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所做的,对得起‘黑猫警长’这四个字”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5-08-05 17:2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黑猫警长的卡通形象依然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心中。

去年年底,知乎上一则关于为什么经典国产动画《黑猫警长》在五集之后断档的帖子在互联网上热传,一代人的记忆被勾起,随着四声枪响“请看下集”四个字依次出现的画面似乎近在眼前。历史遗留问题没有答案,而老《黑猫警长》引发的关注至少证明,一个已有20多年的卡通形象依然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心中。

于是《黑猫警长》再次登上大银幕成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讨好”观众的事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筹备多年,主创班底几度调换,甚至在两年前把几乎拍摄制作完成的半成品全部推倒重来。怀旧的70、80后有自己记忆中的一杆尺,新生代的动画观众也有对当下院线电影的视觉和节奏需求。从电视小屏幕短小故事独立成章的系列片到83分钟的大电影中呈现更大格局的世界观和危机感,重生的“黑猫警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对它的考验也早已经截然不同。这些考验,也是导演于胜军所要面对的一道道难题。

于胜军把传统二维动画看作个手艺活,刚毕业的时候参与制作的《海尔兄弟》同样是陪伴一代人成长的经典。这些年做了《洛克王国》系列,也有不错的反响。去年一部《我是狼》在院线惨淡走了一遭,他说那应该是中国动画史上“最后一部在纸上完成的动画电影”。《黑猫警长》在电脑上一张张画,83分钟的动画,每秒24格,近12000幅画面,动用了全国各地最好的二维动画师,而在他看来这个时代二维动画已经注定“后继无人”。

《黑猫警长》导演于胜军 资料图

《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下称《黑猫警长》)将于8月7日上映,导演于胜军日前在上海电影博物馆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采访的房间出门就是《大闹天宫》的展厅,中国动画的光荣传统被定格在博物馆里,而院线中是另一派“生机”。

于胜军身着一件印有黑猫警长的T恤,言谈轻松。他清楚地知道这个电影为谁而做,也知道这个时代“旧瓶装新酒”的需求所在。于胜军甚至早就做好了被吐槽“毁童年”的准备,因为知道《黑猫警长》这样的经典所象征的其实是每个人心中回不去的童年的美好。

国产动画“造星年代”中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

澎湃新闻:《黑猫警长》对你个人而言是一份什么样的记忆?

于胜军:《黑猫警长》是一代人的记忆符号。它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熟悉到根本不了解它。很多人已经说不出它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不知道它到底有几集,但是就觉得自己特别了解它。我以前就觉得它有十几二十集的感觉。到今天,我们听到它的音乐,就觉得整个童年都回来了。

澎湃新闻:那长大后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了,有没有去总结其中成功的要素?

于胜军:其实小孩子看动画片,是无意识行为。我们小时候看不管什么动画片都觉得非常喜欢,但并非经由自己的选择,而是看到动画片,就开心。这是动画特殊的魅力,它在孩子的成长中充当了伙伴的角色。

当然老的那一代动画片都很成功,因为那个年代对动画的门槛特别高,人才济济,生产投入也有指标,每年只会出那么寥寥几部动画片,而出来的精品又因为供求关系的不对等和传播媒介的限制,被我们反反复复地看,越看印象越深、越觉得好。那是一个容易造星的时代。

而《黑猫警长》能够从那个年代的众多优秀动画中脱颖而出,首先是因为它故事情节上让孩子们觉得亲近。黑猫警长是中国动画史上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题材。

澎湃新闻:《黑猫警长》里都是动物,怎么理解它是“现实主义”?

于胜军:它其实就是警察抓小偷啊。你看其他的经典国产动画都是古典题材,《葫芦兄弟》、《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天书奇谭》、《哪吒闹海》都是古典题材,很少有黑猫警长这种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觉得违和的英雄,黑猫警长是可以放在任何时代去演绎的时代英雄,同时它的反派角色一只耳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说黑猫警长是最接近于今天商业片要求的角色,也是最容易与时俱进、最可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是美影厂一个特殊的接地气的英雄。

儿童动画可以塑造“坏蛋”但不能“恐怖”

一只耳在《黑猫警长》中只是个穿针引线的小喽啰。

澎湃新闻:老版《黑猫警长》是系列科普小故事,大电影对剧情设定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其中做了怎样的取舍?

