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施芝鸿:习近平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发的“四个观”

施芝鸿
2015-09-23 13:2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总书记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人们在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可曾注意到,这个讲话深入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历史观、英雄观、和平观。这“四个观”,是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胜利日庆典宗旨,在庆典系列活动安排的内在逻辑和总书记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逻辑中体现出来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四个观”搞清楚、弄明白,需要同总书记的其他相关重要讲话贯通起来学习研究,这对全面准确认识和把握系列讲话的真谛和要义,是大有助益的。

1.三个战胜、三个必胜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今年9月3日举办胜利日70周年庆典活动。总书记在庆典活动系列重要讲话中,当然首先需要回答:70年前胜利结束的这场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我们今天穿越历史风云,回顾总结这场战争,应该铭记哪些历史经验、揭示出哪些伟大真理?正是围绕对这个首要问题的回答,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战争观。

“三个战胜”和“三个必胜”,是总书记阐发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核心要义和精髓所在。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开宗明义就论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决战的结果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从中引出的历史结论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失败。”从中揭示的“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性质的最准确的定位,也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核心要义和精髓所在。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就的《论持久战》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的长达14年之久的侵略战争,是一场残杀人民、践踏正义、破坏和平的非正义战争,其野蛮性、凶残性到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程度。正如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揭露的那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总书记还指出:“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总书记还揭露了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我“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面对凶残的侵略者,中国人民高举抗日战争这场正义战争的旗帜,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伟大胜利,不仅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由灾难深重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揭示了:正义的战争就能唤起全民族空前觉醒和空前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全民族抗战。

总书记指出:“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还指出:“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曾经内战不休的各派系军队相继投入对日作战,曾经政见对立的各党派结束纷争、结成同盟抗战,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也有力支援了中国抗战。

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还揭示了:正义的战争就能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同情、支持和援助,就能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的事业,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大力呼吁国际社会抛弃幻想,主张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1939年2月,日军占领海南岛后,中国又向美英法苏呼吁,立即与中国共同行动,开展具有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中国迅即决定加快寻求与美英苏等国结盟,一致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中国的多次建议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1942年1月1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建立,反法西斯国家还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战胜法西斯的重要基石。正如总书记在胜利日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为了自由、正义、和平,为了人民平安、安宁、幸福,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在大洋洲,在世界各个战场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

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人民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柯棣华医生等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在中国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惨烈的,其胜利是前所未有的。总书记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用“三个彻底”作了精辟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彻底瓦解了在世界上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三个彻底”同总书记所说的“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就阐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性质,阐明了恩格斯关于“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一光辉思想。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多次重要讲话,反复强调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的重要性、紧迫性。总书记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今年5月7日,他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的文章中说:“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俄两国人民将以坚定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研读总书记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到,他所强调的“坚持正确的历史观”,“铭记历史”“牢记历史”,实际上是“三个牢记、一个弘扬”:“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是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铭记历史,牢记历史,就是要永远铭记和牢记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他战场同样重要的东方主战场的抗争史、贡献史。

这一点,在很长时间里被西方人所忽视了,这既同“西方中心论”的惯性影响有关,也同“西方国家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无法正确看待中国在二战时的贡献”有关。西方尊重二战历史的学者近年来不断撰文强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盟国地位不应再被遗忘和忽视。”这些学者还提出,“自二战时期,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大国’,与其他大国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主义。在二战中绝大多数时间里,中国是东亚和南亚地区唯一抵御日本的重要力量。”“中国的顽强抗争给反法西斯阵营的盟国争取了大量绝地反攻的时间,使盟国能够合力逐一击破轴心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确凿的历史事实表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只是西方的历史和欧美的历史。正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我国胜利日纪念活动主题所展示的那样:如果没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必须找回自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应有的历史位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这四大战场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都发生在这个东方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苏联、美国都进行了4年,英国进行了6年,而中国整整战斗了14年。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详尽论述。总书记指出,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落伍了,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日本军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并吞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南部和京津一带等地区驻军的侵略权益,为扩大侵华战争构筑了前沿阵地。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就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疯狂的侵略国策,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极其黑暗的一页。”总书记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总书记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总书记指出:“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书记指出:在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所以,总书记2015年5月7日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俄罗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主战场”,“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这些史实和论述可以说是还了历史的真面目。所以,“西方各国应该认清中国当年的遭遇,纪念中国的壮举,对中国在二战中的作为给予认可和肯定。”

