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几乎所有人都从《魔笛》里找到了童心

顾超
2015-09-11 12:1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上海大剧院新演出季以柏林喜歌剧院版《魔笛》揭幕。

最近大概没有哪部剧有《魔笛》热。

上海大剧院新演出季以柏林喜歌剧院版《魔笛》揭幕,这也是该版制作首次亮相中国。对不常上演完整制作歌剧的上海来说,这道大餐让人久等,它也确实不负众望,堪称上海古典音乐的“年度大戏”。

情节上,《魔笛》并不是跌宕起伏的作品,故事还是王子救公主的套路,但与其说是正义战胜邪恶,不如说着墨于主人公如何在“神启”之下经受考验,最终获得幸福。

巴里·科斯基将其诠释成一部20世纪初期魏玛共和时期的影片,以卡巴莱表演为代表的大众娱乐元素在此大行其道,带有强烈时代、地域特色的颠覆,为这个平铺直叙的故事加入了新鲜看点。观赏过程中,不少儿童看得入迷,即便语言不通,他们也可通过夸张造型和画面,喜欢上这个故事。

更令人赞叹的是该版制作对台词的处理,也可以说是最大胆的改动。莫扎特在《魔笛》中已不再安排意大利歌剧中的宣叙调,作为一部真正从德国文化脱生的“歌唱剧”,这里只有咏叹调和德语对白。对上海观众来说,听大段德语白话无异天书,科斯基干脆将台词拿掉,改用默片方式呈现——巨幕上显现对白文字,演员跟着做夸张表情,伴奏音乐包括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这种做法并无出处,但无法否认,这是故事陈述方式的一种探索。

整部《魔笛》全在一个巨大背景板上演出,除了出现过两次的手帕是实物,高清动画投影给出了几乎所有的场景和道具。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节约物料,且便于全球巡演。

《魔笛》投影的万千变化大大增强了幻想性。

最大亮点,还在于投影的万千变化。除了默片风格,投影还加入了粉红小飞象、代表爱情的花朵、夸张的烤鸡制作流程等漫画视觉,大大增强了幻想性,几乎所有观众都从中找到了童心。最好玩的是帕帕盖诺身边的猫总是无动于衷,旁若无人,即便他要寻短见也毫不在乎。魔铃让人跳起卡巴莱“大腿舞”,塔米诺王子进入试炼后遭遇的种种夸张图景,都与20世纪初期的艺术风格相关。或许,只有当时表现主义者的天马行空,可以适配《魔笛》的想象空间。

相比许多以唱为主的歌剧作品,《魔笛》和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对表演有极高要求,柏林喜歌剧院也确实在表演上下足了功夫,让人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看歌剧”。

《魔笛》剧照

柏林喜歌剧院此番前来的独唱,基本都是剧院的签约歌手,均接受过严格表演训练,也难怪他们可以在高悬的机关上自如演唱。尽管脚下活动的区域只是一个半径为脚长的半圆,他们依然可以花样迭出做出各种动作。第二幕帕帕盖诺与帕米娜公主赶路寻找塔米诺那一段,两人假作在屋顶跑步,逼真异常。

演唱方面,饰演夜后的花腔女高音克里斯蒂娜·普利茨戏份不多,却获得两次满堂喝彩。除了她的稳定发挥,莫扎特为其表姐特别创作的“夜后”咏叹调也非常讨巧。饰演三位小天使的男童也出色。让人深感意外的是闻名国际乐坛数十年的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之前的宣传未见着重推荐,许多观众表示到了现场才在节目单看到他们的大名,是为一大惊喜。多年来,他们和奥地利指挥名家哈农库特的合作关系最为卓著,其共同录制的《安魂曲》、《卢奇奥·希拉》等莫扎特作品广受关注,《魔笛》一剧,他们更受已故指挥大师阿巴多提携,合作录音曾获多项大奖。

《魔笛》剧照

大开眼界的同时,《魔笛》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国外在制作、演绎歌剧方面的沉淀的确丰厚,中国作为古典音乐的输入国,还应在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更注重软件的培养。我们诚然在创造力上有差距,迎头赶上却也并非造几座华丽剧场就可以解决。如何挖掘培养人才,提供艺术创作的良好环境,是当务之急。

此次演出中用到的击弦古钢琴

此外,三个多月下来,上海已是第二次向日本的乐器代理商租借击弦古钢琴,国内古典音乐行业的细分领域还有许多需要补白的地方。

《魔笛》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莫扎特音乐本身的魅力,是他巧夺天工的创造,让后人有了发挥的无穷可能,一首首晶莹甜美的咏叹调,是这位早逝天才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或许数年后,我们也会引以为傲地自制《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