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图忆|重访《晋察冀画报》:聂荣臻特批金条买器材还亲自投稿

杨健
2015-09-04 08:23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2015年7月7日,河北平山县宅北乡碾盘沟村,昔日偏僻的小山村横幅张起,人流如织,变得热闹起来,“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73周年暨旧址石雕揭幕仪式”在此地举行。随着 “晋察冀画报创刊旧址”石雕上的红绸被徐徐揭开,纪念活动到达高潮,碾盘沟的村民们和40多位晋察冀画报社后人见证了这一简朴而热烈的时刻。

在出席仪式活动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已经86岁的原晋察冀画报社资料保管员、著名摄影史研究专家顾棣。作为画报的亲历者,顾棣不顾年迈体弱,带领画报二代们开启寻根之旅,重访了画报社当年的几个办报地点:阜平城南庄、洞子沟、花沟掌、坊里等地。在顾老的如数家珍的讲述中,父辈们那段烽火连天而又充满革命豪情的岁月逐渐在二代们的眼前清晰起来。

2015年7月7日,河北平山县宅北乡碾盘沟村,顾棣(左一)为晋察冀画报社旧址揭幕。《晋察冀画报》1942年7月7日创办于此。杨健 图

2015年7月8日,河北阜平县大台乡洞子沟村,顾棣为画报二代们介绍画报社遗址。1943年12月底画报社迁于此处,出版《晋察冀画报》5、6、7、8期。杨健 图

《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摄影画报,它创刊于1942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5周年纪念日。画报创刊之时,正是晋察冀根据地遭受日军多次严酷扫荡、处于极度艰难困苦之时。作为一种现代媒体,摄影画报不同于一般文字出版物,对技术、设备的要求极高,在根据地物资极其贫乏的条件下创办摄影画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晋察冀的文艺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化不可能为可能,创造了中共出版史和摄影史的奇迹——《晋察冀画报》。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封面。封面照片《塞上风云》,1937年10月,沙飞摄。这期画报篇幅最大、内容最全,也是唯一一期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画报。

早期因为设备不足,画报人员只能自己搞试验。顾棣先生当时的日记中对此有生动记载:“上午宋贝珩、刘克己我们三人一起做了一次不用照相机也能照相的试验。我们用缴获日本鬼子的罐头盒,在底上钉一个小细眼,然后将胶片用黑纸包在罐头盒口上,在阳光下拍人像。把铁筒放在凳子上,我坐在门口石台上,距离6 英尺,罐头盒小细眼对向我,由宋贝珩照,刘克己冲洗。第一次曝光20 秒,冲出来一看,底片全黑了,一点人影也没有,感光太过了。第二次用了5 秒钟,曝光基本准确,成功了。不过,远不如用相机照的好。”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晋察冀画报》不仅出版了,而且还出了一期中英文双语版,在根据地和国统区引发巨大震动。

为画报创刊号制作铜版。1942年,沙飞摄。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画报社以日光为光源晒制铜版,以高超的技艺克服了设备的不足,在解放区率先制作出精美的铜版。时称“陕甘宁的广播、晋察冀的铜版”。

《晋察冀画报》创办之功,首推沙飞。沙飞(1912-1950),原名司徒传,广东开平人。1936年9月放弃优厚收入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期间因拍摄鲁迅照片而一举成名。“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沙飞奔赴华北前线采访,同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成为中共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沙飞早年加入上海摄影团体黑白影社,受鲁迅精神影响,决心以摄影为武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进入晋察冀后,沙飞的摄影才华和报国热情得到了充分发挥。沙飞与战友们不仅创办了《晋察冀画报》,还拍摄和保存了中共革命战争时期最完整的照片档案,建立和发展了一支强大的革命摄影队伍……由于沙飞对于中共摄影事业的巨大贡献,他被尊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奠基者。

沙飞像。

鲁迅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海八仙桥青年会)。1936年10月8日,沙飞摄。这张照片被认为是鲁迅最好的肖像,沙飞也因拍摄鲁迅一举成名。

《晋察冀画报》的创办同样离不开聂荣臻的全力支持。具有留欧背景的聂荣臻不仅是根据地的最高首领,同时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拍摄过不少珍贵的革命影像。他认识到宣传在现代军事斗争中的巨大作用,并给予特别重视。画报创办伊始,所需设备、材料奇缺,需要到敌占区保定、北平等地购买。由于日军的经济封锁,晋察冀边币不能在敌占区流通,军区政治部不得不动用黄金等硬通货。在根据地经济严重困难之时,没有聂荣臻的慷慨支持,画报的创办难以想象。为了解决设备短缺问题,聂荣臻甚至将望远镜贡献出来供画报社制版之用。