总书记还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第二,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铭记历史,牢记历史,就是要坚决反对一切蓄意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历史不是可以任意涂抹的脸谱,也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女孩。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战犯的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应有的惩处,把战争罪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一审判的正义性质是不可动摇、不容挑战的!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总书记还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没有把那场战争的罪责归咎于日本人民。我们要求日本政府和一些政治人物对那场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负责的态度,对在那场战争中受到深深伤害的邻国人民的感情有起码的尊重,对在那场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千千万万亡灵作出符合道义的交代。”“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年的今天,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依然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依然在挑战人类良知。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承诺,而且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

第三,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铭记历史,牢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但不等于不要延续对侵略历史的国民记忆,不等于侵略国可以不要坚持正确历史观。

今年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他发表的“战后70年谈话”中,竭力宣扬所谓“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日本某些高官在抱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中国举行的阅兵式时也声称:“不应一味聚焦于特定的过去”。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对这些言论折射的错误历史观,作了鞭辟入里的驳斥。

总书记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历史是写在人民心中的,历史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那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那些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史册上,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不管承认不承认,永远就在那儿。无论是当年勇敢抗击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还是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无论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都要坚持正确历史观,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几千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一切否认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一切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不论讲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是自欺欺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

总书记义正词严的论述告诉世人,“昨天的历史”同“今天的人们”是不能切割的,切割了“昨天的历史”,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掀起的侵略战争狂涛,在将来的某一天就会“涛声依旧”,而被侵略、被蹂躏的国家“今天的人们”,就会被迫“重复昨天的故事”。总书记深刻阐发的这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伸张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同。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今天,在欧洲和亚洲,有人企图篡改二战历史,肆意对一些事件,特别是战前和战后的一些事件进行毫无根据的曲解。某些国家通过美化罪犯及其帮凶、为其平反昭雪,挑衅性地要改变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决定。这简直是对纪念千百万牺牲者的一种侮辱。”“俄中两国共同致力于并将坚定不移地捍卫历史真相、维护共同胜利,两国共同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就是对这一决心直截了当的宣示。”

韩国总统朴槿惠说:“韩中两国在20世纪上半叶都经历了遭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幸历史,拥有相似的历史记忆。”“现在仍处于各种矛盾和对立的东北亚地区需要建立和平与合作的秩序,为此区域内国家需要共同携手努力,以正确的历史认识为基础,发展面向崭新未来的关系。只有以此为前提,过去历史留下的创伤才能得到治愈与平复。在流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也会永存。企图否认历史无异于想只手遮天,不自量力。”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就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有的战胜国一样,尊重和维护真实的历史对我国事关重大。因为它并不仅仅是教科书中的行行文字,更是千万人的牺牲和功勋所凝结成的记忆,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淡忘或者歪曲它。”他表示:“我们坚定支持中国在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客观历史问题上所持的原则性立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铭记历史非常重要。面对过去,必须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应当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如何将这些教训运用到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去,或者说如何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这就是我此次访问中国的目的。”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表示:“在德国,我们也经常讨论历史,并从讨论中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希望其他国家也能够和德国一样走上正确道路。”

日本同志社大学教授浅野健一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立足历史,面向未来,必将对亚洲以及世界历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人来说,如果不认真学习过去侵略与殖民地统治历史,就有可能让战争的悲剧重演。”

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仅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和其他战场的历史事实,而且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的历史事实也作了深入阐发。他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还对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抗战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这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3.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

长期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涌现英雄、造就英雄而又崇尚英雄、缅怀英雄的国度。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伴随着5000年英雄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举行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广场中央,高高矗立起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领袖毛泽东专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写下了雄壮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包括抗战英雄、民族英雄在内的人民英雄们身上展现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鲁迅先生所的说:“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在我国首次举办的胜利日庆典活动中,处处涌动着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热流。

在这次胜利日纪念活动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向全国约21万名抗战英雄和遗属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9月2日,党和国家专门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了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总书记亲自为30名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金色纪念章,并发表了深入阐发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重要讲话。

首次在胜利日举行的大阅兵,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对抗战英雄、民族英雄特别是抗战老战士、老英雄们发自内心的崇尚之情。9月3日上午,在沿天安门由东向西行进的11个徒步方队、21个装备方队中,首先驶过的是由45辆礼宾摩托护卫下的抗战老兵方队。相比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元首的11车护卫,这次阅兵护卫使用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规格。这些代表着无数逝去的战友参加检阅的老兵们,虽然脸上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但依然脊背挺直、气概不减。特别是一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一手向天安门城楼不断挥手,一手拿手绢擦拭湿润的眼角。这一幕打动了阅兵现场和电视机前无数观众的心。当时,天安门城楼上的总书记立即起身,向这群经过血与火洗礼的抗战老兵、民族英雄致敬。

