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一高校对新生试水按星座等分宿舍,能否减少摩擦引发争议

实习生 温潇潇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袁杰
2015-09-09 11:47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你能想象吗?在大学宿舍,4位舍友都是双鱼座,脾气相投,生日相近,甚至过生日时,每次还可以一起过。

这样的“理想状态”,正在变成现实。

日前,刚开学的南京理工大学一所学院就盛传“按学生的星座分宿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针对2015级入学的新生,“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宿舍分配方法。

那就是,确保每间宿舍的4位舍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相同之处。比如,都是“夜猫子”,或者,都想选修双学位。当然,还有的宿舍,4位舍友都是同一个星座。

“这样分配,避免了很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也让志同道合的孩子住在一起,互相鼓励。”南理工设传院2015级辅导员宋杨向澎湃新闻说。

同一间宿舍的舍友至少有一个相似点?

南理工设传院2015级新生宿舍为什么会这样分配呢?

据宋杨介绍,学院在新生入学之前,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宿舍分配相关资料调查表》。

调查问卷除了收集个人的基本信息外,还询问了若干问题:“是否需要空调”、“是否是早起族(7点前起床)”、“是否是早睡族(11点之前睡)”、“是否有1年以上的住校经历”、“是否计划选修双学位”、“是否计划转专业”、“毕业后计划去向”,以及“你的星座”。

宋杨说,这10个问题,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每个同学的生活习惯、大学规划、人生规划,以及带有娱乐因素的星座问题。

每个新生填完问卷后,辅导员会筛选出同一类问题有相同答案的同学,尽量将他们分在一个宿舍。这样,就保证了同一个宿舍的4名同学至少有一个相似点。

宋杨说,同学的生活习惯和大学规划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有四个人在答卷中显示他们的生活作息、大学计划类似,他们就很可能会被分在一个宿舍。

已经有5年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宋杨告诉澎湃新闻,这个新颖的宿舍分配方法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来由的。

前几年她做辅导员时,同学临近毕业,要求调换宿舍的事时而出现。也有同学向她诉苦说,自己和舍友在生活、学习习惯上有些“合不来”。

宋杨进一步解释道,一个宿舍,如果有人出国留学,有人考研,还有人要工作,他们的生活节奏可能完全不一样。

新的分配方法,改变了此前分配宿舍的传统模式——按照学号随机分配,而是让志同道合的同学能住在一起,“也减少了许多可能滋生的矛盾”。

近年来,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或者其他琐事,引发的校园“宿舍血案”时有发生。因一言不合,一些同宿舍同学拔刀相向甚至暗自投毒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刻意来减少舍友间的摩擦,真的好吗?

南京理工大学设传院的新式宿舍分配方案,还有另外一层考虑,那就是为同宿舍的同学创造更好的学校环境。比如,同时选修双学位的同学,“周末可能还要上课,能一起去都是个鼓励。”宋杨说。

针对这一新颖的宿舍分配方法,有网友表示,“虽然看起来可爱有新意又觉得和谐合理,可是大学就是因为充满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才精彩。”这样的分配宿舍方式,虽然从理论上可增加了舍友之间的相同(相通)之处,但反而可能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化解分歧和矛盾的能力。

对此,辅导员宋杨表示,将同学根据其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来分开,并不会过多影响他们接触并适应多样的校园生活。“该适应的还要适应啊,”她说,“为什么不能减少一点可以避免的矛盾呢?”

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对青少年问题颇有关注的心理学者张纯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成年人的社会化“往往从大学开始”。大学对他们意味着,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脱离父母的影响,开始经营他们的朋辈关系。此时,这种新的宿舍分配方式在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缓冲新生的内心压力。

张纯说,然而,长远来看,把相似的孩子分在一起,会促使班级内“小集团”的形成,尽管减少了一些矛盾,却也令孩子的社会化减速。“学校的安排很人性化,不过孩子的成长的确是一次次受伤害的过程。他们应该学会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张纯还建议,将高低年级混搭安排在一个宿舍,有可能既减小了同辈社会化的压力,也避免同辈扎堆集群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能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