于胜军:老版其实是一个科普片,是用警察抓小偷的壳做科普的事,主角的定位是一个“森林卫士”,非常强调其中的动物属性,讲动物的知识。新的《黑猫警长》,我们唯一保留的老版线索就是过去黑猫警长中黑猫和一只耳的关系,把主要的矛盾冲突保留下来,塑造了更大的反派角色,一只耳只是在其中穿针引线的小喽啰。结尾一只耳还是没被抓住,但黑猫警长解除了危机。黑猫警长变成了一个新时代的超级英雄,整个动画片世界观的格局变大了,其中的角色都拟人化了,而不是动物化,不再强化动物属性,动物们都更像个人。

澎湃新闻:老版的黑猫警长以知识取胜,现在技能升级了?

于胜军:对,就是按照大家所熟悉的超级英雄的套路来打造。现在黑猫警长的功夫超炫,装备很厉害,能力也超强。超级英雄应该具备的各种技能都给它升级了。可以说现在黑猫警长是“钢铁侠的智慧+美国队长的体能+007的装备”,还有绯闻。

澎湃新闻:为什么放弃了科普的诉求?

于胜军:现在电影已经不需要承载科普的使命了,小孩子现在学习科普的途径太多了,就让《黑猫警长》更纯粹地回归一个故事片的本质。

澎湃新闻:对于老版《黑猫警长》,这些年也一直有批评称其过于血腥,这种评价有影响到新版的制作吗?

于胜军:传统的《黑猫警长》我看也是挺血腥的。但是当年那份“血腥”,已经是那个年代某种无意识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同类的儿童题材中也有其他的例子,比如潘冬子拿斧子劈死人,哪吒对镜头自刎,在美国人看来都挺可怕的。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对儿童动画片的基本共识,比如不要见血,不要有特别残忍的情节。

所以这次我们做《黑猫警长》,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要做积极健康的导向,不要给看的人造成心理压力。比如在大反派的塑造上,老版里食猴鹰出场的那个镜头,整个氛围其实是让很多孩子感到恐怖的,有些小朋友看完晚上都不敢睡觉。我们有一个很清楚的意识,不要塑造“邪恶”、“恐怖”,但是可以塑造“坏蛋”,惊悚恐怖的部分都不要。包括点映的时候有小朋友问,为么黑猫警长不把坏蛋打死,其实这是今天动画要传递的价值观,并不是坏蛋就要把他打死的。

现在做2D比3D更难

澎湃新闻:《黑猫警长》要出大电影,这个消息其实这些年里陆陆续续一直有听到,直到这次正式推出,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于胜军:过程是漫长的,因为对美影厂来讲,黑猫警长这个IP太重要了,大家非常想做好。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中间反复的修改,前后历经将近五年。有尝试按照原来思路去做的,有电影语言太慢的问题,也有时候故事讲得不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也有过画风过于简单电视化,种种原因。我们还是希望给怀旧老的黑猫迷们带来似曾相识的东西,也要给新的小黑猫迷们一些符合时代的东西。

澎湃新闻:日本的另一只猫——哆啦A梦变成3D的了,《黑猫警长》有没有想过“与时俱进”?

于胜军: 在2D还是3D的问题上,一开始也有过很多争论,尝试做过3D的模型,但是离“黑猫警长”印象太遥远了。机器猫变3D,但你要知道它这些年一直没断的在拍,当其中一部尝试3D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非议。但《黑猫警长》30年没做任何东西,一上来就突然变身了,大家肯定不接受。但是做2D太累了。这么多年很多的动画人才都向3D转行了,做2D现在比做3D更难。

澎湃新闻:一般都是听到做3D的抱怨人才缺乏,或者是特效烧钱。

于胜军:2D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是根本做不出来了。主要是画画功力不行了,能做电影画师的画功必须有15年以上的磨练,15年就意味着你要把整个青春搭进去,还不挣钱。3D可能几小时解决的问题,在2D上要花好几天,但市场给的钱是一样的,甚至更少,影院卖的票价也更低。现在这行都没人干了,传统行业,跟京剧差不多。

整个黑猫警长负责绘画部分的平均年龄都是40岁左右,除了美影厂之外整个制作过程中把全国各地的二维动画骨干都召集来了,年轻人已经干不了这个,也不会有人再来干这个了。

澎湃新闻:你自己考虑转型吗?

