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国教师收礼只收小物件

高荣伟/河南社旗县城西天平街县委党校研究员
2015-09-09 17:4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每逢节日,学生们总会送些礼物给老师,以感谢老师对他们的栽培。但是,在国外的不少国家,教师收礼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

美国老师收礼规定很具体

“美国老师喜欢收礼吗?喜欢的,一次,我记得一位快退休的老师收到学生的礼物卡,非常开心,当着大家的面打开,还亲吻了一下信封。”一个留美学生回忆。不过,美国对于教师收礼有规定,且每个州甚至每个学校,对于老师收礼都有严格的要求。

以马萨诸塞州为例,该州法律规定,公立学校的老师在收到学生赠送的礼物时,如果价格在10美元以上,就必须上报。至于家长送礼,无论价值多少,必须上报。如果是一个班集体赠送的礼物,价格可以在50美元以上,但不能超过150美元。这样的礼物不需要上报,但不能透露具体哪一位学生出了多少钱,礼物上面也不能有具体学生的名字。如果孩子需要老师写推荐信或者评语的时候,家长赠送的礼物,哪怕低于50美元,这种礼物也是不能收的。

以纽约市来说,由于公立学校的老师属于公务员(课程)体系,所以老师首先必须遵守不得接受与纽约市有生意往来的公司超过50美元(含50美元)的礼物的原则。对于学生的礼品,纽约市规定,每名学生的礼物价值不得超过5美元。教育部门不仅限定了礼物的价值,还强调学生们送老师礼物应该遵循“自愿且廉价”原则。教育部官员称,制订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老师与学生间的利益冲突,以防老师对学生有不公平的待遇。

那么,老师可以接受哪些礼品呢?学生可以送一枚自制的贺卡、一张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买一份小礼物,例如一束鲜花、一根发带来表达学生的心意;手工作品,可以是工艺品也可以是烘焙小点心,重点是必须自制,这样更能体现出感恩之情。在美国的教师节,老师收到学生的一个小礼物就非常感动,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的礼物。在美国老师心里,花钱的礼物远不如自制的礼物好,所以美国孩子送给老师的礼物,经常是一枚自制的礼品。

几年前,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思莫尔学院的生物学副教授科林·普林顿建了一个网页,上面列出了送礼给理科教师的一些建议。其中一个建议礼品是防弹背心,因为鉴于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频发,穿着它上课可以更有保障。

为了防范学校的官员和老师受贿,阿拉巴马州道德委员会发文,规定列举了可以接受的礼物,如:水果篮,家里自制的饼干、圣诞节的装饰品、课堂用品等。如果接受过于贵重的礼物就有可能触犯法律,受贿者可能面对牢狱之灾并罚款6000美元。

美国学校不仅对于老师收礼有规定,而且在这方面经常进行宣传教育,且专门有人管理和监督。一位移民美国的华裔学生回忆:

一天晚上去学校上课,学校女学监跑进教室说:“同学们,请允许我打搅大家5分钟,中国新年快到了,恭喜发财!”她一边用不太流利的粤语说,一边双手抱拳。“我知道,在中国文化里,新年有送红包的习俗,那么,你们要给老师送红包或礼物吗?”她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小图,顺便把手里预先准备好的信封开玩笑塞到老师的裙子衣领里:“你们可以这样吗?不可以,我会查出来的,老师会犯法,你们也会犯法。”

初到美国的华人,出于孩子成长的考虑,在教师节的时候,总想向老师表达一下心情,在不了解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往往碰壁。媒体披露,有位孩子刚到西雅图上学的中国家长,为了感谢学校老师的帮助,买了个价值200美元左右的iPod送给老师。

老师当即说,“太贵重了,不能收!”见家长执意要送,老师表示,可以把礼物捐献给学校图书馆。但是第二天,家长却收到了学校退回来的礼物,还附有一封信函。信上说,“尊重你们家人的想法,但礼物不能收。学校的政策是任何机构或教员都不得接受来自申请人家庭的礼物。”“学校制定这个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一个申请人不够格却被接受。你的儿子被接受也仅仅是凭借他自己的能力。我们希望尽量减少这样的迹象--他感觉自己被接受,是一个礼物帮助了他。”

此外,按美国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不能接受家长或者学生请客吃饭,一旦被发现,老师很可能就被辞退。在美国人看来,吃了家长的饭,很可能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判断,可能出现偏袒现象。

韩国老师收礼须向校长报告

在韩国,教师节又被称为恩师节,韩国政府把每年的5月15号定为韩国的恩师节。除非是周末,恩师节这一天不休息,学生们一般都会戴着一朵玫瑰花去上学,送给老师以表心意,所以这一天也是老师们最开心的一天。

在韩国,恩师节时可酌情收受学生赠送的手绢、袜子等小礼物,但事后须向校长报告,且老师要回赠学生文具或书本等。年纪稍大一点的学生还会由班长组织大家凑份子,给老师买一件稍微贵重一点的礼品,比如整套的护肤用品、咖啡杯具等。而作为家长来说,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家长都要送礼。有些家长怕孩子受歧视,还会给老师送红包。如此一来,韩国社会渐渐就出现了给老师送礼相互攀比的现象。

