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香港内地学子眼里,香港失去吸引力了吗

澎湃新闻记者 贾敏
2015-08-24 17:25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香港街头

近日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了最新人口数字,其中2015年年中的香港人口总数为7298,600人,相较过去一年增加了56900人。其中,单程证持有人的移入者为37800人。由于过去每年5万多个的单程证名额都几乎用完,而今年却多出了一万多个,有社会学家据此指出,香港对内地人的吸引力大降。

仅凭这一数据,是否真的能够断定香港在内地人心中已经不复昔日光辉?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澎湃新闻采访了6位曾经或目前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内地学子,他们中有人刚刚离开香港,有人已经获得了永久居留权,有的则正面临着是否要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抉择。在香港高校获得学位的经历意味着长期居留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于要不要成为香港移民都进行过用心的思考和权衡。他们的经历、看法固然不能代表所有在港的内地人,但在香港的吸引力是否下降这个问题上,他们无疑能给出一个中肯的回答。

单程证并不是内地人移居香港的唯一路径

Lin来港前有过在内地高校工作的经历,在香港取得工程学博士学位后目前在香港一所大学工作,对两地的政策比较熟悉。“我觉得单程证名额用不完很正常。个人印象中,单程证是由内地公安机关批准的基于家庭团聚理由而允许内地人到香港定居的。香港回归早期,可能在内地的香港人配偶、子女人数较多,每年的配额用的多一些;这几年可能遗留问题逐渐都解决了,单程证配额就用不完了。”

单程证双程证

单程证是前往港澳通行证的俗称,申请人必须注销国内身份证和户口,正是因为“有去无回”所以被称为单程证。与此对应,往来港澳通行证也称为双程证。持单程证的人士可以在香港合法居留七年,七年后可以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不过,除了Lin提到的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渐解决以外,单程证申请骤然减少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即香港2013年开始实施“零双非”政策。

过去十几年间,内地孕妇为了让下一代享受香港的教育和福利纷纷赴港生子,由于宝宝出生后即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原本双方均不是香港居民的父母也就具备了申请单程证的资格。但现在这条路被堵死了,单程证名额用不完,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使然,并不足以得出香港吸引力下降的结论。

Ivan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香港从事碳交易方面的工作。他认为单程证申请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来香港定居的渠道多了,不只是申请单程证这一种方式了。“更多有能力的人会选择投资移民,或者通过就读、就业获得香港的居留权。”

内地学子毕业后在港居留依据的是“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简称 IANG)。根据此项政策,只要在香港高校就读全日制课程而获得学士或更高学位,毕业时即可获发在港逗留12个月的签证,届满时,只要受香港本地企业或机构雇佣,就可以申请延长签证。以Ivan为例,他2008年来港,博士课程期间以学生签证居留4年,工作后以IANG签证继续逗留,只要居留的总时间达到7年,就可以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另外,关于Ivan提到的投资移民,香港政府早前已公布由2015年1月15日起暂停“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直至另行通知为止。在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人口数字中,并没有列出过去一年间通过单程证以外的渠道移居香港的内地人人数。毕竟这些渠道门槛较高,涉及的人数有限,但这些人因为对中港两地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看法也往往较为中肯。

香港社会变得更排外了?

移民热潮的回落也并不完全是政策的原因。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8月18日发布的最新全球宜居度排名显示,在全球140个城市中,香港的宜居度从去年的第31位跌至今年的第46位,下跌15位。内地城市中,北京排名上升5位至69位,蝉联中国大陆最宜居城市。

一些问题在香港社会始终存在,但近来有加剧的趋势。比如经济停滞不前,缺乏创新,贫富差距扩大,高楼价、高消费带来的高生活成本,底层生活艰苦,等等,与此同时,社会整体上对于内地迁入的新移民的态度问题也日益不可忽视。

