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中国电影的主流口味

2015-09-30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现在是中国大陆电影有史以来票房市场最繁荣的时期,但这似乎与中国大陆电影艺术的进步关系不大。票房创亿元的国产电影不时出现,但其中的大多数被直接归结为“烂片”。有票房,没内涵,随之容易推出观众“脑残”的结论。

中国大陆人均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电影院里的观众。特别是所谓的二三线城市文艺青年的崛起,他们越来越成为主力观众。他们大致决定了当下中国大陆电影消费者的主流口味,而一线城市文艺青年的口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在过去,在文艺青年的“鄙视链”里,一线城市文艺青年的口味是占优势的。但“逼格”敌不过钱袋子。面对不断快速成长的二三线、四五线城市的文艺青年,钱袋子并不“凸”出的一线城市文艺青年,终究寡不敌众。

总的来说,考虑到成长环境与所受的教育,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普遍是怪异的。这给电影投资人带来难题。鲜有人看的好片和鲜有人看的烂片一样,是电影投资人内心的伤痛。有人看的片子,不管好片还是烂片,才是电影投资人喜欢的。

电影终究是反映现实的。只不过,在一线城市文艺青年的现实和二三线、三四线城市文艺青年的现实之间,以哪个为准?对一线城市文艺青年而言,已经过时了的拜金形式,却可能是二三线城市文艺青年风头正健的时尚。在这种情况下,看重二三线城市市场的电影投资人当然会投资那些会被一线城市文艺青年“口诛笔伐”,却被二三线城市文艺青年追捧的片子。而且这种片子票房大卖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人为分割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过分夸大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合适。问题在于,中国大陆电影市场成长得太快了,随之变化也快。不消多久,各线的文艺青年便会握手言和。实际上,很多流行的艺术形式也是从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相信中国大陆的文艺青年,那就可以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