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10年前废科举的是与非,读了这18本书才知道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2015-09-02 20:40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停止所有乡会试,停止各省岁科考试,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这天因此称为一个标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今天是科举制度废除110年的日子,我们整理了这份关于科举制度的书单,希望有助于读者思考。

普及读物

《科举史话》(王道成著,中华书局1988年6月第一版)

“文史知识文库”之一。比较简明、通俗地介绍了科举制度的来龙去脉。不足之处在于,篇幅上太过侧重于明清两代,观点上也偏保守,对科举制度的利弊缺乏全面比较分析。

《中国的科名》(齐如山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花生文库”之一。与《科举史话》相同,这本书侧重于明清两代科举,不同之处在于,齐如山是科举时代过来人,又是文章高手,故而此书内容十分生动,行文也极为流畅。但作者在台湾著书时“手边无书”,全凭记忆,颇有些相关史实硬伤,闲读则无妨,引用需小心。

《说八股》(启功、张中行、金克木著,中华书局2000年6月第一版)

小册子。由启功《说八股》、张中行《<说八股>补微》与金克木《八股新论》三篇文章组成。最大的特点是好看:三位老先生都太会写文章了。其次就是通透:把八股文掰开揉碎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山雨欲来: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陆建德、罗志田、沈渭滨、许纪霖、杨国强、周武著,上海书店2011年3月第一版)

又是一本小册子。六位学者齐聚一堂,谈晚清最后十年,关于晚清废科举的成败得失,书中有非常精当的评论。

通论著作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金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成书较早。目前来看,某些论述有些薄弱,但仍不失为一本全面介绍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入门好书。

《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王炳照、徐勇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书共十章,一章一个专题。史料丰富,论述深入,但因为书成众手,体例上不统一,难免前后重复。

专题研究

《潘光旦文集》第十卷(潘光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书中与费孝通合作的《科举与流动》一文,是量化分析父代功名对子代功名影响的经典文献。通过分代计算,父代无任何功名,子代有功名(贡生、举人、进士)的比例是33%,五代之内均无功名,而子代有功名的比例是13.33%。此文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科举开放给平民上升道路的宽度”。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宫崎市定著,韩昇、刘建英译,中华书局2008年4月第一版)

里程碑式的经典研究著作,曾获1958年日本学术院奖(日本最高学术奖)。如书名所示,此书是针对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铨选制度——九品官人法——所作的研究,是典型的日本式的学术著作:文献上竭泽而渔,论述上严整细密。有此一书,有助于我们了解科举兴起之前中国的官吏选拔制度。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吴宗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关于唐代科举的经典读物,全面介绍了唐代科举的种类、流程、沿革和地位升降变化。如无深入研究需求,就读这一本书,也就够了。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读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两书。

《宋代科举与文学》(祝尚书著,中华书局2009年1月第一版)

作者的文献学功力极为深厚,曾在《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年)一书中全面梳理宋人文集。此书正是在深厚的文献基础上所进行的历史研究,深入考察了诗赋、策论、经义这些主要的宋代科举文体,对宋代科举的科目、程式、利弊以及所带来的影响都有全面分析。

《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萧启庆著,联经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一版)

元代本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族群文化多样性的时代,从族群文化这个角度切入,是元代科举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萧启庆作为元史研究大家的本色当行。作者提出了蒙古、色目家族的“士人化”,用意在于修正学术界所习惯运用的“汉化”这一概念,极富学术洞见。

《明代科举制度考论》(王凯旋著,沈阳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此书引入了考试学理论,从这一视角出发,探究了明代科举考试中存在的分卷、武学与武科举、三级考试、科举防舞弊、八股取士与八股文、科举考试思想等问题。

《清代科举制度研究》(王德昭著,中华书局1984年2月第一版)

论文合集,重复之病在所难免,但是清代科举的相关问题都讲得比较透彻。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商衍鎏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作者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探花,亲眼目睹了科举考试的终结,以及之后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大变局。此书所收录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完成于1957年,极为详尽、深入地论述了清代科举制度,既有过来人的亲历之感,又避免了齐如山式记忆错漏之弊。此外,书中收录的《天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及一些回忆科举考试、科举人物的文章,也极有价值。

《明清社会史论》(何炳棣着,徐泓译,联经出版公司2013年12月第一版)

北美汉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中译名太过笼统,不足以体现本书主题,英文名就显豁多了:帝制中国的成功阶梯——1368至1911年间中国社会的流动性(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与费孝通、潘光旦《科举与流动》一文相仿,此书意在讨论科举制度与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作者运用了近百种罕见科举史料,如明清两代的进士登科录、同年录与进士、举人、贡生的三代履历等,以及大量政府律令、方志、传记、家谱、小说等社会史料,在资料的占有上堪称空前绝后。作者的结论是:因为科举考试的缘故,明清时期的中国具有高度的社会流动性,远远超过十八世纪的英国。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关晓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

此书着眼于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停废问题本身,深入探讨了科举停废相关史事及其后续影响,不仅是一部科举制度史,也是一部清末改革史。

《权势转移: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罗志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

书中收录的《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读书人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经典淡出之后:过渡时代读书人的困惑与责任》都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从中可以看到,科举制废除之后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崩瓦解和传统知识分子的无所适从。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杨国强著,中华书局2014年12月第一版)

书中收录的《科举制度的思考》长文,题目虽然平实,内容却堪称酣畅淋漓,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兴与废、利与弊、是与非,如果想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深入、全面的了解的话,那么,此文是最佳选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