有一种被历史硌住脚的感觉。我时不时停下脚步,歇一会儿,让历史的场景在脑海中慢慢浮现。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硕士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