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互联网+”来了,独立书店要不要变杂货铺

彼岸
2015-07-31 16:44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互联网时代呼啸而来,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的传统书店,尤其是受冲击非常大的独立书店,该如何为生存与发展而战,如何转型升级,是书业内外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7月28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和重庆大学出版社四家联合举办的2015年“互联网+”独立书店转型升级研讨论坛在无锡灵山精舍召开。论坛以“汇聚精英文化·坚守阅读空间”为主题,主要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独立书店代表参加,包括1200bookshop、百草园、半层书店、城市之光、大众书局、单向街、枫林晚书店、季风书园、万圣书园、万象书坊、西西弗书店、先锋书店、晓风书屋、学而优、言几又、字里行间等。这其中,既有早已成为城市文化地标的老牌店,也有开业不到三个月的新生店。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认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当成工具,“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当成文化。当成工具简单,当成文化很难。那么,独立书店该如何在“互联网+”的文化中生存呢?万圣书园提出了“独立书店不是杂货铺”,有一种对传统书店型态的坚守。但其他独立书店的老板们都觉得万圣书园的模式不可复制,他们有自己的思索。

让我们来听听独立书店老板们的心声。

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董事长刘苏里在向论坛提交的演讲稿中,借用托翁的名言,说:“幸福的书店只有一种,不幸的书店各有各的不幸。”而这“只有一种”,是表面虽然呈现各种形态,本质却是唯一的“一种”,那就是“独立书店存在的理由”,即独立书店的存在,因应了巨量人群中某一类人群的某种需要。正因此,曾遭受寒冬的独立书店有倒下的,也有做得有模有样的老牌店和不断涌现的新秀店。他对“互联网+”的转型理念和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书业在互联网压力之下急于转型的同时,不能“一有新时尚就向它靠拢”,而陷入消磨本质、忘记初衷的困境。他提出了“独立书店不是杂货铺”的观点,认为独立书店仍需坚持以书店本身、以图书为本的独立性,从图书质量、思想深度和书店定位本身入手,精挑细选。他强调,万圣在地面“陈列、摆放、展示”这六个字上下的功夫,远远大于在其他销售手段上下的功夫。

不过,有书店代表感叹,万圣书园是独特的存在,万圣模式不可复制。这大概表达了众多独立书店“仅靠卖书生存异常艰难甚至难以生存”的共同心声。

西西弗书店:

地处贵州省的西西弗书店,目前已在贵阳、重庆、成都、深圳等城市开设十余家连锁店,引起书业瞩目。

西西弗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金伟竹于2007年进入书业,看了很多书店,深感在市场化背景下,相对于整个社会商业未来的发展形态,书业有很大的欠缺和薄弱,传统书业在商业意识、专业能力、管理方式和成本压力等方面亟待反思。他认为:“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一流的定义价值,二流的运作概念,三流的山寨模仿。”西西弗以大众市场的精品化书店为定位,选择文化与商业的平衡路线,其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开启西西弗购物广场的转型模式;而未来,西西弗的转型方向是进一步市场细化、客户群细化,推出主题体验书店。他认为,要实现主题书店,必须要形成体系化、机制化、专业化运行,为此他们四年做了207个课题来针对细化做研究。他透露,今年11月,将在上海推出西西弗的主题书店。

季风书园:

季风书园总经理于淼认同刘苏里心中的独立书店理念,期待季风能够在坚守人文社科专题的图书之外,把季风建成分享知识与文化的文化社区,让读者有更多的理由走进书店,转型为书店带书的咖啡区,而不是书店百货区。

蜜蜂书店:

蜜蜂书店总经理张业宏认为独立书店的经营者将个人独立的气质精神注入书店,每家都是独特的,走的路径不一样。就独立书店的内涵和外延来说,他认为只要包含一些基本的元素:独立精神趋向的空间、独特的经营范围、有精神内容鼓舞意识、赋予图书以增加值等,这样的书店就可以被视为独立书店。只要不违背书店开启民智、传播文化的本质,书店尝试多元化经营,比如定制精装书、做展览等等,都是求新、求变、求与众不同,都是生存与发展之道。

