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然散步 | 芬兰北部小镇的自然体验之旅

2021-07-29 08: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白桦

从北京搬到芬兰,我的冬天里一直有雪。那年冬天,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大雪刚过,我就出门,走在白砂糖一样的雪上,我不忍心踩上去,怕破坏它的纯净。可当我跟琳达聊起雪时,她却说,赫尔辛基的雪不算白,我们那里的雪才白呢! 这句话当时让我很吃惊,因为比起北京的雪来,赫尔辛基的雪已经很白了。琳达来自芬兰北部的索姆萨尔米(Suomussalmi)。

因为知道我的专业背景,琳达又补充道,索姆萨尔米不仅有天然而纯净的风景,那里的环境教育项目也很有特色。这些话更加吸引了我,因为我一直关注教育及可持续发展。自此心向往之,决定去那里考察。但本文仅仅记录了在该地区的自然体验部分。

索姆萨尔米

索姆萨尔米是芬兰北部的小镇,距离更加北部的圣诞老人村有200多公里。与圣诞老人村相比,它有些鲜为人知。于是,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我先从赫尔辛基飞到卡亚尼(Kajaani),再坐汽车去索姆萨尔米。飞机降落时,有一瞬间,窗外是一片带着波光的深蓝色,上面白雾缭绕,不似在人间! 更让我迷惑的是,我竟然看不出那是天空的一部分还是地面的一部分。飞机继续前行,终于看到了树木和湖泊,还有环绕在上面的云雾。我也被拉回现实,开启了在索姆萨尔米的自然体验之旅。

到达索姆萨尔米后稍作休整,我再次乘车出发,前往霍萨国家公园。同行的两位当地朋友,一位是土生土长的生物学家艾莉,一位是对霍萨国家公园特别熟悉的琳达。在这两位朋友的帮助下,我不但实地考察了国家公园,也了解到很多当地的风俗文化。

索姆萨尔米的自然风光 图片来源: 索姆萨尔米官网

霍萨(Hossa)国家公园

1、霍萨国家公园概况

当我们到达霍萨国家公园时,天空是一片纯净的蓝,八月的阳光如母亲的手,轻柔温暖的抚摸着无尽的湖泊和森林,湖光山色,飞鸟游鱼,静谧悠远,在这里可以忘记时间和世间,跟心灵对话,跟自然对话。

对索姆萨尔米来说,2017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芬兰的第40座国家公园–霍萨(Hossa)国家公园正式开放。在芬兰独立百年庆之际,设立这座国家公园是有其历史意义的,因为附近的索姆萨尔米不但是芬兰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斯托尔伯格(K.J. Ståhlberg)的故乡,也是呼吁芬兰独立的早期宣言签署的地方。

芬兰的国家公园都是大面积自然保护区,以确保生物多样性为主。此外,以自然旅游为主题,创建休闲活动与欣赏自然风光也是国家公园的目的之一。

国家公园内会提供带有明显标识的徒步远足路线、自然小径、信息公告栏,野餐点,和固定的篝火场地。而上述的这些内容,在新建的国家公园一应具全。

除了芬兰国家公司的常规项目外,霍萨国家公园有自己的显著特色,最不容错过的,就是瓦利卡里奥(Värikallio)岩画。Värikallio芬兰语的意思是“彩色的岩石”。四千多年前,石器时代的芬兰原住民在索梅尔(Somerjärvi)湖畔的峭壁上绘制了一系列古代岩画。

因峭壁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湖水。如果不坐船,那就只有等到冬季冰冻才有可能徒步接近岩画。建立霍萨国家公园时,为方便游客。有关部门特意在湖上修建了一条步行通道。这样可以先徒步穿过一条约四公里的森林小径,然后进入步行通道。

我们选择徒步穿越森林小径去看岩画。琳达说,这段原生态的森林小路,应该算国家公园里必游的徒步路线之一。所以,终点不是我们唯一的目的,路上已随处是风景。加上两位专家的介绍,对我而言,更是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机会。

霍萨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小径(路标上写着:瓦利卡里奥 2.5KM)图片来源: 索姆萨尔米市政部门

