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渐渐闻到泥土的气息,A股的底应该近了

荀玉根(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2015-08-28 08:50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2015年8月27日,上海某证券营业部,股民在观看股市详情。 澎湃新闻记者 贾亚男 实习生 王凯 图

6·15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休假、外出旅游,大家自我调侃“远离股市,珍爱生命”。A股最近再现暴跌暴涨,8月18日以来7个交易日跌了1200点,跌幅30%,不亚于6·15开始的第一波下跌,周四尾盘开始又暴涨。撇开周四暴涨,怎么看3000点左右的市场?是继续远离,还是靠股市近一点呢?

1、市场自身的规律:价值底、趋势顶

回顾过去历史可以总结一个大致的规律,市场的底是价值投资者买出来的,市场的顶是趋势投资者卖出来的。

从一轮下跌开始看,市场的不断下跌,最终会有一批公司先跌出吸引力,比如高股息率的价值股,当他们股息率高于固收类产品收益率时,价值投资者会入场,价值股开始筑底,此时成长股可能还在补跌。

价值股企稳对市场而言是个定海神针,成长股的去泡沫找到了锚。

随着市场逐步出现赚钱效应,趋势投资者不断入场,情绪自我强化,最终走向泡沫化,价值投资者在牛市中后段都极端痛苦,甚至早早离场。最后的顶部源于某些政策或事件,打破正向循环,趋势投资者撤出,下跌负循环开始,直到下一轮价值投资者入场。我们可以看最近2次典型的见底路径。

第一次是2011年熊市大跌后见底。2011年4月开始在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等不断收紧,股市一路下跌,8月后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回落,债券收益率开始下降,11月降准后强化,2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1%降到3.4%。

这期间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价值股率先见底,8-12月银行震荡走平,上证综指继续下跌,中小创更是超跌,并滞后于上证综指见底。

第二次是2014年牛市全面爆发前的底部。2014年初开始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的4.7%降至14年6月的4%,3月开始四大国有行、上汽、格力、长江电力、大秦铁路为代表的高股息率股小碎步上涨,上证综指3-6月震荡徘徊,而中小创下跌。

2、市场可能已经步入价值股筑底阶段

615以来,我们一同见证了很多历史,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从涨停到跌停、千股从跌停到涨停、千股停牌。

跌,都快成为一种习惯了。

不过,哪怕是万丈深渊,最终也要落地吧,除非直接进入黑洞飞向宇宙。现在我们渐渐闻到泥土的气息,大地应该近了。

以2014年分红计算,目前上汽、格力、深高速等股息率均已超过7%,国有行股息率普遍在5%左右,股息率3%以上的公司已达66家。而1年期银行理财收益率4.94%、AAA级企业债收益率3.90%、余额宝年化收益率3.25%。

央行的“双降”更加会强化这个大类资产比价效应。

实际的情况是,最近的确能看到价值投资者入场的迹象,基于考核机制等,相比而言,QFII和沪股通资金投资更偏价值一些,可以发现最近几个交易日沪股通资金流入非常明显,以工行、农行、上汽、格力、大秦铁路等为代表的价值股明显跑赢市场。情况已经在微妙发生变化。

3、市场值得靠近一点

市场的底、顶总是事后才能看清楚,我们没法精确判断,更多的分析市场所处的阶段。好比对于气温,我们没法预测明天几度,但可以判断到底是春、夏、秋、冬那个季节。

对比过去的市场轮回,目前的市场更像冬天的尾声,价值股可能已经度过最冷的时刻,成长股也许还有反复,甚至再遇冷空气。

当然能否顺利入春以及多快入春,这取决于大气环流等外部因素。

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12日的上涨有两个重要逻辑:第一,利率下行,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第二,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转型,盈利最终会改善。

第一个逻辑被去杠杆、汇率贬值打破,第二个逻辑也受到种种质疑。

“双降”说明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中的政策取向更偏货币政策,政策上利率仍具备下降可能,传导机制上股市去杠杆、地方债置换有助企业实际利率下行。还需跟踪9月习总访美、美联储议息会议,以确认利率下行趋势能否确立。

此外,跟踪习总“两只鸟论”后改革、创新动向,尤其是10月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

着眼中期,5200点跌到3000点的市场,价值股股息率已经超过1年银行理财的市场,值得靠近一点,等候春暖花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