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儿童被锁车内受害案频发,家长应承担法律责任吗?

澎湃新闻记者赵崇强 实习生 毛炜达 范佳来
2015-07-31 09:14
来源:澎湃新闻
一号专案 >
字号

儿童因亲人疏忽被遗忘在车内致死致伤,令人痛心。那么,这些疏忽的亲人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呢?

进入夏季,儿童被意外遗留在车内致死致伤事件频发。7月23日,陕西富平县又发生一起儿童因家人疏忽被锁车内事件,5岁女童菲菲全身接近衰竭,近乎出现脑死亡。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不完全统计,这是今年7月以来第8起“儿童被遗留在车内”事件。

梳理此前相关报道可以发现,同样是过失致儿童死亡,对责任人的处理却不对等。学校方等因车内闷死孩子被追究责任的很多,而父母却几乎没有被惩罚。

有专家认为父母并无主观故意,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而反对者认为应该一视同仁,不然就是纵容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

对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可撤销其监护资格,但对“把一定年龄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车里”是否属于不履行监护职责范围,未予规定。

家长几无被追究责任的先例

梳理国内儿童被忘在车内事件的报道,责任人既有儿童的亲人,也有接送教师、司机等非亲人。

作为责任人的接送老师、司机等,往往都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追责。中国现行《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粗心大意的家长却几无被追究责任的例子。

对此,同情父母的一方意见认为,儿童被忘在车内致死事件中,父母同样属于受害人,已经遭受了巨大打击和痛苦,而且非常内疚,不应该再追究责任。

律师张向峰就持有这一观点,他认为父母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若追责,只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张向峰律师看来,监护人没有伤害自己子女的主观故意,将子女锁在车里导致子女受伤是因为疏忽造成,因此不应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

他还认为,如以虐待罪和遗弃罪追究亲人的刑事责任,也不符合亲情和社会普世观念。

反对一方意见则坚称,如果不惩罚疏忽的亲人,难以最大程度地警示亲人们不能遗忘了车内的小孩,无法让儿童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学者:重在防范意外,而非事后追责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撤销监护资格”。但该法中并没有“监护人不能把一定年龄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车里”的相关内容。

而地方制定的相应条例中,有一些相对细化的规定。

广东省和河南省在《未成年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不得将未成年人单独留在机动车内。如若违反,由监护人所在社区或所在单位对监护人进行制止与训诫;如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则由公安机关进行治安处罚。

国外的法律规定相对更为严苛。据公开报道,美国已有19个州明确规定:如果将儿童留在无人看管的车辆中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实践中,一些父母甚至会被检察院指控为危害儿童安全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表示,事后追究监护人责任并不能在短期内抑制意外发生,短期内应达到的效果是让家长自觉杜绝马虎大意。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宣传,让家长和孩子都明白千万不能让儿童单独留在车内。”王大伟教授说,需要把重点放在防范意外,而不是事后追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