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两届东京奥运会看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1-07-23 19: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每日一签

23

七月

星期五

现代奥运会已经成为国家与举办城市改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城市通过奥运会这一契机加速自身建设并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以全新面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0)》

延期一年,2020东京奥运会终于要在今天晚上开幕,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集在这里,种子选手们也将重回久违的奥运赛场,出征东京突破自我。由于全球疫情的原因,东京奥运会被“放鸽子”,成为奥运史上首次延期举办的一届奥运会。

作为东道主的东京,其实算是个举办奥运会的“老手”了。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林奥运会期间,东京就曾被选为第十二届奥运会会址。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届奥运会成为泡影。战后的头几年,由于经济的崩溃,日本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然而俗话说得好,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到1953年,日本经济整体基本恢复,为摆脱二战阴影,重新赢得世界信任,日本计划再次举办奥运会,并借助1964年夏季奥运会完成“涅槃重生”。

日本举办奥运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向世界展示日本已经从二战时期的军国主义国家变成了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1952年4月,结束对日本的占领并使日本恢复完全主权的《旧金山和平条约》签署后,东京都知事安井诚一郎开始申办1960年奥运会。他表示,日本举办奥运会的目的是“在日本和平复兴和国际回归后,通过真正表现日本对和平的巨大渴望,获得世界对日本真实形态的理解”。尽管他们最终输给了罗马,但东京仍以更大的热情在1956年10月继续筹备申办1964年奥运会并最终获胜。1964年奥运会为日本提供了一个平台,向世界表明“日本不再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异常行为体,而是一个热爱和平、富裕和支持该体系的成员”。

除了改变国家形象之外,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日本的复兴,也拉开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序幕。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来到亚洲,同时,日本是第一个利用奥运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国家。在东京奥运会前后的11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最快的发展阶段。1968年,日本在奥运会后的第三年就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能达成上述成就,日本在奥运会上的投入上也算是“豁出去”了。为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投资了1万亿日元,是20世纪历史上奥运会投资额最高的一次。

在这些投资中,奥运场馆投资160亿日元,运营成本投资60亿日元,与奥运相关的设施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3%,加上道路和其他投资825亿日元,这些直接投资总计约1000亿日元。其余90%的投资包括东京新干线、修建在河流上的首都公路、东京单轨铁路、东京地铁网络和建立整个交通系统。奥运会筹备期间,奥运相关投资占日本政府总投资的18.4%,1964年达到峰值19.1%。

大规模投资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应。日本的GDP增长率从1962年的7.0%、1963年的10.5%增长到1964年的13.1%,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就业情况也有所改善,1962~1964年,日本的就业人数从1962年的4556万人增加到1963年的4596万人,并最终在1964年达到4655万人。

另外,东京奥运会也是日本企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像精工、爱普生和索尼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就诞生于东京奥运会期间。利用卫星,东京奥运会实现了向世界直播,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更重要的是,由于索尼在东京奥运会前发明了门控彩色显像管,约20%的广播使用了彩色信号,直接刺激了彩电的销售。10年后,日本电视的销量达到了世界第一。

东京奥运会也促进了日本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奥运会筹备阶段是二战以来日本建筑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为了举办奥运会,日本人投资159亿日元,修建了国家体育场、国家室内体育场、奥运村、现代体育馆等体育场馆。这些建筑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战后日本的复兴,同时日本也注重展示先进的建筑技术,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家奥委会的高度赞扬。

除了拉动经济增长,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大众体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7年,在申办1964年奥运会的前一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日本成年人只占总人口的14%;1965年东京奥运会后,这一数字达到47%。此外,自东京奥运会以来,日本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自己的经济水平,并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认同,日本政府发现,日本人的体质与欧洲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随后他们集中力量,以群众体育为重点,制定了公共体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以确保资金用于开展群众体育产业。日本政府每年投入7000亿日元发展群众体育。到2000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日本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有了很大的增长:从1965年的45%增长到1982年的64.2%,1997年达到71.7%。

