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一所中学设“男孩教育”,欲改男孩成功率低和娘炮等现状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2015-09-30 11:5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新城初中校篮球队参加2015年建邺区中学生篮球赛

“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8小时的课。这种端坐听讲的模式对男孩女孩来说都不是适合的,但女孩的优势在于,她们往往比男孩更能忍受。”

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一书的自序中曾如是写道。

在当下的中小学校园里,关于男孩为什么暂时落后,为什么脆弱不堪,为什么危机四伏,阳刚之气究竟哪去了等困扰,已不再是个案特例。在“娘娘腔”“娘炮”烦扰背后,潜藏的是关于男孩性别意识建立和性别教育的问题。

9月28日,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举行“男孩, Are you ready?”男孩教育论坛,该校老师对学校三个年级段男生的学业、体质、心理等方面进行调研和问卷调查,并针对男孩的性格、生理特点开发适应男孩发展的“男孩课程”。

调查显示,男生的考试均分比女生要差一截,而男生近年来的体质也在不断下降,2014年初中男生1000米平均成绩竟然比2011年慢了近1分钟!而最令人吃惊的是,学校对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优秀男生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的选项中,“健康的体魄”竟然被完全无视,男生不理、女生也不爱!

“让男孩更像男孩,这其实也是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

9月29日,新城初中校长韩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她去年提出了这个话题,今年学校也刚开始尝试“男孩课程”,希望引起男孩自己、家长、教师和教育系统对男孩性别注意的思考,调整相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策略。

“男孩危机”不单出现在中国,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19世纪末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一度笼罩着“男性危机”的阴影。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一项调查报告,其结论强调:“21世纪的基本国民教育,更要关注的是男生(男孩)的受教育问题”。与此同时,欧美很多国家已提出“拯救男孩计划”。

那么,“男孩危机”究竟该怎么破?

据《钱江晚报》报道,孙云晓认为,男老师和女老师给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些行动风格、运动方面,是有差异的。

“女老师喜欢文静、听话、乖巧、细心的学生,这些方面女生有优势。另外,小学里男生的发育、语言的发展比女生晚,读写能力不如女生,于是男孩就压抑,觉得‘我不行,我不如女生!’不知不觉中,很多男生在行为上向女生靠拢,要像女生一样。”孙云晓说,这种方式容易导致男孩女性化。

这与韩晖的观点不谋而合。在韩晖看来,“男孩危机”凸显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危机,不仅需要调整校园中男女教师比例,还要进行课程设置和评价的相应转变。

韩晖强调,“男孩子要得到更适合他的教育和评价。”

新城初中学生在操场上活动

【对话校长韩晖】

澎湃新闻:提出“男孩教育”这一话题源于什么初衷?

韩晖:我们从在校生的情况来看,这些年,男女生比例失调越来越明显——在男生人数远超出女生人数的比例下,用现行教育开设的课程和评价方式得出的结果,往往是男生获得的成功体验较女生少。

男生人数多,但平时在学校里学习好、表现又好的却是女生多。比如,在每次期末评优发奖、考试升学的指标中,男生没有任何优势,而且这样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所以,我们想,在课程和评价上,可能要做出相应改变,不然这对男孩不公平。男孩们并不是不想好。如果只是个案,那可能是个人能力和态度的问题,但现在变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在中高考的状元、研究生博士的学生里,都变成了女孩人数比较多,那可能就是现行的课程和评价方式要做一些调整。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从我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来看,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澎湃新闻:除了男女生人数和收获成功体验的比例失衡之外,目前还有哪些问题对此有影响?

韩晖:其实,我们的第二个初衷是,从现行国家政策带来的性别比例和从事职业影响来看,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孩子成人后对于社会的反馈来看,并不匹配。

比如,在我们学校里,女教师本身占比较多,在女教师参加工作后,会面临结婚生子,这是女性在家庭中应承担的义务之一,但这也会影响到她们三五年的事业发展。而随着现在经济发展、小家庭经济条件越发优渥,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孩最后选择回归家庭。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成人后对社会的反馈并不匹配。

其实,对于女孩可以更多教授一些家政、育儿、心理教育等内容,在性别调整上对于生活的美、家庭的协调、以后孩子培养知识等内容上可适当增加,改变说女孩子是“女汉子”或者“没本事就要被欺负”等观念,对于社会稳定、教育都有益处。

现在很多教育问题出在家庭。对男孩来说,婴幼儿时期常常受到祖辈过多的溺爱和家族更多的关注,中小学阶段一直被女孩们压制着,但到了工作以后,男孩却越来越多地需要承担责任,成为家庭、单位和国家的栋梁。如果,男孩从小就能得到更适合他的教育和评价,也许我们整个社会的运作,包括优秀、成功人士的涌现,可能都比现在要更好些。

澎湃新闻:孩子们自己对于“男孩危机”“男孩教育”是否有意识?