许多网民留言说,“苍髯白首的老兵方队行过天安门广场,微微颤抖的军礼,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抗战军民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热血,让人动容。”也有的网民说,“看到老兵们沧桑的脸庞和旧式军装上满满当当的荣誉徽章,不由自主地眼眶湿润;新中国的大门由老兵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打开,而今后中国的繁荣富强的历史,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去书写,绝不辜负。”还有的网民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民族英雄所构成的‘精神高地’不该被削弱,而应该更好地被继承和守护;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挺身而出,驳斥谣言、保卫英雄。”

国际舆论也普遍反映,中国对保家卫国的抗战英雄们给予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不仅令人感动,而且能唤醒和提高年轻一代人对英雄们所作贡献的认知,传承英雄身上的伟大精神。70年前亲眼见证日本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历史一幕的美国二战老兵菲利普·科尼尼说,中国人民在二战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中国政府对二战英雄进行嘉奖,是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国家之举。韩国《东亚日报》编辑局副局长河中大表示,他从纪念活动中感受到中国政府对当年抗战老兵的重视和礼遇,中国对英雄们的崇敬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有着深远的意义,能让子孙后代们永远记住英雄的壮举。埃及空军上校黑塞姆说,英雄主义精神是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要素,举办这样的阅兵活动,体现了中国对抗战老兵深深的尊重与敬意,向英雄致敬,其实就是向敢于牺牲、不惧艰难的精神致敬。

第一,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告诉我们:“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涌现出一批抗日英雄和众多英雄群体。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苏联、美国、英国、朝鲜、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天在座受奖的10位外籍老战士、老朋友,就是他们中的英雄代表。”

这里的“三个一切”“两个无论”,彰显了总书记阐述的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科学宽广的内涵,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英雄、民族英雄的认定和褒奖,是兼顾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直接参战和后方支援以及国际支援等各方面人士的。显然,这样的抗战英雄观、民族英雄观,就是一种与时俱进地站在民族大义和国际主义的价值高地和道德高地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

第二,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告诉我们:抗战英雄、民族英雄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又指出,在千千万万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抗战英雄身上,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比如,面对民族生死存亡,这些抗战英雄、民族英雄们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斗争之中,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面对极其残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这些抗战英雄、民族英雄们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面对强敌的一次次入侵,这些抗战英雄、民族英雄们不断集结起队伍,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这些抗战英雄、民族英雄们坚持抗战,持久抗战,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总书记阐述的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表明,抗战英雄、民族英雄都是抗战精神的人格化载体,英雄业绩铸就了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塑造了抗战英雄。抗战英雄、民族英雄英勇奋斗的业绩,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时代精神的结晶,在他们身上有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社会心理的积淀。抗战英雄、民族英雄身上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英雄主义的核心“牺牲”。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英雄人物的爱国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作支撑,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公民个体如果缺乏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即使能力再强,也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难以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告诉我们: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总书记还说:“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表明,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阐明的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既充分肯定了抗战英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榜样,又阐明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这个国家、我们中华民族有了抗战英雄、民族英雄这样活生生的榜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所说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指的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作出贡献的人们”。总书记指出:“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怎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这样的民族先锋,同抗战英雄、民族英雄一样,都是我们国家的脊梁,都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们国家的前途。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所以,全面准确理解总书记阐述的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应当把“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同“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结合起来认识和把握。这是总书记阐发的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又一个重要科学内涵。

第四,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告诉我们:“捍卫英雄”不但同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同样重要,而且它在当下中国尤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由远离崇高、解构崇高,走向质疑、诘问、抹黑、诋毁英雄,进而发展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伦理道德体系及终极目标的全面怀疑与不断颠覆。比如,一些人质疑邱少云是不是在烈火中坚如磐石,怀疑董存瑞是不是自甘情愿去托举炸药包炸碉堡,反问黄继光的胸膛如何能堵住喷火的射口;此外,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和江姐等英雄人物,也都无一例外地被质疑、诘问、抹黑、诋毁。这样的思潮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负能量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抗战英雄、民族英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载体,捍卫英雄就是捍卫和引导社会与个人积极向上的崇高精神。一位西方哲人说得好:“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在全社会广泛营造、深入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同时注重培育能够涌现更多时代英雄的丰厚土壤。

