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排水管网最高防洪标准十年一遇,与欧美相差甚远

澎湃新闻记者 王灿
2015-08-24 19:47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8月24日,上海七宝新龙路七莘路路口,暴雨至淹水,居民淌水上班。 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8月24日,上海虹桥机场因暴雨积水,开启“海上停机坪”的模式,空姐陪乘客一起在机场“看海”。

近年来,这种“逢暴雨必涝”的现象已逐渐演变成困扰中国大中城市的问题之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中国城市排水管网因设计标准低、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等,无疑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因素。

为尽快摆脱“城市看海”的困扰,中国城市排水管网正在逐步提高标准,但与欧美国家的高标准仍相差太远,尚不能有效抵御近年来的重大暴雨。比如对商业和高价值区域的防涝标准设计,中国最高是10年一遇,英国是30年一遇,美国则是10-100年一遇。

中国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

对于当前排水管网能否抵挡几十年一遇的暴雨问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不可能,现在就是做不到的”。

程晓陶曾作为《城市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课题的负责人,对中国诸多城市防洪治涝体系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程晓陶称,之前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各大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仅为1-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45mm的降雨量。在北京,仅像天安门等重点地区的排水能力比较高,其排水管网设计的标准是十年一遇。

根据中国2014版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3年(即抵御1-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为3-5年,特别重要地区才为10年。实际上,大部分的城市普遍采取标准的下限。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排水管网标准较高,美国的排水标准为居住区2-15年,一般取10年,商业和高价值区域为10-100年,而英国则为30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称,当前中国各城市正在努力提高标准,但标准也需要逐步提高,如果提速比较大的话,经济上不一定能够承受得了。

其实,单纯以三年一遇和十年一遇的管道标准来看,二者的建设成本相差不到一倍,现在新建地区基本上以三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设计。而且,现在新建地区的标准都有所提高,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经济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但现在的难题在于老旧城区的改造,城市的内涝问题也多发生于此。倘若将老旧城区的老旧管道改造更换成新管道,这方面的代价就十分大,短时期内难以估算。这和老城区自来水管道迟迟难以更换的原因基本一样。

上海排水行业相关人士称,现在上海的旧城区,对于无法对排水管网更新的,一般是采用调蓄等方式进行调节。实际上这些都是海绵城市的一些理念,包括绿化、泄湖等,但实际上效果甚微。

城市建设欠账太多,应避免“先地上后地下”的发展方式

程晓陶称,除了管网建设的标准偏低,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城市历史欠账太多,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历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根本不是发达国家曾有过的经历。“(中国)短短三十多年城市净增人口的数量等于欧盟28国人口的总和。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经历,我们要很快解决这么多人的供水供电的问题。”

此前,程晓陶和同事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调研发现,“先地上后地下”的城市建设模式,是中国城市包括北上广遭遇内涝问题的共性特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每座城市普遍首要解决的是住房、交通、供水、供电等地上基础建设,而排水、防洪、防涝等问题逐渐被搁置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想着去解决。

此外,程晓陶还提到,许多城市防洪规划甚至十多年不变,以至于城市防洪规划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急功近利,城市排水系统费用庞大,见不到效益等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内涝问题不断加剧的原因。

程晓陶称,当前的城市内涝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目前应当建立基本的雨污分流系统。对于已建成城区,除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外,还应该考虑综合性的措施,比如类似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蓄滞、雨水渗透等。此外,中国仍处在城市大发展的进程中,对于新城区要把地下设施先建起来,避免再走“先地上后地下”的老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