韩晖:这也是我们第三个初衷。我们从孩子们对未来的规划、理想等方面了解到,他们不是很在意“强健体魄”“合作精神”“包容勇敢”“探究创新”等,至少不是他们最关注的话题。虽然,就整体情况来说还算正常,但不在意“强健体魄”其实对个人、家庭需求和工作需求等,都是不合适的,这些都需要强健体魄做支撑。

男孩子这么认为,女孩子也是这么认为——觉得强健体魄不重要。现在从体质检测结果也看得出,很多孩子的体质,特别是男孩的,在逐年倒退。这说明,现在不管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营养不差,但孩子锻炼太少。

澎湃新闻:当下教育在“男孩危机”中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

韩晖: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到初中,女教师的比例非常高。在幼儿园的女教师比例几乎是100%,小学则在90%以上,到了初中可能勉强在70%,像我们学校还算比较好,但也有60%,男教师只占到一小半。

这种性别差异造成男孩从小所受的教育,可能从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心胸、理想、关注的话题等,都有所缺失或偏颇。

在一个柔性环境里培育出的男孩,很难在其三观形成时突然要求他有一个大跨度,这也是不太公平的。包括在男孩小时候,推荐读什么书,用怎样的音调去读,都有影响。可能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男孩们接触的更多的是阴柔之美。就是有小情调,但少大气魄,难见阳刚之气,

所以,这也是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的问题。就是从教师队伍的安排,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的课程设置,对男孩的评价标准,以及从学校和家庭相互结合对男孩的潜质挖掘,特别是在创新、勇于探索、博大胸怀、包容等方面的挖掘,目前的教育都是有问题的,需要反思。

目前,我们可能还看不到这些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是,“80后”独生子女太多了,他们更多地受到家庭关注,而承担的责任、所受的磨砺远远不够,然而,他们将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将影响到以后国家的走向、富强、骨气和精神,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这些问题,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的教育,同时,也要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任。这是比较有意义的想法。

澎湃新闻:只有一所中学推广“男孩教育”,是否能达到期待的影响力?

韩晖:其实各个学校都有相应的活动。新城初中的传统特色课程中已有培养坚毅的军训、培养耐力协作和团队精神的“步行者”、提倡力与速度的美的运动会。我们在已有的、传统的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再提出“男孩教育”的话题,大家都很重视,很多媒体也很关注,表明大家都意识到有问题了,至少有人提出来了。

只要提出来,引起更多专家、热心人士、教育界同仁来研究开发,引起相应的政策制定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甚至是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制定,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有价值的。

作为一所普通学校,作为一位普通教育者,有一件事我想到并提出来,能有更多人参与,从我个人来说,这就有了社会价值,而且影响会如涟漪般慢慢向周边扩散。就像五年前,只有我们敢在初中必修课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现在很多地方都来新城考察学习,开始尝试分层教学了。

现在我们提出“男孩教育”,大家都对课程设置和评价做相应调整,那么这种力量就不孤单,会形成合力,会越来越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澎湃新闻:除了传统系列活动外,“男孩教育”计划里还有哪些特别活动和课程?

韩晖:我们的课程比较丰富,除了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培育新城特色之外,还有一些选修课和社团是兼顾到性别差异,侧重强健体魄的。

比如“探索世界之谜”“幻海星云”“奇趣物理1+1”,更能调动男孩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南京化学眼”讲生活中的化学;“生物‘食’验室”利用生化知识自己动手制作美食;“让艺术邂逅科技”带孩子们利用自来水管制作可以敲击的编钟,用废旧木板制作可以弹奏的吉他,用手指摩擦盛装了不同容量的水的玻璃杯口演奏音乐;“数学建模”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玩中学数学——玩转魔方”还有空间想象和手脑协调的训练……这些往往都是乐于创新、擅长动手制作的男孩们很感兴趣的。

在运动机能训练上,我们提供了武术、击剑、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社团活动和选修课程。不能说这些是专为男孩们开设的,但实际上报这些科目的女孩极少。

另外,我们和其他学校、友邻单位或家长共同努力,开设一到两门适合男孩性格特征、创新探究或数理、逻辑思维方面的课程。我们会不断完善,没有哪个课程一开始就是很完整的架构,毕竟我们不是高校研究院、教科所,肯定要结合现行课程来实施,适当增加一部分内容而已。

目前,男孩报名情况很踊跃。

澎湃新闻:如今社会上提倡天性自由,也出现了男孩柔性美等现象,这与以往的男子汉概念并不一样,这是否与提倡的“男孩教育”相悖?

韩晖:这倒不是。在天性自由里,虽然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一样,因为人都是有差异的,应该说正常情况下,如果不是因家庭过于溺爱,不是因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正常的男孩子应该有力量、勇气、远大理想、博大胸怀、责任意识、探究精神和更强烈的好奇心。

从尊重男孩的天性来说,应该是让他们自由发挥,而不是因教育影响到男孩性别意识和心理成长,这是大家还没有很在意的。如果只是通过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很难改变的,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所以,其实这并不矛盾。让男孩变得像女孩了,这不是天性,既然男孩有男孩的性征,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这样,教育才更“以人为本”,世界也才更显得丰富多彩。

澎湃新闻:是否对“男孩教育”有一个效果期待时效?这样的纠正会否矫枉过正?

韩晖:我们也刚起步,没法说确切时间。这一年,我们会做一些探索和架构,也希望包括媒体、专业教科研人士、家长和我们共同思考。

做好一件事情真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关于教育的事情,它应该是个慢工程,要很谨慎。不能说,一纠就纠偏了。比如,这个男孩适合静的,你硬要把他逼成动的。其实,我们现在提供的课程也是选择性的,不是硬性的,没有规定大家必须去踢足球。

但是,现在在全国推出“足球学校”,我觉得这和我们的“男孩教育”的设想是不太一样的。它可能只是行政意志,而我们是基于现实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很好的爆发力和很强的耐力,适合剧烈奔跑,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项运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面上推开的事情应该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前期调研、试点成功的样板,像这样贸贸然地在全国一下子推行成百上千的“足球特色学校”,我不知道场地、师资和安全是不是都有足够的课时保障,否则,怕只是学校多挂了个牌,孩子在操场上没有章法地疯跑一阵而已。

其实很多人做教育时不思考,只是服从行政意志,或者一拍脑门就决定赶时髦干什么。如果教育者自己都不思考,不是根据学生情况、现实问题、社会需求来设定课程和评价的话,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