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查小欣:养成 “熊孩子”是因为父母没打好地基

澎湃新闻记者 邢春燕
2015-08-25 07:4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8月22日,香港“娱乐女皇”查小欣携内地首部作品《陪你跑一场马拉松》来到上海书展。查小欣跨越平面、网络、电台、电视媒体,投身香港传媒业三十余年,被很多明星亲切地称呼“小欣姐”。这一次,她跳出职场,不娱乐、不爆料、不八卦,以辣妈身份分享亲子教育秘方,新书得到了陈慧琳、梁咏琪、张智霖、钟镇涛等明星推荐。发布会后,查小欣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查小欣在上海书展。

《陪你跑一场马拉松》细碎地记录了查小欣育子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和教训,陪伴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纠结、幸福和选择。查小欣说,这本新书是送给儿子21岁的生日礼物,记录了儿子长大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他是我的镜子,性格和我很像,看到他就看到我自己。”多年来,查小欣把有效的职场观察和管理经验运用到亲子生活中,教子育人,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教子管理学”。

5岁前不教好往后就难办了

澎湃新闻:有一段时间网络讨论过“熊孩子”,很多人都拿他们没招,你觉得熊孩子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

查小欣:这个是父母给孩子打的底不好,就像高楼地基不好,地基好楼就不会塌。家里宠得太厉害,孩子乱叫的时候,父母没让他不要叫,这样出去也会叫,家长就会控制不了局面。

而且一些家长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会觉得孩子活泼嘛,快乐童年,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应该有个理念,自由是有规范的,为什么要有法律?孩子5岁之前,不把地基打好,往后就很难教了。家长不该在孩子面前说,“你很难教”,这是一种暗示和催眠,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自己很难教。

澎湃新闻:现在“公主病”、“王子病”也很流行,你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这种情况?怎么交流的?

查小欣:有啊,他4岁的时候我带他去旅行,只有我们两个人去,在睡觉之前我看见他站在洗手间那里,我说:“怎么还不睡啊?”他说:“我不懂怎么挤牙膏。”我说:“好,我挤一次给你看,你自己做,我不会做第二次。”刷完牙以后要洗脸了,他就站在那里,我说:“怎么了?”他说:“我不会拧毛巾,我手的力不够。”他四岁嘛,我跟他说“好,我教你一个办法,以后你就自己做。”

第二天早上我们要出去,他穿着球鞋不懂得怎么绑鞋带,我就给他绑了左脚,我说另外一只脚自己绑,然后我说这三件事情以后你自己做,不要让保姆做。回去以后我就跟保姆说:“我宁愿不要一个很好的保姆,我也不要我的保姆宠坏我的儿子,所以不可以再帮他做任何事情。”在家里,我做了一个家庭法官的角色,就给他的王子病去掉了。

不是虎妈,逼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

澎湃新闻:生活中你是虎妈吗?

查小欣:我不是虎妈,虎妈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子容易变得叛逆。我有个朋友,是很出名的医生,出自医生世家,小时候10个补习老师一个接一个来帮他补习。家里希望他弹钢琴,一直考了八级,比赛每一次都拿冠军。父母都很为他骄傲。有一次比赛,一个手指的音出现偏差,虽然最后还是拿了冠军,但是父母把他骂得要死。他想,我拿了冠军啊,就一个音有误差而已。后来他就决定,往后的日子不再弹琴,也把弹琴的技巧全部忘了,从那天起他就不会弹琴了。

小时候他家里管他很严,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后来他做了医生之后,就不管健康了,最肥最甜的都吃,一天十瓶可乐,很多病出来了。我很多朋友都有这种问题。我不会逼儿子,而是引导他。

澎湃新闻:很多女性觉得家庭和工作兼顾起来特别难,你作为成功的事业女性,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经验?

查小欣:我来内地,也有很多妈妈问我这个问题。我把时间管理得比较严谨。儿子10岁之前,他4点半放学,我会准时在家门口迎接他,给他一个拥抱,亲亲他,陪他吃点心。他会做功课、看一会儿电视。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7点就睡觉,他睡了以后我就出去活动,去吃晚饭,去派对。周末,我带他去书店或者郊外,见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人,这样他的眼界会比较开阔一点。5岁开始,每年都一定有两个星期是我和他单独相处的,带他去旅行。

澎湃新闻:会让儿子进娱乐圈吗?你在书里提到,你儿子一度想进娱乐圈,但你不同意?

查小欣:这个圈很奇怪,如果你是天生做明星的料,这个圈会来找你。你不是就不是,你是就是,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阶段他应该多念点书,这是最靠谱的,现在我是顺其自然的心态。

明星红起来要三个条件,首先是外表,其实外表也不是很重要,你看黄渤就知道,但是外表当然有优势。其次是努力,一定要很努力。第三是人缘,唱歌拍戏做节目全是人,跟你做事的是人,你要面对的是歌迷、影迷和粉丝,人缘是很重要的。人缘也不全是性格好就行,太有礼貌人家说你很虚伪,所以拿捏要很准。

我就讲,艺人的内在很重要,内在好表现就好,他不是演戏,是真的自己,这是最容易感动人的。所以有条件的艺人,内在素质要好,为什么有些即兴问题抛给艺人,他会突然讲错话,因为他没有内涵和心得。

不赞成明星参加亲子真人秀

澎湃新闻:现在很流行明星亲子真人秀,比如《爸爸去哪儿》,如果当年也有,你会去参加吗?

