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展览|蒙德里安在钟爱画格子之前,画了些什么?

松子
2015-10-19 08:25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是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色彩构成领域的高手。世人熟悉他以严格的削减作为绘画基本元素,并创造出经典的现代主义图标。

但是,蒙德里安在20世纪最初几年的绘画风格却鲜有人知,而德国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宫(Martin-Gropius-Bau)正在举行的“蒙德里安:线”(Piet Mondrian. Die Linie)展览中,观者将通过观看蒙德里安的早期作品了解他从海牙学院的印象派风格到图像组织支配的绘画探索,并从中寻找出蒙德里安在事业的选择和在艺术突破上的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1968年以来柏林首次举办蒙德里安大展:

展厅入口

此次展出的第一件作品,是蒙德里安1918年具有代表性的“自画像”。画中,蒙德里安的头周围有些抽象的长方形,仿佛透露着自己的脑袋里一直都装着这些线条结构。几何图形对蒙德里安来说远不止一眼了事,而是一直影响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自画像(Selbstporträt), 1918

要想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是怎么影响蒙德里安的,且从1872年3月7日说开:

这一天蒙德里安出生于荷兰阿默斯福特的乌得勒支,父亲是一位清教徒,也是一位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少年蒙德里安跟随叔父海牙画派的画家福尔兹•蒙德里安学习绘画,1892年蒙德里安进入阿姆斯特丹里克斯美术学院,正式接受学院派的训练,这也奠定了他深厚的写实能力。

皇家蜡烛厂(Die königliche Wachskerzenfabrik),  1895-1899

在绘画开始的时期,蒙德里安和几乎所有艺术家一样描绘的是农场、风车、树木和山川河流,正如蒙德里安自己所说的:“一开始,我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是经过那么多次风格变化,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让人惊讶。

我们也不难发现“印象派的蒙德里安”这个称谓很少被提及。尽管在上世纪末,蒙德里安在阿姆斯特丹学习期间的作品很受他的粉丝追捧,但同时他也会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在学校做点不同寻常的事。

Nistelrode的谷仓(Scheune in Nistelrode), 1904

毕业后,蒙德里安仍在很努力地寻找自己的风格:1905年左右,蒙德里安开始了他在艺术领域的试验,他试图根据光的变化调节和改变绘画风格和绘画技法。在白天的阳光下,蒙德里安的选择写意的风格描绘风景,而在夜晚的灯光下,他的创作则呈现出表现主义风格。

夏夜(Summer Night),1906-07

奥斯特卡佩的教堂(Zeeländischer Kirchturm), 1911

蒙德里安在1906-07年间创作的“夏夜”(Summer Night)中,太阳带着梵高的色彩;“奥斯特卡佩的教堂”(Church at Oostkapelle)中所用的“点彩法”有修拉的风格,但这些很快就被舍弃。

“盖因河畔的树”和其素描稿同时展出。

在此次展览中,蒙德里安1907年作品“盖因河畔的树”(Trees on the Gein)和素描稿被同时展出,两者对比甚是有趣:

素描稿中的树在简单的太阳光圈下栩栩如生,空幻,被暴风催得弯曲,很多年后这种风格重现在蒙德里安的抽象派作品中;

“盖因河畔的树”素描稿

和素描稿截然不同,油画作品中的树却了无生机,像是随意涂刷的墨迹,而现实主义中太阳光圈,似乎尽情释放着一天中最后的热量。

盖因河畔的树(Bäume am Gein: aufgehender Mond), 1907

此外,另外一幅举世瞩目的作品,“水边风车”(Oostzijde Windmill at Night,1907-08)在画中各个不同的部分都标着明显的线条。

水边风车(Oostzijde Windmill at Night),1907-08

“风景”(Great Landscape,1907-08)也与之类似。这些作品暗示着蒙德里安后来的风格变化,而这种独一无二的风格使他享誉世界。

“风景”(Great Landscape),1907-08

1910年,蒙德里安参加了荷兰艺评领袖祈克创立的名为“荷兰现代艺术圈”(Moderne Kunst Kring)的团体。1911年,团队与包括塞尚、布拉克、毕加索在内的法国先锋艺术家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做了名为“Moderne Kunst Kring”的展览。

此时,立体主义激起对结构的兴趣,荷兰艺术家们也提出了:绘画难道不能变为像建筑一样的构成艺术?

同年5月,蒙德里安以“荷兰现代艺术圈”委员的身份造访巴黎,并参与巴黎的“独立沙龙”展,这也是立体主义首次大型集体展览。

1912年1月移居巴黎后,蒙德里安尝试以立体主义作画,但他更专注于图像的结构和组织,并提出了“通过线条,色彩和区域的平等达到和谐”。他也越来越多的利用垂直和水平的线条元素抽象地表现景观。

裸体(Large Nude),1912

蒙德里安在1912年创作出了杜尚“下楼梯的裸女”(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的姊妹作品“裸体”(Large Nude)。

1913年,他的作品在柏林“Erster Deutscher Herbstsalon”上展出。1914年6月,蒙德里安回阿姆斯特丹探望病重的父亲,直到1919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重返巴黎。而后,蒙德里安继续拆解图形要素,探讨“智性”与“感性”,并把自己的风格标示为“neoplasticism”。

椭圆构图2(Composition in oval with color planes 2), 1914

在这期间的1914年,他在作品“椭圆构图2”(Composition in oval with color planes 2)中标注字母“KUB”引用立体派风格。即使这样,蒙德里安描绘的依旧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他的作品把这个世界简化成线条和方块,展示出我们现在所谓的像素。但是,立体派风格对蒙德里安来说还不够简洁。

栋堡的教堂(Kirchenfassade 1: Kirche in Domburg), 1914

比如,在他的作品“栋堡的教堂”(Kirchenfassade 1: Kirche in Domburg,1914)中,外部线条比内部组成更重要。越来越多地运用突出的基础结构,把这个世界解剖成线条和方块。

画面4 (Gemälde No. 4), 1913

从“画面4”(Tableau No. 4,1913)中的混沌到了“网格构成5”(Grid Composition 5,1919)中变成清晰明了的马赛克图样。

网格构成5,1919

蒙德里安已然彻底进化成几何思维,这个世界也在他的画中被简化——可以用线条勾勒出来,也可以消失在这些简单的结构中。

此后,蒙德里安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蒙德里安。他用一种具有清楚性和规律性的艺术,以某种方式反应出宇宙的客观法则。三原色”的简单结构中展现出某些神秘主义的思想,揭示出艺术主观的外形变化的背后隐藏着永恒不变的实在。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给大脑减压,洗涤灵魂。他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各有千秋,如果你说你看了一幅就了解所有的,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ableau I (Gemälde I), 1921

Komposition mit Rot, Schwarz, Gelb, Blau und Grau, 1921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还可以欣赏到一部叙述这位艺术家生活的纪录片,这部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当我完成一幅作品,我感到一丝满足后,压力随之而来。”蒙德里安把这个世界解剖成很多小部分,艺术和宗教体验的是同一事物。

蒙德里安

这也就不难想象,一个艺术家缘何可以全神贯注于一个神秘的问题,要知道要把一些形状和色调结合起来,直到它们看起来合适为止。很可能一幅画除了横竖线之外别无所有,创作者却劳心费神,也许比画文艺复兴的圣母像还困难。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蒙德里安:线 (Piet Mondrian. Die Linie)

展览地点:德国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宫(Martin-Gropius-Bau)

展览时间:2015年9月4日-12月6日

票价:11欧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