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德国到底能不能做到

2015-09-15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几天前,德国各大火车站都能看见志愿者或者民众自发迎接难民的欢乐景象,就在人们觉得难民危机暂时缓和的时刻,德国政府于9月13日集结警力,准备恢复德国奥地利边境检查。起因是德国对难民开放两周以来,入境难民与日俱增。由于大部分选择匈牙利-奥地利这条路线进入德国,慕尼黑成了他们进入德国的大门。从8月底起,共有63000多名难民抵达慕尼黑,仅上周六一天就有12000名。慕尼黑地方政府表示已经无力承担难民安置压力。

根据《申根协定》,边境检查只有在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时才能作为“最后手段”启用(法国此前启用了毗邻意大利的边境检查)。但即使恢复德奥边境检查,德国也无力控制难民数量。这一举措仅表明德国对待难民的态度再次开始摇摆。

这让人想起过去一个月内德国政府对难民态度的180度逆转。7月,默克尔态度强硬地拒绝无限制接纳难民,声称“我们做不到”,引来欧洲媒体的激烈批评,导致其态度在8月底逆转:德国是个强大的国家,“我们做得到”。难民潮由此急剧升温。

《都柏林协定》规定,难民进入欧洲后,只能在入境第一个国家申请避难,但边境开放让难民持续从其登陆的南欧国家涌向德国。难民选择德国的理由很简单。首先,很多新涌入的难民在德国有亲人或者朋友。其次,大量叙利亚难民是从土耳其——目前收留叙利亚难民最多的国家——转道来到德国的。土耳其仅为难民提供住所和食物,难民往往享受不到经济补助、工作和受教育的权利。而德国为难民提供免费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的福利。

对德国来说,接纳难民原本是为解决低生育率和劳动力不足问题、向移民社会转型付出的必要成本。但此前难民大多被安置在各州的难民住所,几乎都是由私营的地产商买入的廉租房,坐落在村子、小城市、巴伐利亚的树林等较偏僻的地方,难民很少出现在主流城市居民的视线。但这一波难民潮导致住所紧缺,政府不得不动议在莱比锡等大中型城市市中心建立难民营,引发地方居民反对,并彻底唤醒一个早已存在但一直沉睡的社会议题。

德国的分裂正趋于深刻。此前民意调查称,三分之二德国人赞同接受难民,但随着事态转变,目前德国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已经开始表示担忧。联合政府中的社会民主党主张接纳更多难民,而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内部却意见不一。德国联邦内政部长明确表态,“我们还是做不到”。问题在于,不管德国能不能做到,默克尔都会受到各种诟病。对“二战”后执政时间最长、最具世界声望的德国总理来说,这将是其执政生涯中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