4.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阐述的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观,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2014年5月15日,总书记在对外友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出的“四个观”,对“和”文化的内涵作过科学界定。总书记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总书记对中国“和”文化科学内涵“四个观”的深刻揭示,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去理解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观。综观总书记胜利日重要讲话以及相关讲话,可以看到,这种和平观的科学内涵也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告诉我们:和平就像阳光、雨露那样温暖和滋润。举办胜利日纪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总书记还说:“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铁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有一句话说得好:历史不应被遗忘,那是再久的岁月也无法抹平的痕迹;和平不能被践踏,那是再远的前行也要始终追求的阳光。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一次又一次深情地把和平比喻为阳光雨露,表明和平既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须臾不可缺少的,又是丝毫不可替代的。希冀和期盼“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强调“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重要论述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爱和维护,不只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兼济天下。这是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的一个重要特点。

今年5月7日,总书记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俄两国今年将举办一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庆祝和纪念活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地区组织也已经或还将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我们举办这些庆祝和纪念活动的目的,是要展现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总书记还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这“六个不是”的概括告诉我们,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我们举行胜利日纪念活动和大阅兵,加强对抗战历史的宣传,乃是要向世界发出和平崛起的中国决心与世界共存共赢的声音。国际舆论和应邀参加大阅兵的美国老兵,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说:“同战争、武力、仇恨、霸权等论调相反,中国阅兵一切是为了和平”,“这次阅兵正是对中国军队维护和平能力的检阅,绝不是耀武扬威。”美国《侨报》发文称:中国胜利日“大阅兵向世界展示国威、军威,展示守卫和平的力量和决心,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74岁的美国飞虎队历史组织主席拉里·乔布说:“在美国国内有一股反华情绪,其中大多是由新闻媒体造成的。人们听信它们,把这次阅兵式当成一种挑衅行为。实际上,这是纪念一场可怕战争结束的仪式,因此举行阅兵式完全合适。”他还说:“我们代表团的每一位成员都为来北京参加阅兵式感到骄傲。”“我不认为强大的中国军队是威胁,相反,我认为强大的中国军队将有助于防止发生二战期间我们遭遇的那种冲突。”

第二,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二战以后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绝不能被颠覆。

我们常说“战争与和平”。那么,这二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深刻论述。他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抗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总书记还说:“近代以后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总书记还说:“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与战争观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非正义的战争旨在破坏和平,而正义的战争则是为了捍卫和平、维护和平,是为了实现和平而战的以战止战。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与战争观,对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的反复强调和呼吁,是同一针见血地提出世界范围内非正义的战争卷土重来的警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这样振聋发聩的洪钟大吕式的警示,值得国人和世人深长思之。

深刻领会总书记在这次胜利日庆典上提出的“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就会懂得,中国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样的伟大胜利,走向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的。应该看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了整整70年,但是当今世界,战争的危险一刻也不曾湮灭,妄图颠覆二战以后总体和平发展的国际秩序的种种言行,一刻也没有消停。总书记在胜利日庆典上向国人和世人发出的“盛世危言”“醒世恒言”警示我们:任何和平麻痹思想都是对和平的失职、对战争的放纵。古人说得好:“敌存灭祸,敌去招过。”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坚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第三,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告诉我们:为了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在提出“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的警示的同时,以更大篇幅向国人和世人发出了“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庄严宣示。总书记说:“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总书记还说:“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这里,一个是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个是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前者是新形势下,宣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人间正道”,后者是宣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走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人间正道”,行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向全世界发出的清晰而明确的信号。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来的。所谓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倡导合作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也就是总书记2012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的:“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世界各国共同树立起这样的意识,有助于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至于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坚定态度,而且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对外表达。

我们注意到,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中国坚定不移走与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人间正道”,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必由之路”的庄严宣示,受到国际舆论的共同点赞和好评。

