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0年间消失了38座,苏州公布首批“园林名录”加大保护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刘楚
2015-08-24 18:4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2014年07月06日,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林经典-拙政园。 CFP 资料

被称为“园林之城”的苏州,据记载,其园林数量在巅峰时期曾超过200座。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自建国以来50年间,苏州已有38处园林悄然消失。

今年8月,苏州园林与绿化管理局(下称园林局)公布了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共33处苏州园林被收录其中。

澎湃新闻(www.thepaper)注意到,此次园林名录,除了纳入了拙政园、狮子林等名扬天下的9座世界文化遗产,一些名气略逊的可园、畅园,以及属于个人产权的残粒园、绣园等也被收录其中。

名录出台后,修复资金仍是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从苏州园林局了解到,建国以来,苏州曾先后3次对古城区进行园林普查,结果显示:1959年存有古典园林91处,1982年存有古典园林69处,2007年仅存古典园林53处。

“主要是一些社会分散管理的园林,主管单位在保护意识、专业力量、保护资金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等问题,导致苏州园林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园林局遗产监管处处长陈荣伟解释。

据了解,第一批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33处园林都位于古城区内,均建造于1949年前。其中,宋代1处,元代1处,明代6处,清代20处,民国3处,三国1处,南北朝1处。

那么,此次苏州市政府颁布首批《苏州园林名录》后,将会做哪些实际的工作呢?

“首批《苏州园林名录》的33个园林都颁发证书。除此之外,还将设置保护标识,逐个与产权人、管理者或使用单位签订保护协议,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苏州园林局局长陈卫京介绍说。

另外,园林局也向政府建议设立“园林保护管理基金”,希望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过陈荣伟也解释:“这一部分资金只能维持日常的基本保护,如果是个别园林的修复工作,还是需要申请专项资金。”

私人产权园林希望政府能回购

在首批公布的33个园林中,仅有残粒园、万氏花园和绣园仍属于私人产权。其中,残粒园由民国画家吴待秋家族传承至今。另两所则几经买卖,目前万氏花园被作为经营场所使用,保护较好;绣园则较为神秘,已经空置多年,据传该园林主人为一赵姓老板。

澎湃新闻联系到吴待秋之孙吴元。据他介绍,残粒园由140平方米园林和600多平方米住宅两部分组成,吴家子孙早已不住在园中,目前仅有吴元母亲独居其中,不对外开放。

谈到残粒园的保护工作,吴元透露,该园曾在十多年前经历过一次大修,“当时花了4万块钱”,包括内部括苍亭木表面的油漆修复、假山缝隙的清洗,墙面部分重新粉刷,还有除草等一些工作。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因年代久远而出现的诸多问题,吴元说:“现在刮风下雨都挺害怕的,还有一些(墙体)已经倾斜,靠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

此次残粒园被选入首批《苏州园林名录》,吴元也参与了相关的座谈会,但他表示,政府暂时还没有拿出来具体的资助政策和措施。

对于残粒园,吴家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残粒园,怎么说呢,最好还是国家能收购回去,这样能进行专业的保护。”不过,由于残粒园的产权属于吴元和两个叔叔共同所有,如何评估价格等,他们亲属之间也没有商量过。

对于个别私人园林的主人希望能把产权收回国有的提议,苏州市园林局遗产监管处处长陈荣伟表示:“如果经过市政府同意,也是可行的,但是目前没有这方面计划。”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