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荣耀少年湃 | 学霸魔术师杨智明:科学没被解答前都是魔术

澎湃新闻 林凡靖
2015-08-04 08:34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呆板、严肃、厚厚的“玻璃瓶底”眼镜片……提到“博士”二字,总有人会产生一些固有的偏见。然而杨智明这个有些90后小清新气息的大男孩,却很难让人联想到“博士”两字,更别提当你看到他妙手翻飞,时而让钢笔悬浮空中,时而让书本燃起火焰了。

既是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在读博士,又是一名小有所成的魔术师,杨智明认为这两个身份没有本质的不同,“一切科学在没有被解答之前都是魔术,二者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都令我着迷”。

杨智明对魔术的喜爱跟他从小乐于分享的性格分不开,“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机器猫》,每每得到了一本《机器猫》漫画书,都恨不得借给全班每个同学看一遍。家里有一部‘小霸王’学习机,也要把同学们都喊到家里来玩插卡游戏,看他们玩比我自己玩还开心。后来我接触到了魔术,觉得太神奇了,希望将这份乐趣带给同学们,就干脆自己学来变给他们看。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我的快乐是翻倍的。”

杨智明学习的第一个魔术来自一位在小学校门口摆摊的老艺人。这位老艺人在小摊上表演魔术、售卖魔术教材、教授简单的技法。“我还记得当时老艺人教授的‘学费’非常便宜,一毛钱就可以学一个。我放学后就黏在摊子上,时常学着学着就忘了时间,天黑了父母就到摊上来把我领回家。那时一个小学生身上顶多带五毛钱,我将‘珍贵’的零花钱都用在学魔术上了。”

世界级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也是杨智明的启蒙老师。他曾无意中看过大卫一个叫“自由飞翔”的魔术,给年幼的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灵震撼。在魔术现场,大卫让自己飞了起来,不仅如此,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被邀请的场下观众也飞了起来。魔术中,大卫说,“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忘记所有烦恼和不安。每个人都有梦,但很多人的梦永远只是梦。而我不想让自己的梦只是一个梦,所以我要做接下来的演出。”这句话对杨智明的影响和激励很大,在见识到魔术的神奇的同时,他也意识到了梦想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魔术师能够制造出这样的效果。我的梦想就是,某一天,在中国的某一个剧场里,我能完成一个这样惊人的魔术。”

魔术陪伴了杨智明十几年,然而他的魔术水平成长最快的时段是在来到北京念书以后。“我的课题组导师和在北京结识的许多老一辈魔术艺术家对我思维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很大影响。我逐渐开始摆脱故步自封的空想,以开放的思维去思考有关魔术的问题。”

杨智明在宿舍里安了一面大镜子,,平时一有闲暇,就对着镜子排练魔术。后来,他发现校园内有一个地下室安有大玻璃门,到晚上开灯反光就能照见全身。于是,他把这里当做“工作室”,时常在夜里对着玻璃门反复纠正自己的体态和手法。

“在我看来,魔术和科学是相通的,所有的科学在人们没有了解它之前,看起来都像是魔术。在我读博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杨智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杨智明的魔术在北京的高校里开始变得广为人知。杨智明还记得自己在北京的第一次演出,那是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场举办的一次毕业晚会上,“当时为了契合毕业的主题,我准备了一个‘破茧成蝶’的节目。几张普通的扑克牌,经变化之后成为画有蝴蝶图案的扑克牌。将这几张扑克牌夹进笔记本,再翻开笔记本时,几只蝴蝶飞出来。将这几只蝴蝶放入道具箱摇一摇,就飞出许许多多的蝴蝶来。”绚烂的彩蝶飞向台下在坐的几千观众,引来阵阵欢呼和喝彩。奇幻的魔术效果和“破茧成蝶”的美好寓意给毕业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这次成功的表演,也打开了杨智明在北京高校的“魔术之旅”。“清华、人大、北外、北语、北师、央财、北工业、北中医、矿大……”如今,杨智明参加过公益演出的高校数量,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杨智明说,由于中国魔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存在着一定的生存困境,所以现在中国魔术事业非常依赖大学生的推动。他认为,魔术练习和演出拓宽了自己学术上的思维空间,也提高了他的社会实践能力。如今,他利用课余时间,开办了《能说的秘密》、《科学与魔术》系列讲课活动,在高校里推广魔术文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