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说:“开创未来的前提是和平,有和平才有发展和未来。习主席提出为了和平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马来西亚《东方日报》助理总编辑黄金城说:“习主席强调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表示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向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士释放的信息。”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阿列杭德罗·西蒙诺夫说:“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清楚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主张。”哈萨克斯坦人文和法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阿布拉乌里说:“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维护世界和平理念的高度总结。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的命运越来越紧密相连。只有一国的安全并不安全,只有普遍的安全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陈清泉说:“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各国在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只有互利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美国华文媒体《中华商报》发表社论认为:“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超越种族、国界和意识形态的论述表明,中国是从谋求全人类福祉的角度追求世界和平发展。全人类只有结成命运共同体,才不会自相残杀,才能保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才能携手迈向协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老挝老中友谊协会秘书长西昆·本伟莱说:“习主席在讲话中呼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作出了好榜样,也给小国带来了福音。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构想,就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表现。”

第四,总书记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和平观以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神圣使命,将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坚持遏制和打赢战争。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全军将士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11次大裁军,中国军队的总规模将由2003年第10次大裁军后的230万,降至200万。这是人民军队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坚持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生动体现,是当代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观的具体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们注意到,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宣布裁减军队员额30万,体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也是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最新举措。海外媒体特别是欧美等国媒体纷纷在头条作了报道和评论。英国《卫报》发文称:“中国裁军体现和平姿态,以此表明中国并无扩张野心。”《纽约时报》发文称:“在和中国有主权争端的邻国不断增加对中国军事增长担忧的背景下,裁军作出了一个和平的姿态。”美联社发文称:中国“宣布裁军30万,是力图向世界证明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他国并无威胁的立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文称:“中国宣布裁军30万,同时承诺将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充分展现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将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俄罗斯《晨报》发文称:“中国宣布裁军30万,是以此表达和平的愿望,不希望与任何国家发生冲突。”

我们还注意到,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在胜利日宣布30万人大裁军,其目的在于强军。新加坡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尼尔认为:“裁军表明中国决心建设一支现代化的作战部队。”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称:“原本被视为宣扬‘大国崛起’的阅兵式却宣布了裁军,这多少令人意外,展示出中国对军事现代化的强烈自信。”《简氏防务周刊》亚太编辑哈瑞迪指出:“裁军是解放军持续现代化的标志。在武装力量更加网络化并采用新式武器之后,很多任务都更为自动化了。”美国彭博社发文称:“裁军似乎预示着解放军几十年来正在经历全方位的转型,正向类似美军一样的联合指挥体系靠拢。”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内外也有某些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在那里议论说:“中国这次胜利日大阅兵,把裁军30万同展示和炫耀中国现代化军事装备和杀手锏武器一并推出,是不适时宜的‘秀肌肉’,这让西方国家和中国周边邻国感到不安。”其实,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关于“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的观点,明白无误地告诉国人和世人:中国既要有决心成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又要有能力成为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中国裁减军队员额30万,表明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中国展示现代化军事装备和杀手锏武器,则表明了捍卫世界和平的底气。

海外有中文网络媒体评论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军队作为一支逐渐具有了全球影响力的战略力量,我们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可不是通过只是做憨厚的老好人就能实现的。如果我们光是裁军,和善憨厚得像个泥菩萨;如果世界上哪个国家都可以随意揣中国屁股一脚,中国只能回过头去作揖,要求人家‘有话好好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区和世界能有长久和平吗?”“西方的傲慢需要被提醒,中国的憨厚需要被改变。中国举行胜利日大阅兵,就是要提醒世界看到中国的存在和日后更关键的存在。憨厚还是需要的,只不过不再是曾经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憨厚,而是一个巨人的憨厚。”这样的看法和说法,可以说是“话糙而理不糙”。

中国在胜利日宣布大裁军和展示现代化军事装备及杀手锏武器的行动,向国人和世人表明:“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同时这也表明:“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历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

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必须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着眼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现代化战争,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全面提高军队威慑和实战能力。要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军队将加大参与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力度,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们可曾注意到,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语重心长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有专家总结概括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被一次次打断的具体过程: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打断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第二次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当然,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的,不只是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就说过:“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受列强侵略奴役,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欺负中国的列强,总共大概是十几个”。今天,中国第三次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此时此刻,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尖锐提出“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的警示,反复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确保中国由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总书记在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不忘历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就一定能开辟未来、开创未来。人类社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未来,属于牢固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世界人民。世界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理论和实践意义丝毫不亚于马克思在19世纪下半叶设想和憧憬的“自由人联合体”。在中国发起和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人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光闪耀。

注:本文所指的习近平总书记胜利日系列重要讲话,包括2015年9月3日总书记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2014年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2015年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以及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本文的所有引文,除明确注明出处的以外,均见于这些系列讲话稿。

施芝鸿 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副主任、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