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上志怪|鬼出没之杭州钱王祠

百魅夜行
2015-08-06 10:56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镠——钱王塑像.钱镠(852--932)

杭州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边。按照旅游说明的介绍,其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在御花园的北边是钱王祠,即纪念吴越王钱镠的家庙。不过现在柳浪闻莺的钱王祠,南宋时是“灵芝崇福寺”。据《武林旧事》卷五记载,灵芝崇福寺是“钱王故苑,以芝生其间,舍以为寺,故名‘灵芝’。高宗、孝宗凡四临幸”。现在钱王祠的山门,距西湖只有三四十米,几乎就在湖边了。

皇帝既然去得,百姓当然也去得。就在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一位官员唐信道进京面圣后,当晚就住在灵芝寺。当时是农历五月,天气已经有点热了,他的两位仆人就在湖边坐着乘凉。唐长官在屋内刚躺下,就听见外面惊呼。出门一看,只见两个仆人拼命拽着一个和尚。仆人报告说,这和尚自说自话地就要往湖里走,我们两个差点没拖住他。再看那和尚,一只脚已经踩在水里了。

三人一起制住这和尚。唐长官问起庙里的其他和尚,和尚说,几年前金兵攻打杭州时,有两个和尚投湖自尽,此后一直闹鬼。那要自杀的和尚醒来后,对唐氏主仆极为不满:刚才有两位高僧邀我坐船去孤山听法,本来已经上船了,被你们拖住,错过一场盛会,气死我了。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开衣柜取出新衣新鞋袜换上,还要“上船”。

众人再次制住他,索性将其锁在房中。唐长官知道他被溺鬼附体了,所以就在屋外开导他:你生前是出家人,四大皆空,既然死了,就该及早转世投胎而去,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害人?那溺鬼说:我不是害人,这和尚与我有因缘,我这是为了度他。你一俗世之人,管什么闲事?一人一鬼,隔着屋子就开撕起来,一直喋喋不休地说到半夜。那溺鬼火气越来越大:你丫又没死过,能像我们鬼一样体悟生死吗?唐长官嘿嘿一笑:我虽然没死过,但是该死就死,绝不像你这样不爽利,“加非理于生人”。这话似乎触动了溺鬼,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天快亮时,那一心求死的和尚终于沉沉睡去,显然附体的溺鬼已悄然离开(《夷坚甲志》卷二十“灵芝寺”)

溺鬼求替是地府的特殊转世规则,虽然并不合理,但是始终没有废止。不少时候,溺鬼遇上能言善辩的人,往往因为口才不佳而被迫放弃找替死鬼。但是这条规则既然有效,下一次还是会求替的。而替死鬼又会继续在原地等待下一个接替者,所以从原则上说,钱王祠门口也是可以插一面小旗的。

这个故事中的唐信道,不知是什么来头,在《夷坚志》中曾三次出场,次次都在杭州见到鬼。绍兴十二年其实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那时他还是个秀才,从绍兴赶往杭州参加科举考试,借宿在普济寺。今杭州普济寺遗址位于杭州临安清凉峰镇鸠甫村,据介绍是建于明代,但也很可能是重修的。既然不是风景旅游的热门区,我们姑且将其视作唐信道投宿的普济寺吧。

唐秀才似乎一直就很胆大。安顿好之后,就在寺庙周围乱走。见庙后有间空房,里面放着一具棺材。他好奇心起,想进去看看。和尚劝他说,这棺材里是个女鬼,棺材盖总是半开半合的,女鬼经常会出来吓人。通常都是几个人一起才敢进去。唐秀才哈哈大笑,我堂堂一秀才,读圣贤书的,岂有怕鬼之理?非要一个人进去。和尚拗不过他,只能开锁让他进去。

唐秀才见棺材上写着“某王宫几县主之柩”,靠,原来是四十年的一位小公举。隋唐以来,王爷的女儿都称为“县主”。唐秀才掀开棺材盖,见小公举二十岁的样子,“粉黛铅华,如新傅者,容色与生人无少异”。惊叹良久才离开。(《夷坚乙志》卷十“余杭宗女”)

古时因为交通运输不便,如果客死他乡,亲人往往会将灵柩先寄放在寺庙中。时间久了,甚至无力或忘了将其运走。这个公主鬼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稍稍让人感觉惊悚的是,死去了四十年,竟然容颜不改,怕是有变僵尸的趋势。

有些大的寺庙,因为地方宽敞,可以大批量地寄放棺材。虽然大部分棺材都会比较安生,但这场景还是有点瘆人吧。不好意思,这事还是在杭州,下次再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