为了抑制愈演愈烈的送礼风,韩国政府规定,在恩师节这一天,学校放假一天,如此既可以让老师好好过节,也可以杜绝家长送礼。政府要求,家长在恩师节前后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要去学校,以免有送礼的嫌疑。调查员在下班时还要对教师进行抽查,看看他们的车里有没有不正当的礼物。令人奇怪的是,在韩国,如果老师接受家长馈赠的现金金额足够大的话,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但是,韩国法律并不惩罚行贿者,只惩罚受贿者。所以,这几年的恩师节,很多教师为此主动闭门谢客,不敢收取红包了。

韩国首尔市最新师生贿赂禁止政策规定:教师收受学生及其家长礼品券或现金价值10万韩元(人民币530元)以上的,不但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失去每月几百万韩元的收入,还会影响到自己的退休金;不足10万韩元的,也将面临警告或减薪的惩罚。根据规定,韩国普通市民和公务员都可举报教育部门公务员或教育厅派遣工作人员收受钱财行为,举报人可获受贿人接受财物和招待相应金额10倍以下、职务相关不当利益罚款及没收金额20%以下奖励,奖金总额上限为3000万韩元(约合16万人民币)。

德国老师收礼:大束花属违规,小束花算合法

德国有着悠久的师范教育历史,国家特别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在德国,教师原则上均为国家公务员,通常情况下,德国学生或家长没有向教师私人送礼的习惯。只有在班主任换届、中学毕业典礼等特殊时候,学生们才会集体捐款为老师购买纪念品。但由于礼品标准不能超额,导致送礼困难。例如一个30人的班级,即使每位学生仅捐款1欧元,结果也会超标。

德国政府规定:如果属于公司“广告宣传品”,公务员可接受价值5欧元以下的物品,如挂历、圆珠笔等。该规定同样适用于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教师,此规定对礼品范围及价值有详细规定。在非展示性活动中,学校领导不得接受任何场合的赠送门票。只有在带领学生外出活动时,教师们才可接受主办方提供的免费车票、赠券或者机票等。根据德国2014年11月公布的相关规定,教师接受学生或家长赠送的礼物价值合计不能超过10欧元(约合75元人民币),超过10欧元算受贿,如果学生很想送老师小礼物,法律也是允许的。比如送花,大束是违规,小束才算合法。

据德国《柏林日报》2014年12月30日报道,柏林一名中学女教师收取学生价值约200欧元(约合1500元人民币)的礼物。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呢?德国媒体报道,这是一件罗里奥特(Loriot)式的雕塑:两个男人坐在浴缸中。这件售价198欧元的艺术品是柏林中学10年级的学生在学年结束时,送给他们亲爱老师的告别礼物。然而学生们的一番好心却给这位女老师带来了麻烦。

麻烦开始于一名不满的学生家长。这位显然了解收礼规定的父亲告发了此事,于是检查院对教师收礼一事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如果要避免被起诉,教师需要缴纳4000欧元(约合3万元人民币)的罚金。

此事在德国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很多人批评此事荒唐。一名基民盟的教育专家对德国《每日镜报》说,10欧元的礼物上限太低,“这点钱现在连买束漂亮的花都不够。”有一些学生家长则对这名教师表达了支持,有人提出,“一个班有30名学生,10欧元的上限意味着每人为礼物出份子33欧分,这根本不现实。”也有人表示,确实应该确定一个上限,但10欧元的标准“太可笑了”,然后重罚礼物价值20倍的罚金“更是过分到头了”。不过,争论归争论,罚款还是要缴的。

澳大利亚:老师收贵重礼物要付钱给学生

澳大利亚没有教师节,澳大利亚人比较看重的是圣诞节。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12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却是热不可耐的仲夏季节。在这一天,老师会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吃饭,有些学生也会送老师礼物。不过,澳大利亚有规定,收贵重礼物算受贿,除非老师付钱。根据澳教育部门的规定,公立学校员工和各州教师不得收取价值超过50澳元(约合人民币210元)的礼物。媒体曾披露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中国中学生初到澳大利亚留学,人生地不熟,班主任老师很照顾他。圣诞节到来的时候,这名中学生为表达谢意,特意送了老师一条价值35欧元丝巾。结果这件事被人看到且被举报。该老师涉嫌受贿。圣诞节刚刚过去,廉政公署的车就停在校门口了。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一打听方知,他们就是来调查此事。而调查结果表明:老师收下丝巾一事的确存在,但是老师事后已经付给了学生50澳元。

在澳大利亚,老师如果收到贵重的礼物,必须付钱给学生。因为无法准确估价,老师们大多要多给一点,免得比礼物的价值少了。因为如果给少或者没有付钱,就会受到廉政公署调查,老师们可能因受贿而丢了饭碗,这是其一。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澳大利亚,老师的每一学年的考核结果完全取决于学生。年终考核不看学生的成绩,只看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一旦总评很差,这名老师很可能被降级甚至丢掉饭碗。

澳大利亚政府的规定以及考评政策让老师们苦不堪言,因为学生送礼,结果让他们个个都“破费”了。而令老师们烦恼不已的是,学生的礼物又都不便宜,结果老师们一个个叫苦不迭,每逢学生送礼,他们往往唉声叹气,会连连说:“下次千万千万别再送这么贵重的礼物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