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黄华华出版诗集《山河颂》,叶选平惠赠墨宝

南方日报
2015-08-22 07:1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当我把办公室收拾干净时,大脑中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下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涌上心头。新的生活开始了。”

广东省政府原省长黄华华在今年8月出版的诗选《山河颂》后记中如是感概。

2011年11月4日,黄华华辞去广东省长一职,并于一个月后奉调入京,担任现职——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这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选编了黄华华多年来创作的诗词,记录了广东历史人文文化及改革开放后南粤大地崭新景象,开国元帅叶剑英之子叶选平为该书惠赠墨宝。

黄华华是地道的广东本地人,来自兴宁。自小受益于“秀才”父亲的言传身教与文化熏陶,之后考入中山大学,攻读数学专业。毕业后,黄华华长期在广东任职,历任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等职。2003年1月,黄华华当选广东省省长,并于2008年获得连任。

1946年10月出生的黄华华,年近七旬,在《山河颂》后记中谈论诗歌、回忆人生点滴。正如文中所言,他个人赞成诗言志的说法,他进而指出,此次出版诗集,是为了推介广东的旅游资源。8月14日,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刊发《山河颂》黄华华所作后记及部分诗作,全文如下

黄华华诗选《山河颂》于今年8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黄华华。深圳特区报 资料图

黄华华所作的《山河颂》后记

2011年金秋,我年满65周岁,已到任职的最高年限。11月4日上午,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接受了我辞去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当我把办公室收拾干净时,大脑中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下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涌上心头。新的生活开始了。

长期没日没夜地工作,我已经习惯了紧张有序的节奏,转岗到全国人大工作后,如何继续让大脑敏锐运转而不变得迟钝呢?活到老,学到老,我想到了学诗。当年9月底,我就尝试着在《南方日报》发表了一组赞颂广州的诗作,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既有兴趣,又能健脑;既能拓展视野,又能陶冶性情,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出生在粤东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因读过几年私塾,成了当地的“秀才”,他记性极好,生性好客、健谈,每有远客近邻,他一定在屋前禾场上烟茶招待,谈天说地,讲“古”,绘声绘色地背诗诵词,拆字解谜。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村里人都会请他挥毫泼墨,虽无报酬,但有求必应。“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生”等等,便是那时他常写的春联。他还会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为乡邻自撰自书过不少对联。每当此时,我就会为他烧水、磨墨。从小耳濡目染,许多楹联诗词我都烂熟于心,至今还能倒背如流。我想,如果说我有一点文学基因的话,大概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而来的。“更喜书香常作伴,宋湘佳话绕围龙”(《重回梅州》),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事。

“文化大革命”前我考上中山大学,在数学系攻读了五年。数学是比较艰深复杂的一门学科,外人看来枯燥单调,要学好非常不易,我有一位同学就因为用功过度,最后导致神经错乱,我至今记得他深夜独自在走廊里喃喃自语的情景。数学是逻辑思维,抽象而理性,文学是形象思维,具象而感性;数学讲的是精确,文学讲的却是感觉;数学讲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文学则是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两者是事物的两极,各有各的规律。学好两者的共同点是,兴趣第一,用心第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中,从唐代兴起的格律体诗(也称近体诗),是传统诗词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诗体,是中华文明灿烂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更替,尤其是近代白话文的兴起,格律诗已日渐式微,被日益边缘化,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去读,更遑论去写。格律诗难学难写,这也是客观事实。近百年来,对格律诗的创作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诸如在平仄、押韵、古今读音等方面,特别是对“平水韵”和“新韵”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不可否认,格律诗有格律过严、束缚思想的局限,作为语言艺术的载体,用格律诗来反映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确有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时候。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用格律诗来表现今天惊心动魄的经济活动如投资、股市等,肯定会是索然寡味的。这就涉及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诗言志,一首好诗必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重要的是要用好的形式表达出感情和思想,只讲内容不讲形式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能因过分讲究形式而损害内容,以形害义,得不偿失。因此,既要尽量讲究格律,又不能为格律所束缚。事实上,相对于格律诗更早的古体诗(也叫古风)就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也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同样涌现出不少千古绝唱。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贾岛演绎过“推敲”的故事,对我来说,学诗的主要方法是琢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此之外,还需要文化底蕴,需要广泛的古典文学知识积累,诗词美学修养,更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只要是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认真思考,想通了,钻透了,就必有收获。

