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藏粮仓”江孜欲转型:借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农业强县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5-08-30 09:5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日喀则市江孜县正在谋求从传统农业大县到现代农业强县的转型。

8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跟随“沪藏情 日喀则行”上海网络媒体采访团队走进江孜县,了解该县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

示范区核心区示意图。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图

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江孜县城所在地江孜镇,海拔4040米,是上海市第七批援藏重点产业项目之一,也是上海浦东新区对口援建地区江孜县实现农业强县目标的重要抓手。

江孜县江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旦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示范区占地6万亩,涉及农户2476户,农民11213人,占全县人口的1/6。

其中,核心区面积210亩,主要发展种源农业、露地和设施蔬菜、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藏药种植、工厂化食用菌和休闲观光农业。辐射区在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种养习惯和引导江孜县业产业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发展机械化高效粮油、规模化蔬菜、标准化畜牧和农业旅游等四大产业。

江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上海和江孜两地3家企业共同注资建立,是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经营运行主体。

尽管该示范区核心区一期从2013年8月投建,2014年8月投入使用,运营至今仅1年时间,目前主要依靠政府前期投资和每年的拨款,但罗旦坚信,由公司运营的示范区最终还是要实现“自给自足”。

江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旦。

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与浦东新区农业发展集团合作,采用种苗研发和市场营销“两头在上海”、生产基地“中间在江孜”的模式。种苗的研发主要由上海孙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承担,目的是研制出适合在高原高寒地区生长的作物种苗。

“去年我们引进了70个种苗,经过试种现在留下了20多个,经过全程监控种苗生长,我们发现有些种苗比在上海还要长得好。”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书记孙嘉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例如香菇,因为江孜地区日照时间长、温差大,所以香菇长得更加饱满。”

孙嘉丰说,这些香菇冻干以后运到上海可以卖到每斤140元的价格。这对当地的农民来说,无疑是可观的收入。

棚内的平菇菌棒。

事实上,江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希望让江孜县的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尝到甜头”,从而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这些试种成功且市场接受程度高的作物。

罗旦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推广示范区培育作物的最大难点在于当地农民的理念。“这里的传统作物是青稞,老百姓喜欢吃糌粑、酿青稞酒,很多人不舍得放弃种植青稞,对它的依赖很大。”

罗旦算了一笔账:种植1亩地的青稞,每年的收入不到3000元;如果这1亩地用来种植香菇,每亩地可栽培1000个左右的菌棒,每个菌棒每年可生产8至12斤的香菇,按照目前售价每个菌棒每年的利润在70至80元,每亩地的收入最多即可达到80000元左右。

如今,江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有200至300万株种苗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培育,农民收获后,公司再进行回收。以此来“慢慢推广,逐渐实现产业化”。

棚内种植的灵芝。

此外,从2013年开始,江孜还从县里挑选农业专业干部送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训,培训内容既有种植技术,也有现代农业理念。同时还会邀请孙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专家前来指导。

“截至目前,已经有20余人次送到上海培训。这些干部回来后,再将技术教给当地老百姓。”罗旦说,这样的培训方式既减轻了成本,也解决了藏民语言不通的问题。

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开展援藏工作的第21个年头。根据“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21年来,上海相继派出7批干部赴日喀则市及下辖江孜县、亚东县、萨迦县、拉孜县和定日县对口支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