红军帮助人民收割。1936年,聂荣臻摄。聂荣臻以自己的照片支持《晋察冀画报》的出版,这张反映红军时代军民关系的照片发表于第4期画面封面。

《晋察冀画报》共出版13期,其中前10期与抗战有关。翻开这10期画报,一部恢宏壮阔的抗战画卷扑面而来。凭借摄影真实细致的描写能力,画报全面展现了根据地军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建设政权的方方面面,建构了一部中国军民生动的图像抗战史。

白洋淀雁翎队。1944年,石少华摄。冀中白洋淀雁翎队员依仗着惊人的水性和射击能力,靠着芦苇和水藻的保护,三三两两驾着行驶如飞的硬排,到处分散活动,袭击敌人。

作为一份军方背景的画报,凸显八路军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形象是《晋察冀画报》的首要任务。举凡对敌战斗、军事演习、军民情深、军旅生活无不在画报中得到充分表现,而反映日寇暴行、我军人道主义的内容同样不可或缺。据统计,在10期画报共806张照片中,有关抗日战争的照片427张,占总数一半还多。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1937年秋,沙飞摄。沙飞以代表中华民族的长城为背景创作了这幅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作品。虽经沙飞之女王雁等实地走访确认为摆拍之作,但这幅作品仍以完美的构图、充沛的情感、深刻的喻义获得了最广泛的传播,成为抗战图像中具有“圣像”意义的经典之作。

平型关大战中我军机枪阵地。1937年9月,苏静摄。平型关大战时,共产党部队还没有专职摄影师,时为115师侦察科长的苏静在战后摆拍了这张照片。

负伤生还的狼牙山五壮士中两英雄葛振林(右)、宋学义。1941年,李途摄。五壮士的故事耳熟能详,真人照片最早刊登于《晋察冀画报》。

埋地雷。1943年,石少华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晋察冀军民在与日军斗争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以弱搏强,发明了各种战术。

救救孩子。1943年,刘峰摄。这是狼牙山惨案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幅照片,父母身亡,房屋烧毁,只留下一对年幼的兄弟互相慰藉。

围攻井陉煤矿。1940年8月,沙飞摄。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晋察冀八路军在拂晓之时向被日军占领的井陉煤矿发起进攻之场景。

将军与幼女。1940年8月,沙飞摄。1940年8月20日晚,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攻克井陉矿区,救出被日军遗弃的小女孩美穗子。聂荣臻亲自喂养小女孩,并派人将她送交日军。40年后,美穗子带领全家专程到中国感谢恩人。

平西挺进军游击队偷渡拒马河,袭击紫荆关之敌人据点。1939年,沙飞摄。晋察冀开创了质朴自然的摄影风格,像这种真实的画面在晋察冀抗战作品中并不鲜见。

被俘日军钓鱼。1940年,周郁文摄。

晋察冀根据地和中共开创的其他抗日根据地一样,其目的不限于抗日斗争,还包括开展各项社会改革。它不仅是一种“抗日的力量”,同时还是一种“民主的力量”。1940年3月,中共正式在党内提出“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各根据地根据建立“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指示,在根据地全面实施“三三制”政权建设,大规模的民主选举就此开始。《晋察冀画报》共用98张照片报道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状况,显示了画报对于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充分关注。

阜平县第二届县议会民主选举活动,县议员竞选宣传的热烈场面。1943年,李途摄。

平山夹峪村选区代表选举,妇女代表发表竞选演说。1940年,罗光达摄。在晋察冀根据地,妇女在抗击侵略、建设政权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眼里的代表当选了,儿童团把他举起来。摄于曲阳县第一届县议会民主选举期间。1940年,叶曼之摄。

在晋察冀根据地,不仅持续发生着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艰苦斗争,根据地军民也同样休息、劳作、娱乐,生活于其中。《晋察冀画报》通过对根据地军民、尤其是根据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多方位呈现——垦荒、灌溉、麦收、纺纱,展现了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平宁静的家园。对和平生活的刻画从另一角度控诉了侵略者毁坏家园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进一步确证了这场民族战争的正义性。

戏水图。1943年,李途摄。这是“滹沱河之夏”组照中的一幅。

农家之夜——纺纱图。1943年,李途摄。晋察冀照片中的日常生活大多发生在户外公共空间,极少将镜头切入室内表现个体家庭的生活状况,这幅照片是难得一见的例外。

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英、美、法等国家的各种宣传技巧分析后总结道:“现代战争必须在三个战线展开:军事战线、经济战线和宣传战线。经济封锁扼制敌人,宣传迷惑敌人,军事力量给予敌人最后一击。”将战时宣传提升到与军事斗争同等的高度,是现代战争的一大特点,而摄影又因其纪实性特点成为战时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沙飞及其战友们的敏锐和努力,晋察冀根据地的摄影宣传以《晋察冀画报》为平台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曾在国统区编辑出版著名的《联合画报》的舒宗侨由衷地认为,中国共产党把摄影作为战斗武器,对摄影工作给予特别的重视是很有远见卓识的,而国民党的摄影工作则逊色不少,这是值得记取的教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