2、枯树——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要素之一

小径两边的森林里随处可见横七竖八倒着的树。如果一个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看到这些,可能会觉得凌乱。因为城市里都是修剪整齐的树木和园林。其实枯树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一棵死去的树,从腐化到消失,需要几年到几个世纪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森林中无数个小生物都以此为家。枯树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水分、营养、和食物,为土壤增肥,总之,枯树为森林再生和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可真不少。

另外根据芬兰国家公园森林管理的规定,要尽可能的保存国家公园内的自然状态,所以除非因自然力量而倒下的树横在路上,需要把它稍微移到路边,否则人是不能有任何干预行动的。

大自然还是最好的艺术家,如果特别留意枯树,就会发现它们的自然美感。看那棵底部折断的树,倒靠在了旁边的一棵大树身上,树干在空中形成一个大大的长弧形,美丽优雅。再看那些粗粗的,倒在地上的大树,它们伸向不同方向的干枯硬树枝,好像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霍萨国家公园里的枯树; 图片来源: 索姆萨尔米市政部门

大自然的密码——树木和昆虫

路边的树有些粗壮,有些很细小,我突然想知道它们的树龄,特别是那些细细的小树。可是我只会数树的年轮,而没有被被锯断的树,是看不到横断面的。

艾莉告诉了我一种新的方法。数树枝的分叉树木,小树一般1年分一次枝。我数了一下,这棵树如手指般粗细,竟然已经有十几岁了。艾莉解释说,这跟北方地区的气候相关,因为天气寒冷,这里的树生长的比较慢。

艾莉补充说,树木有其特殊的保护方式,比如说这里地处北方地区,冬季积雪很厚,那么这一带地区云杉的整体形状就相对聚拢,因为合拢的树形会减少积雪,从而减轻负载。相比之下,南部地区的云杉树枝叶就会如伞状展开,像我们常看到的圣诞树那个形状。

当我看到那些从树枝上垂下来的像胡须一样的松萝,细细长长且丝丝缕缕,轻飘飘的荡在空中,觉得很梦幻。艾莉说,能看见松萝说明这里的空气清新。松萝属于地衣的一种,它对空气的要求极高,对大气污染也十分敏感,因此被称为植物中的环境监测员。

林中有一些树皮,上面有规律的排列着一些符号,看起来像是高等数学的计算公式。艾莉介绍说,这些是昆虫爬行的路线。某一类昆虫生活在树皮和树干之间,它们经常爬行后就会留下这样的刻痕。事实上,同一类昆虫总是会留下相似的符号,尽管它们选择生活的树种不同。

3、千年岩画:神秘的远古遗迹

时值八月初,已经算这里的夏末了。我们到达岩画的时候是晚上七点多,落日的余晖依然在湖面上泛着金光。我们走到通道尽头的观景台,瓦利卡里奥岩画赫然入目。我很快就找到了比较容易辨认的那两个带有三角形头的人形,一个正在跳舞的头上有角的萨满巫师人形,和几只麋鹿。据说岩画上一共有六十多个形象。而那两个三角形头的人形已经成为霍萨国家公园标识的组成部分。岩画的含义及其出现的确切年代,现在我们无从考证,只能根据研究来推断和猜测。

霍萨国家公园标识;图片来源:霍萨国家公园官网

 

瓦利卡里奥岩画

根据研究,当时的居民选择这个地点是有很多跟自然相关的原因的:首先,这里的岩石虽然是完全露天的,但是由于旁边岩石墙体的角度倾斜,正好形成对这面岩石墙的天然保护屏障,使得这面岩石墙相对隐蔽,不容易受到风霜雨雪的袭击,从而避免颜料被洗刷掉。另外岩画的颜色偏橘红色,今天看来仍然很艳丽,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岩画的颜料可能是血加红赭石。还有,根据岩画上这些清晰可见的神秘动物和人物形状,专家认为岩画或与狩猎仪式或萨满仪式有关,而岩画所在的这一面大岩石壁上有一条明显的与天地成垂直角度的沟,古人认为这正是巫师与天对话的通道。再次,岩画前的湖水正中央有良好的天然回声效果。

面对着充满神秘色彩的岩画,我想象着眼前的湖水中央,几千年前的一个夜晚,一条船停在那里,船上的人都面向着巨大的岩石壁,萨满巫师手舞足蹈 …… 真相虽然无从知晓,但我觉得这些石器时代的人们选择在这里创作岩画,一定是跟大自然的某些秘密有关。