字里行间:

字里行间董事长贺鹏飞认为一间房子没有书房,就缺了点意义;读书不读纸质书,就很难深度阅读。纸质书自有其存在的本质价值,也因此,独立书店会越来越好。

先锋书店:

做文创产品、开连锁店,先锋书店是一家不断尝试新玩法的独立书店。先锋的副总经理张兴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趋势,是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主题,这不容置疑。对互联网+的讨论,不能仅仅局限于互联网平台的搭建,简单地理解为把实体书店销售平台搬到网上去,而要用年轻人的思维去思考,去观察适用的人群及其需求。应该把每家独立书店当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去经营,尝试新玩法、增加新功能、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把大的书店做成文化综合体,把小的书店做成个性化的融入店主性格的特色书店,这两种生存发展模式,是张兴看到的未来的独立书店趋势。

单向街:

单向街书店也是一家个性鲜明、尝试多元化经营的书店。单向街运营总监武延平介绍了单向街的转型。更名“单向空间”,凸显思想交流平台、提供公共空间的概念;精心挑选的图书(单书)、咖啡(单厨)、与书有关的创意品、单向课堂、单向影像、微信公众号、单读的App,这些多样化的方式,巩固了单向街的个性,把单向街推向了转型。

晓风书屋:

“民营书店要不停地折腾,才能立足。”杭州晓风总经理姜爱军如此总结晓风的发展和总结,虽然简单,大概也是感慨万千。

半层书店:

上海半层书店开业不到三个月,总经理赵琦原来是从事金融行业的。相信纸质书不会消失,相信人们有拥有纸质书、把玩纸质书的心理需求,是赵琦决定开一家书店的基础。踏足书业,她碰到了店面租金高、与出版社建立直接联系的门槛高等困难,呼吁出版社不要拒绝新的独立书店。谈到入行的感受,她觉得书业似乎缺少上下游之间的科学量化的双向的评价体系。

学而优书店:

学而优书店总经理陈定方认为互联网给传统书业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工具。在网络宣传、渠道宣传方面,社店的互联网平台可以打通来用。在出版社对书店的服务方面,他认为主要是供销,出版社能够为书店提供更多的服务。

精典书店:

精典书店总经理杨一认为目前出版社在业务上,对独立书店和网店是没有区别的。出版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考虑,比如一些形式感、设计感特别强的书,能否只给地面店设计;同样的内容能否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提供给独立书店和网店,以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也避免地面店和网店的恶性价格竞争。对此,重大出版社副总编陈晓阳认为,图书的差异化是读者必然的选择,专门为独立书店定制产品,甚至为某个书店、某个个人定制产品,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当一本书的印刷和一千本书的印刷差异不是很大的时候,这种问题很容易解决,出版社也会愿意为独立书店提供这样的服务。

而博库书城等少数新华书店系统的代表,则为论坛的主题研讨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视角。

曾以很大的热情去从事地面店的连锁业务,虽然位于杭州,连锁店却一度从哈尔滨开到上海,博库书城总经理徐冲在反思之下认为,这仍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并非独立书店,但作为地面店的博库书城,面对网店的冲击,一样曾陷入困境,很多感受与独立书店并无二致。他以博库书城的重组、改革和振兴的经验为出发点,介绍了博库书城的转型经历、振兴途径和发展现状。他认为,不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品种少的书店很难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这种困局新华书店和独立书店都无法彻底解决。互联网使买书、卖书不受空间甚至时间的限制,这是互联网给中国图书零售业带来的最大福利。互联网的诞生在给传统书业以致命打击的同时,也真实地创造了最有力的改革启示。他坚信运用互联网创新手段,坚持图书质量的把关,独立书店能够迎难而上,收获一片更大的天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