查小欣:我看过这个节目,我是不赞成的,但是我觉得艺人是很矛盾的。从来没有这种节目的时候,艺人会说保护隐私、不要偷拍孩子,要孩子做个普通人。但是一个《爸爸去哪儿》,大家都忘了,小孩都可以上电视,发脾气、哭都可以给人看,大家都可以分享。

我不欣赏这个,这个节目的想法和形式很新颖,但要是我是星爸,我不会带孩子去,因为我想他有一个普通快乐的童年。

澎湃新闻:但是节目设置了很多难题和挑战,给亲子单独相处的时间,一起去经历一些事情,对孩子的成长是否也有好处?

查小欣:不做节目也可以单独地和孩子经历很多事情,没有节目就不可以两父子单独相处吗?而且没有镜头。大家都知道,有镜头一定是在演戏吧。

澎湃新闻:你让孩子上了国际学校,是否因为比较反感这种本土的应试教育?

查小欣:香港的教育是两种,国际学校很有活力,香港本土学校是应试的。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本土教育太硬,没有活力,我想让他的性格有多面的发展。因为我儿子是很严谨小心的性格,如果在本土那么硬的学校,他整个人就会变成正方形,把自己框住了,所以去国际学校就把他的性格平衡了。但是如果有些孩子很活力充沛或古灵精怪,就需要本土的硬来管一管。

澎湃新闻:你觉得自己育子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

查小欣:儿子有很好的判断力,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他自己会想。我不会告诉他怎么做,他自己会想另外的办法处理,这是他学会的。

谈王菲谢霆锋在一起:这就是爱嘛

澎湃新闻:谈完育儿,让我们谈谈娱乐圈方面的。“中国内地第一狗仔”卓伟,爆出了王菲、谢霆锋恋情,陈赫、文章出轨,让很多明星咬牙切齿。你在香港被称为“狗仔队之母”,怎么看待狗仔曝明星隐私?有没有明星被拍到之后让你不要爆料?

查小欣:我们当时的狗仔不是这样做的,我们有很准确的资料,做好功课,然后去跟,而且只跟一次,一次跟不到就没了。被拍之后,有些艺人就会觉得好厉害,被拍了也没话说。但是后来他们将狗仔队做烂了,拍了一张照片就弄个文章出来炒作。所以现在每个人听到狗仔队就讨厌,这是传媒自己的责任。

我不会炒作,我是真材实料爆这个事情,当事人没话说,没有一个艺人说我的报道是炒作,这个是专业。人很奇怪,都是尊敬专业的,但是炒作的话会被看做不专业。从来没有被拍到的明星有胆量来跟我说不要爆,他们都知道,在工作层面,不要跟我谈判,没得谈判。我没有讲过一句,但是他们都知道我的风格。

澎湃新闻:既然提到谢王之恋,据说你和谢霆锋的妈妈狄波拉很熟,也爆料过张柏芝和谢霆锋离婚的前因后果。现在谢霆锋和王菲在一起,你怎么看?网上有很多口水战。

查小欣:我不看网友的评论,不同背景的网友对一件事的看法不同。我不觉得姐弟恋有什么问题,要是我们相信爱情是没有年龄、没有国籍、没有性别的区别,要是我们的思想可以走得这么前,为什么发生在艺人身上不可以呢?爱情是盲目的嘛,有时候我觉得倒应该替他们高兴。不管是谁,有一个女生,年纪比男生大,但是相信这个男生,愿意跟他走下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就把他们看成你的朋友吧,这就是爱嘛。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香港明星频频转战内地?是否香港娱乐圈已经不再有足够的吸引力?

查小欣:这是很自然的,不要说明星,打工都是这样,哪里可以赚到钱,就去哪里打工。我觉得这是一个循环,之前香港做得好,黄金时代的艺人已经50多岁了,后面还没有接上来,青黄不接是因为投资方都把资金拿到内地来,现在内地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之前香港领导东南亚,后来是日本,再接着是韩国,现在是内地,什么时候会再循环到香港呢?不知道。

娱乐圈很奇怪,和时尚业是一样的,是一种潮流和循环,要看市场能支持多久。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艺人,我们斗,不是香港和内地斗,是和外面斗,双方都不要骄傲。

但是香港有一个隐忧,香港市场很小,大家都看不起。我们最卖座的电影5000万,在内地是一天的票房。所以香港的老板都没兴趣培养香港的新人,因为培养一个新人要好几年时间,不如把资金拿来培养内地的新人。内地人多,要找几个唱歌跳舞演戏好的很容易,而且内地人毅力更好,因为很多人家境没有那么好,他们要改变自己的环境,就很努力,愿意去吃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