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于梅长苏来说,冬天太难熬了

张彰
2015-10-16 11:0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梅长苏以苏哲的身份,到萧景睿家中养病,住在雪庐。

《说文》有云:“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庐最早指在田地中央的小屋,后来也指在道旁接待往来旅客的办事处,在这里,应该是供客人暂住的别馆一类意思,正如《说文》的解释,这类处所不适宜秋冬居住,为什么呢?很简单,缺少取暖设施。而这里偏偏叫雪庐,不免有些幽默。

无论南北,冬天都似乎漫长得没有尽头。北方萧索的光秃的树,和一望无际的薄雪覆盖的田地,与南方冷凝的常绿植物和阴冷的风,都让人恨不得拥衾乱翻一阵小说,蒙头一觉醒来就是春天。但冬天恰恰过得慢,越是心急,就越是慢,所以对付冬天唯一的办法,无非是让自己暖和一点,踏实住了,一点一点“过”冬。

取暖最古老的办法就是生火。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这个方法就一直流传下来。为了能随意挪动火堆,人们把火放到烧制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就叫炉或灶。上古时代,人们就懂得了使用煤炭生炉子来取暖。《拾遗记》中记载:“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就是说炎帝发明了用煤炭这种“石头”生火烤食物来吃的方法,炎帝想必识得大腰子之美。

但煤炭在中国大地分布并不均衡,且取得并不容易,所以更简单而普遍的燃料是柴薪。贫苦百姓到了秋天,就要上山砍柴,预备好一冬的柴薪,围在自家的火炉火塘前,蜷住身体,聊聊家常,烤点东西吃,以此过冬。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可以用泥盆盛还有热乎劲的灶灰来取暖。

到了明清时,北方渐次普及了火炕。这是一种腹中可生火卧炭以取暖的卧具。一家人脱了鞋上炕,就可以免受寒气侵扰,实在是方便,“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成了一种人生理想。一家人都在炕上总得做点什么,所以颇有些流传至今的适于冬季消闲的文化活动,比如剪纸、贴布,还有宝卷,东北人民的唠嗑功夫也恐怕是这么练出来的。

以前的“小火人”林殊,如今只能靠火炉取暖。

梅长苏在四面透风的地方等靖王,靖王府的人还不给备火盆。

这样病怏怏的身体,怎么过冬?

而贵族们取暖的方法就要复杂得多。秦汉时,宫廷中出现了壁炉和火墙。壁炉,也就是灶;火墙,就是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以取暖。东汉《西京赋》有载“朝堂承东,温调延北”,说到了“温室”,指的就是这种取暖手段。大约同时,长乐宫和未央宫建起了椒房。所谓椒房,并非像东北农村那样,在窗户上吊满成串的干红椒,而是用花椒和了泥,涂抹墙壁。“三辅黄图”卷三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之语,《西京杂记》也有“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设火齐屏风,有鸿羽帐”的说法。

花椒涂墙“芬芳”很好理解,“温”如何而来。其实西汉和东汉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温暖期”,尤以西汉中期以前为最暖,那时长安的冬天想必是阴冷多过酷寒。胡椒具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被火炉一烤,其中的挥发成分散入空气,被人体吸收,大约可以除湿,湿气一除,自然就暖了。《汉宫仪》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可见汉朝人们开始相信,有些病是不好的气带来的。

但这种方法不常用,汉以后没有见过,大约是太贵。因为贵,所以涂不了太大面积,这也揭示了冬天取暖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别呆在较大的空间里,因为居室南北对流,会有穿堂风。《红楼梦》里林黛玉到了贾府,贾母让贾宝玉把碧纱橱腾出来,给林黛玉住,贾宝玉去住暖阁。暖阁,就是放在房子里,底部可以加热的小包厢。贾宝玉就是这样一位住在小包厢里的少爷。日本和式房间,到了冬天,多装一些纸门把房间隔小,既挡风又保暖,也是一样道理。

火盆是梅长苏的取暖/翻牌利器。

而贵族们使房间温暖的常用燃料是炭。炭既可以取暖,还可以保存尸体不腐,从生前到死后,为贵族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真是暖透了。到了冬天,用炭生起炉子置于室中,“到处热红炉,周回下罗幕”(人在屋里坐着,周围一堆红炉,加罗幕围着),把炭放入手炉置于膝上,只要别乱动,冬天也还是很好过的。除此外还有火盆、手炉、足炉等。火盆是铜或铁制成的。我在安徽黟县还见过另一种火盆,形如浴盆,内有铁架,下可生炭火,搬把小凳子坐在里面,身上盖棉被,十分奇妙。

熏炉就是外面加上一个笼罩,下部为盆,上部为罩,贵族家中一般使用铜质的,民间多用陶土和铁质的。足炉比手炉大,是用锡或铜制成,民间称“汤婆子”,装上热水,可以放到被窝里焐脚,与现代的热水袋雷同。宋代黄庭坚诗云“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梅长苏在猎宫扎营,帐内也需取暖。

冬天除了烤火,还要饮酒,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是一例。

但生炭火和饮酒,大约都不适用于梅长苏梅公子。炭火少不得烟气,熏红了眼睛,熏脏了鹤氅狐裘,就少了风雅。梅公子身中火寒之毒,“当年聂将军全身烧伤,火毒攻心,本已无生理,但恰巧跌入雪窝之中,被寒蚧虫咬噬全身,这才保住了性命。此虫只有梅岭附近才有,绝魂谷与梅岭北谷只有一壁之隔,也生长着少许。它们专食焦肉,同时吐出毒素,以冰寒之气扼住了火毒,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奇毒,那便是火寒之毒。”

中毒之人即便解了毒,也会时不时突发寒症,还要常服护心丸,可见体内火气未尽除,心脏不怎么好,烤炭火烤出心火来再犯了病就不好了,而且飞流那么淘气,万一打翻了炭火烧伤了手,让苏哥哥怎么办呀。至于饮酒,就更不可以了,恐再激发了体内寒毒。所以适合梅长苏的取暖方法,是焚香。李清照《醉花阴》词中所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金兽”是兽形香炉,“瑞脑”是鲸鱼身上提来的龙涎香,焚香即可饱飨香气,还可取暖,岂不雅致。

为了减少烟气,或可以像杨国忠那样,将炭屑和蜜一起捏成双凤形,烧时再用白檀木铺在炉底,这样烟气就要少得多了。还有一种炭很适合梅公子,是西凉国的“瑞炭”,“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将“瑞炭”放远一些,不至熏烤,对梅公子来说想必好受些,可惜大梁时尚无此物。

言豫津约梅长苏去泡汤。

不过还好,金陵城外有汤山温泉。南朝宋武帝之子江夏王刘义恭作《汤搁铭》曰:“秦都壮温谷,汉京丽汤泉,英德资远液,暄波起斯源。”指的就是这里,梁朝萧太后也经常光顾。对于梅公子这样的体质,再没有比泡温泉更适宜的方式了。比他晚些时候的唐明皇就经常带着杨贵妃一起泡温泉过冬呢。

可是人毕竟不能二十四小时在水里泡着,江湖中漂久了总要上岸的,那又怎么办?除了衣裘怀炉,身坐罗幕中,总还得想些别的法子来取暖不是。可惜能用的法子还真是有限得很。如果梅公子放浪些,可以学唐玄宗的兄弟申王,他冬天怕冷,经常让宫妓围着他站一圈,用来御寒,叫做“妓围”。可惜梅公子也不是这样的人。那又当如何是好,我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大概只有苏哥哥抱着飞流,躲在被子里不出来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