琳达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虽然这些岩画在1977年被从外地来这里滑雪的夫妇发现后并对外公布的。事实上,当地人应该很早就知道这些岩画了。他们没有对外公布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早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第二是他们担心如果外面的人知道这些岩画的存在,很多游客将慕名而来,这里就会成为旅游胜地,那将打破这里原本宁静的生活环境。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77年这些岩画被对外公布后,曾经有一个当地人知道后特别愤怒,他驾船来到这里,用黑色木焦油将所有的岩画涂上,这样岩画就看不见了。结果适得其反,黑色的焦油被雨水充刷掉后,因为焦油的粘性,将岩石表面的其他杂质也连带一起冲掉了。岩画反而比原来更清晰了。我既可以理解这位当地人为保护家园做出的努力,也可以理解当地有关部门向世人公布这一重要发现的愿望。解决之道其实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正如热心推行环境教育的珍·古道尔所倡导的:“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 (“Every individual matters. Every individual has a role to play. Every individual makes a difference.”)

瓦利卡里奥岩画观景台;图片来源: 芬兰国家公园官网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历史和传承

在索姆萨尔米地区,人与自然之间的长久关系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末次冰期结束以后,第一批定居者抵达了这里,随着气候转暖,生活在芬兰北部的野生驯鹿也接踵而至。前面介绍过的距今四千多年的瓦利卡里奥岩画,是那个时期人们在这一地区生活的证据。

数千年之后,当地人和他们的祖先一样,依然保留了与自然的紧密连结: 他们耕种土地,去森林里采摘各种野果子,采蘑菇,狩猎、去湖里捕鱼,用木头盖房子,这不仅是为了生计,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虽说很多在这里长大的人离开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在离开多年后又回来了。当然,这里也有来自其他地区的人,或许他们感受到了与这片土地更为亲近的精神连结。比如一位在大都市生活过多年的维拉女士,就选择回到这里,并希望通过森林运动和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人们找到思想、身体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当地人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活。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成就了绿色食品产业。这里出产野生云莓、野生蓝莓、野生越橘、黑加仑、红加仑、黑醋栗等各种浆果。由于浆果的季节性和不易保存,当地商业公司不断研发新的方法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将各种浆果加工成果干,果子粉,果酱,果子巧克力豆等,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当地还成立了一家专门研究天然产品的非盈利机构,其目标是促进天然产品的采摘、加工和利用,提升天然产品的质量。该机构与相关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云莓

前面提到索姆萨尔米地区森林物产丰富,其中很多野生浆果极具食用价值。下面特别要介绍的是一种珍贵稀有的浆果-云莓。产量少,采摘条件差,不易保存等特点,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加上丰富的营养价值,使云莓有森林里的软黄金的美誉。

云莓在芬兰语中称为lakka或者hilla,它的英文名字Cloudberry比较简单,与汉语名字意思对应。云莓大都生长在天然沼泽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虽然专家说云莓可以生长在芬兰的所有地区,但在北部地区产量最高。事实上,在芬兰南部很难发现野生云莓。

为了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我去了一对老夫妇家做客。他们都是在这里土生土长。老奶奶特意告诉我说,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年都会去采云莓。而那年差不多是云莓收成最好的一年。由于每年夏天的温度不同,对云莓的收成和成熟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每年云莓的成熟期只持续两周左右,采摘的时候又最好不要赶上雨天。这么短的时间段很容易错过,所以需要随时去看。邻居或者熟人如果发现成熟季节到了,也会互相告知。

当地人一般都有自己熟悉的秘密采摘地点,并流传这样的说法:“如果有人采到云莓,一定不会告诉你是在哪里采到的!”