于胜军:《黑猫警长》是电脑上画的2D,这样的人也已经寥寥无几。去年我们做了一部2D电影《我是狼》,那应该就是中国动画界最后一部在纸上纯手绘的动画电影,今后不会再有了。我自己对2D有一种工匠情怀,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螳臂当车挡不住大趋势,说起来满满都是泪。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吧,但《黑猫警长》确实大家需要的看2D找怀旧的感觉而不是3D的视觉冲击力。

“《大圣归来》引发了观众的报复性消费”

澎湃新闻:《黑猫警长》又要向成年人打怀旧牌,又希望吸引年轻的小观众,会不会两头不讨好?现在点映场之后已经有一些评论认为电影过于偏低龄化了。

于胜军:做影片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这个片子是给谁做的,是给全家欢做的,还是给青少年做的?今天电影到了分众时代,动画片同样有了这样的要求。青少年们看的是《进击的巨人》这样的片子,那《黑猫警长》对他们来说就会显得偏低幼;但如果是为了带孩子一起进影院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看,那对这个人群来说,是非常适合的。

虽然我们宣传说主打70、80后,但现在很多70、80后已经都为人父母,他们很愿意带孩子去分享他们的童年。所以大方向一开始就很明确,是两代人感受一个童年的全家欢,两代人可以就同一个形象产生共鸣的感情。

澎湃新闻:今年突然所有电影人都在谈IP,美影厂也趁势要重新挖掘一批老动画的剩余价值,你觉得这对中国动画是好事吗?

于胜军:我觉得拿着传统旧瓶装新酒,是理所应当的。在今天这样的娱乐时代,只有人们熟悉的东西,才会引发关注,带来广泛传播。满世界出轨的人,人们不关心,就关心文章出轨,这就是眼球的重要性。人们只会关心熟悉的人发生的故事,好莱坞也在干这样的事,花重金塑造IP,然后不断出续集打造新的故事。既然漫威的英雄们各自战斗后还要组建联盟,超人马上要和蝙蝠侠干起来了,蜘蛛侠在短短了十几年间都拍了两套,我们当然也应该这么干,让熟悉的人物去经历新的故事。

澎湃新闻:但好莱坞翻拍、重拍大家习以为常,中国每次经典重拍几乎都要挨骂。

于胜军:首先,翻拍这帮人确实不争气,越来越差,这是事实。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容易让经典承载很多个人感情。比如说,其实我们没几个人真的了解黑猫警长,可是每个人都把黑猫警长的记忆修缮得非常完善。成长记忆淡化了,但印象中看《黑猫警长》的时光很美,看完那个动画就特别开心、特别好看,具体是怎么个好看法其实也不一定,但因为象征着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就是特别好看。那么今天再看这个动画,没有获得当年相同的体验,就会觉得失望,就要来骂主创毁童年。

但是每个人的成长中,看过那么多东西,今天看过了好莱坞,看过世界上各种新奇玩意,你的评价标准已经和过去的你不一样了。

澎湃新闻:所以你已经准备好要挨骂了吗?

于胜军:已经有人没看过就在骂了,我完全能够理解,也见怪不怪。但我觉得我们所做的,对得起“黑猫警长”这四个字了。

在于胜军看来,《大圣归来》是一部被宣扬了“情怀”的电影在一个特定时间里引发了“报复性”的消费。

澎湃新闻:《大圣归来》票房已经近8亿了,这对于动画人来说是强心针还是有压力?

于胜军:能到这个票房,我觉得跟动画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这是个现象。如果不是《栀子花开》和《小时代》,它再往后几天碰上《捉妖记》和《煎饼侠》,它的口碑是起不来的,也就不可能有30%的排片。

《大圣归来》引领了一个现象,不是国产动画的复兴,而是一部被宣扬了“情怀”的电影在一个特定时间里引发了“报复性”的消费。许多观众一开始并不关注《大圣归来》,但因为生气影院里接连上了那么多差劲的青春片,就是要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

动画人不应该把它当做什么有参考意义的案例来看,我觉得这跟动画或者跟我们从业者都没什么关系。你很少能遇到同期的影片可以那么烂,大家憋着一口气要骂,让旁边有情怀的片子顺势起了口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