广东是旅游大省,资源十分丰富,景点数不胜数。我当省长的那些年,省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据了解,2014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达到9200多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总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与文化如影相随,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无形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有形的身躯,文化活动天然地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传播、展示、弘扬、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我想,如果能尽个人绵薄之力,用诗词的方式,通过对旅游景点丰富内涵的挖掘、提炼、讴歌,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缘,达到一种深度融合,必将有利于推动旅游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山河颂》就是这几年来学习与实践的一个回顾和小结。在第一辑“南粤放歌”中,我选择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点当作素材,这些诗,都曾经分别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过,不少行家还热心地作过评论。这次收入集中,按出版社的要求,个别地方做了修改和订正。我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几十年来,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村镇角落。这里的细微变化,点滴进步,都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我深深地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胸中波澜,笔底诗篇,我总想把这种真挚的热爱写出来,表达出来。这本小册子的出版,算是了我一个夙愿。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功夫不到,其中一些唱和酬答之作,更是即兴口占,未及深思熟虑,也没有公开发表过。今不揣浅陋,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各位方家。

在学写诗的过程中,许多同志给了我热情诚恳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是诗词大家蒋述卓、杨克、陈俊年、廖红球等同志,九十高龄的叶选平同志不辞辛劳,欣然为本书惠赠墨宝,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河颂》诗词选登

重回梅城

何方能觅旧时踪?

故土情怀别样浓。

十里长堤花烂漫,

千年名邑景葱茏。

锦铺闾巷青山外,

宇耸蓬莱丽日中。

更喜书香常作伴,

宋湘佳话绕围龙。

清晖园

秋高气爽到清晖,

如画如诗逸兴飞。

白鹭一行云淡处,

荷花半亩绿茵围。

隔窗喜闻升平乐,

临水长观金鲤肥。

偷得浮生闲一日,

叹茶微醉忘家归。

广东大峡谷

飞流直下万寻长,

漫织烟纱起雾茫。

地陷云翻天一线,

山崩水激岸相望。

谷深不觅行人迹,

峰转犹闻花蕊香。

有缘仙山庐舍隐,

胜为堂上作将王。

淇澳岛红树林

万亩苍绿一青苔,

只见林木不见海。

坐船入林看不见,

闻笛始觉有人来。

礐石风景区

层峰叠翠起烟峦,

碧水环流汇海滩。

波澈花鲜双岸秀,

云轻草绿一望宽。

洞中景物新天地,

浪里风帆正横盘。

此景只应仙界有,

缘何降落到尘寰。

高州冼太庙

率兵平乱亦称豪,

男儿英雄尽折腰。

巾帼功高成一统,

庙前犹闻马萧萧。

拜谒叶剑英元帅纪念园

戎马生涯剑气虹,

安邦治国见英雄。

阴那千载留佳境,

地厚天高万世崇。

注:阴那,山名,高1300多米,位于梅县雁洋镇,距梅州市区40多千米,人称粤东群山之祖。

惠州西湖

六如亭外尽高楼,

堤岸红棉千万头。

四面青山三面水,

五湖明月一湖秋。

朝朝花雨人犹醉,

夜夜笙歌舞未休。

东坡云游驾仙鹤,

误将天堂作惠州。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武昌举戟为“三民”,

激荡百年忆先勋。

烟灭灰飞皇帝梦,

开天辟地数孙文。

注:“三民”,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

端州行

明珠千载有端州,

不废西江万古流。

四塔巍然擎天立,

铁军长啸阅江楼。

梅庵六祖泉仍涌,

黑脸包公名永留。

人杰地灵传佳话,

端砚笔墨写春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