而我在的那几天,正是云莓成熟的季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次看到了云莓矮矮的植株(因为它的名字我还一直以为它长得很高呢),原来是跟草莓的高度差不多。另外印象中果子在成熟的过程中颜色通常都是从黄变红,所以当我刚开始采摘的时候,我看到橙红色的云莓特别欣喜。没想到用手去摘才发现是硬硬的表皮,说明还不成熟。反倒是那些看起来通体都变黄的才是成熟的,表皮又软又薄、多汁、味道酸甜,里面的籽有点硬,但不大,可以吃。

芬兰云莓 图片来源: P.Luukkola《这就是芬兰》官网

3、驯鹿

驯鹿是芬兰北部地区常见的半驯养动物。每一头驯鹿都属于牧养主人所有。主人们每年会将驯鹿圈起来两次,在耳朵上做记号,(主人不同,记号不同)并清点数目。这项活动一般要持续几天。在霍萨地区的人通常会提醒你,万一你在公园里看见树丛中有大型动物的身影,那不大可能是熊或者狼,而很可能是一头怕羞的驯鹿在偷偷向你张望。

从索姆萨尔米中心区域去霍萨国家公园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中,风和日丽。路上很少遇到过往的车辆,却惊喜的遇到过两次驯鹿。第一次是一大一小,第二次只有一只。它们当时都是在公路边的草地上,当我们的车经过它们身边的时候,我看见它们都没有惊慌失措的反应,可能是因为这个地区车辆不多,所以驯鹿并不介意。反倒是我毫无准备,车速又太快,没来得及拍照。

艾莉告诉我,一大一小的一定是驯鹿妈妈和她的孩子,因为驯鹿爸爸通常在小宝宝出生后就要离开,而单独一只的通常是已经成年的雄性驯鹿。雄性驯鹿都是独自生活,不会群居,这样会避免与其他雄性驯鹿的竞争。听到这些介绍,再想起这些驯鹿孤单的身影,我有些替它们难过。艾莉说,这样对它们其实更好——离群索居总是好于时刻面临竞争压力啊。童话里,可爱的驯鹿是圣诞老人的坐骑,可现实中,它们也要遵循严酷的适者生存法则。

后来,当我把这奇遇告诉当地一位老人时,他不禁哈哈大笑,然后解释说,这并不特别。霍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沿着徒步区域里穿越树林的标记小道行走时,邂逅一头驯鹿的可能性甚至会大过偶遇一位徒步旅行者。

驯鹿牧养仍然是本地居民的重要生计之一。在霍萨驯鹿公园里,游客可以参观驯鹿牧场,乘坐驯鹿拉的雪橇,还能品尝到美味的驯鹿肉。另外,驯鹿的枝状角可用于各种装饰,驯鹿的皮毛通常用来保暖,(但也有人会把毛皮挂在墙上作装饰)。

还有,驯鹿拉雪橇是北部地区的旅游特色项目。乘坐圣诞老人的驯鹿雪橇,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也是比较环保的旅游方式。事实上,驯鹿雪橇并不是旅游业发明的项目,而是芬兰北部萨米人古老的出行方式,驯鹿雪橇能带着人们穿过冬日的雪地森林。

霍萨驯鹿公园里的驯鹿;图片来源: Wildtaiga网站

一个人的桃花源

去拜访当地专家瑞卡,本是要请教一些问题,特别意外的是,竟然见证了现实版的极致原生态生活。瑞卡曾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居住过,然后选择回到故土,几年后又选择了这“一个人的桃花源”。

我们的车穿过一片片原野,在小路上颠簸,但越走越不敢确定。因为地图上不再有标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一座小木屋突然闯入视野,我们竟然找到了他的家,在荒野上唯一的一户人家。          

房子很小,屋子里没有电源,没有自来水,日常用水全靠屋后小溪里的水。除了一台用来工作的笔记本电脑(依靠一台小型发电机供电),基本没什么电器。占据房屋中央位置的是一张桌子,也是房间里最大的家具了。木架上有些瓶瓶罐罐,里面装着果酱,蘑菇干什么的。

瑞卡说,生活上他尽量自给自足,工作之余常去田野森林采摘,比如夏天采浆果,秋天采蘑菇。另外有时也会去附近村庄买些食物。瑞卡出行的唯一交通方式是他的汽车,当冬天大雪封路时,对外交通将完全中断。所以他需要像小松鼠那样储备过冬食物。瑞卡承认这样的生活确实会有些不便,但他都可以接受,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他说自己已经在这里生活几年了,并且会继续下去。

结语

告别质朴宽厚的人们和这一方土地,我回到日常生活的琐碎,将内心的温润深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

(注: 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名字为化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