然而相较于1964年的“涅槃重生”,2020年的东京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东京本计划在2020年,借助奥运遗产与影响将奥运会作为更进一步的跳板。然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切都被奥运会延期的阴霾所掩盖。

关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宫本胜弘在3月19日得出的结论是,将奥运会推迟一年会造成“经济损失”约6408亿日元(约58亿美元):其中就场馆和奥运村的额外维护费用而言,将产生225亿日元的额外费用;相关团体还需要另外3900亿日元来维持其组织正常运作一年;延期造成的奥运会后的影响将达到2180亿日元。

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奥运相关的大部分场馆和基础设施在2020年已经完成,但是延期不仅意味着届时某些场馆不一定可用,也令建筑和房地产业的计划被打乱。很多比赛场馆和设施原计划要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改为其他场馆或者公寓,其中一些企业也已经提前售卖了期房:延期将推迟原本在2020年7月至8月留给运动员使用的东京奥林匹克村公寓的售卖,这使开发商和未来的居民陷入困境。随着奥林匹克村被作为新冠肺炎感染者收治点使用,这一地产的奥运后价值再次面临贬值。此外,据日经新闻报道,组委会向比赛场馆设施支付的租借费约为530亿日元(约4.7亿美元)。

诚然,东京奥运会的延期使得东京乃至日本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东京将两届奥运会作为城市转型、进化的机会的观念以及为之付出的巨额投资值得预算日益超支的奥运会主办方们思考: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活动能为城市带来什么?能够借这一平台实现什么?为之付出的成本是否值得?可能的风险如何规避?特别是已经享受过奥运红利的城市......

(节选自《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0)》,刘波主编,内容略有删改。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今日互动

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即将迎来开幕时刻,中国运动员们也陆续抵达日本,开启卫冕之旅。本次奥运会你最期待哪个比赛项目呢?

书籍简介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0)

刘波 主编

2020年9月/98.00元

978-7-5201-7016-1

内容简介

本书顺应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趋势,力求思考与回应北京城市国际化前沿热点与焦点问题,深度把握当前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趋势。本书既关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历史方位和内在规律等问题,也体现平台建设、路径选择等主题,以期实现城市行为体首都北京与国际其他行为体之间的多向度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专栏一 城市外交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外交的发展进程 王向阳

试析北京城市外交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李凌志 于宏源

论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李敦球 谌贝贝

专栏二 经贸会展篇

北京地区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聂倩 董艳玲

深化北京市国际产能合作的几点考虑 张红彩

防范房地产风险促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张金鑫 亚玛德吉

立足新时代发展北京会展业的观察与思考 陈泽炎

加速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会展行业转型升级 张暄

专栏三 文旅形象篇

2019年北京国际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沈望舒

北京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思路、机制与策略 欧亚

加速我国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思考 吴若山

专栏四 服务设施篇

从建筑设计分析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大兴机场为例 张源

国外智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对中国的影响 文学国 王贝贝 张梅

专栏五 组织管理篇

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回顾与分析 杨鸿柳

疫情防控常态化视角下的首都国际化社区建设 王亮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取得新发展 张丽

专栏六 2022年北京冬奥会篇

“体育城市”的兴起及其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启示 任远喆 魏建勋

从两届东京奥运会看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徐晓文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赛事筹备工作研究 马鑫

重大体育赛事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张万春 叶振宇 付冠宪 李雨欣

专栏七 经验借鉴篇

民间社会公共外交的扬州实践 张跃进

海南自贸港视域下的城市外交建设路径 卢暄 何自扬

海外华商参与改革开放样板城市福清的建设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 张姣

伊斯兰堡应当成为新型友好城市的试点 周戎

新加坡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 刘波 张世贵

伦敦城市环境治理的现状、路径以及启示 戴维来 李佳其 孟凯强

德国会展业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慕尼黑会展业为例 赵丽

原标题:《从两届东京奥运会看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