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科院院士刘宝珺:建设大型水利工程需要尊重自然规律

胡敏/中新网
2015-10-17 23:42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中新网10月17日消息,“自然有其规律,不能轻易去破坏,事实证明,人类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控制。”当日,在第二届“地震灾区地震次生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研修班上,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表示,建设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时需要全面考虑,尊重自然规律。

当天,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及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地震灾区地震次生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研修班在成都开班。来自国家14个部委,20多个省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管理骨干约100人参加研修。

在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刘宝珺院士做了名为“从地质灾害而想起的水利工程问题”的演讲。“一些水利工程在建好储水之后,加压和泄压之间,会对地质产生影响。”刘宝珺认为,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全面考虑。

刘宝珺以北纬30度为例,在这条纬度带上布满了沙漠和干旱地带,而在中国却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是大自然给我们好处,不能轻易破坏”,刘宝珺认为,在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时不能由一个单位来决定,而需要集思广益,多个层面进行考虑。

2006年8月,近60名教授、学者、院士、官员等撰写出版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从地质、水量、生态环境等9大方面对西线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刘宝珺作为该书作者之一,他透露该书的修订版将在近期面世。他曾指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横断山北段,受控于大旋转、大推覆、大走滑的构造活动背景。

中国是山地大国,同时也是山地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所长邓伟指出,山地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区域性和严重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认真对待地震及次生灾害,创新防灾减灾理论与技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地震灾区地震次生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研修班设置为三天,内容将突出新型工程技术、应急处理手法、灾害预警避险等,旨在提高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