Rocky来港五年,因为出生在广东,粤语流利,刚刚完成了商学院的博士课程获得博士学位。他认为,香港经济特别是零售业处在一个严重的下滑,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几年因为国内的政策使得香港零售业达到了一个高峰,高峰之后必然是下降;另一方面,在这个下滑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导致来港旅客数量大幅下降,使得香港零售业的颓势愈演愈烈。经济的下行也必然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

Rocky和办公室的香港本地同学相处融洽,每当有人生日或有好事发生都会一起庆祝,同时他也明显觉察到,“香港社会总是有一些群体在制造一种不欢迎内地人(尤其是不会讲粤语的内地人)的观感,不停出现在新闻里的负面事件会带来心理上的不适。香港社会政治群体对立的现象日趋严重,一个社会把时间精力大量地花在政治斗争上面,整个给人一种社会不是很安稳而且劳民伤财的感觉。这个变化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这种观感并没有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了解到香港社会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但生活照样继续。Lin对近年来社会上中港矛盾加剧的趋势感到遗憾,但他觉得人在香港,对香港社会的变化感觉不是很明显,觉得与以前没有太大的不同。在Joey看来,实验室的香港同学还是一如既往的友好,然而一直以来内地学生和香港本地学生之间就很难建立很深的私交,语言的障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Joey将在8月底参加博士答辩,来港6年,能说一点简单的粤语,但平时还是习惯讲普通话。“有过因为说普通话被鄙视的经历,但很少,6年一共也就遇到两三次吧。有些香港人很热情。我租的公寓有个保安大叔,每次等电梯的时候都会主动用蹩脚的普通话加手势跟我聊天,后来我就自然而然地跟他讲粤语了。他上个月的时候离职了,我那时也已经决定毕业回内地,告别的时候心情很复杂。”

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在很多方面光彩依旧

是去是留:理性的权衡

不可否认,今天的香港在很多方面仍然值得称道。经济学人智库从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和基础建设五个方面对城市对宜居程度进行评分,尽管排名下降,宜居度得分88.8的香港仍然是最宜居的一类城市(这类城市得分在80-100之间)。香港作为发达社会的相对优势在采访中被反复提到,居民较高的整体素质、极其便利的基础设施、自然风光与现代化城市的交融、文化的丰富性、政府的廉洁等特征凝聚成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

具体到每一个人,相比起媒体渲染的大众情绪,事业、生活、家庭才是在香港的内地人考虑去留时的主要考量。

Joey之所以决定离开香港,是因为在博士后期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高校的工作,而专业对口的电力行业在香港的经济体系中又处在相对薄弱的位置,对他来说回内地工作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尽管香港是他所有生活过的城市中最喜欢的一个。

Kelly的例子恰恰相反,她在香港取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的同时也获得注册社工的从业资格。社会工作这个行业在香港相当成熟,但在内地却刚刚起步,薪资也存在较大差距,但在香港做过两份工作之后,她还是在不久前做出了离开香港的决定,理由是“10年后想要生活的模样”在内地更有可能实现。

Lin在不久前获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除了工作和事业发展前景方面的考量,孩子教育的连续性、往返中港两地的便利性等因素也是他纳入考虑的因素。

Yip博士毕业后在香港从事金融业的工作,事业方面顺风顺水。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的一大支柱产业,因此一直以来香港对金融相关专业的人士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听说Yip决定放弃申请香港永居身份回内地发展,很多人都感到十分意外。除了对香港目前社会形势感到悲观之外,他还强调了放弃内地户口的潜在损失。

Rocky临近毕业找工作的那段时间曾在内地和香港之间来回摇摆,直到一个工作机会出现,他在争夺教职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一所香港高校的工作邀请才尘埃落定。在旁人眼里,进入香港高校任职是一条近乎理想的道路,但Rocky并不确定自己将来是否会长期留在香港。他认为香港是一个安安份份努力工作可以过上中产生活的地方,但如果想要通过创业积累更多的财富,内地的机遇和空间似乎要更多一些。

Ivan的总结是,香港没有退步,只是没有进步所以显得不进则退。虽然即将满足申请香港永久居民的年限要求,但究竟要不要这个永居,他还没有想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