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少的爱与怕:爱这最好的综艺时代,怕把观众胃口喂太大

澎湃新闻记者 张维
2015-10-20 16: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华少。高征 澎湃资料

一如既往,华少戴着黑框眼镜,在采访室里,弯腰和大家打招呼,谦逊有礼。

一分钟播报15家赞助商的广告信息,43秒350字的超快语速,让华少先以“凉茶哥”爆红网络,后又以“中国好舌头”享誉海内外。华少笑着分享,自己出名后去国外参加节目,被要求用超快语速当场播报广告信息,现场观众大赞,都喊着“再来一次”。

对华少来说,语言是他表演的方式。但“快”,只是时机对了,场合对了。他深知不能深陷其中。但“快”的确也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一个契机,不仅他以迅雷之势火了,他做的节目《中国好声音》也火了。

火了之后的华少再没离开过观众视线。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他如鱼得水一般,华丽地从主持身份转身成为原创真人秀《出发吧爱情》的总导演和制片人。除此之外,他不甘于管理者身份,再次试水担任《我是演说家》导师,就为了体验一把被管理的滋味。

与此同时,《中国好声音》拔起了一系列深埋于地下的茎茎脉脉——《我是歌手》、《超级演说家》……长得虽不同,但似乎血脉相通。

当这些节目铺天盖地地涌向观众时,大家不再感到新鲜,而是开始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观众开始扒这些节目的前世今生。比如,《中国好声音》,人们发现是源自荷兰的《The Voice Of Holland》;《爸爸去哪儿》是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

这时,大家质疑了,我们的节目为什么没有原创?

10月19日,在2015金投赏国际创意节上,华少谈到了原创的重要性。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扮演了多重角色的华少,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解释了当前电视综艺节目现状的成因,他表示这些“其实非常非常合理”,中国的电视行业本就后起于国外,复制国外成功的产业模型可以理解。

但与此同时,他担心,“胃口喂得太大,当观众快速接收了别人花了几十年才沉淀下来的节目的时候,我们将来还要怎么工作呢?”

尽管如此,华少对当前的电视行业仍旧充满自信,“综艺行业处在最好的时间,最茂盛的时间。”

谈及真人秀,他认为现在远远没有达到巅峰,真人秀尚存在很多可挖掘的空间。“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真人秀可以有更多素人参加的空间,那个才更加的真。”

【对话】

澎湃新闻:你在《我是演说家》担任导师,角色从主持到导师,感觉有什么变化?

华少:我去做导师也是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被人管理,我管理过其他艺人,所以我想,那如果是被人管理呢?如果我是他呢?我用什么方法来激发我的对手,也就是其他导师的竞争心?我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挑战那种管理?别人用什么方法才能管得住我,别的导师会如何面对。对我来讲,这也是一种切身的实验。

其实对我来说,未来的发展不着急,我很快会拍(综艺节目),但是我给自己留了很长的后期时间,相当于电影,其实比电影还长。我留了最多的时间给自己去休整,因为我需要。其实,我想要的是尊重,我想要大家看到电视人对自己产品的重视跟尊重。

澎湃新闻:我知道你做过原创真人秀的总导演和制片人,也做过主持、导师,这么多角色担任之后,对整个电视综艺行业现状怎么看?

华少:我认为综艺行业处在最好的时间,最茂盛的时间。

我说的茂盛,一是指人力资源很茂盛,因为有太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年轻人非常非常多 ,也许是因为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第二是指资本很茂盛,大家会看到很多创纪录的广告价格。

第三是指电视非常热闹,聚话题的能力很强,大概现在能够吸收或者创造话题能力最强的就是电视。

所以我说这是最好的时间。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对于个体生活,还是对于创作领域。

我为什么坚持做原创,第一因为非常看重原创的成长空间,我觉得空间很大。

第二,我确实希望有一些行业尊严,我非常理解我的同行,他们都很辛苦,能做到这些已经很难,对我们来讲,已经完全打破了以前的认知,但要迅速进入那个阶层很难。

第三,因为太茂盛,电视节目主持也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

干脆说,我对这个行业要多于你们的了解,我很自信;在创作这个行业的事情上我比你们多一点了解,我也很自信。

澎湃新闻:但现在的电视综艺节目,无论选秀还是真人秀,大多引自国外,而且雷同,缺少原创。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华少:其实非常非常合理,电视产业之所以做大是因为国外电视产业模型的成功。电视产业往茂盛发展,毫无疑问会去复制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型。国外的电视节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或者几十年中,比我们确确实实更具有创新精神、匠心精神和竞争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的电视台不处在竞争环境中,因为以前我们都是体制内的,竞争没那么激烈。

其实中国从真正有综艺节目,到今天大概还不到20年,《超级女声》到今年也才10年而已。但是在国外,这种综艺节目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跟变化。所以,我觉得今天集体出现了用海外模型来完成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也很合理。

中国人要求很快,电视台要求很快,媒体要求也很快,其实好声音也才办了4季而已。以前,我主持《我爱记歌词》,虽然也不错,但是不会有今天那么大的规模,《快乐大本营》也不会。但到《中国好声音》,一下子规模变得很大,《爸爸去哪儿》系列也是,接着就是《我是歌手》、《跑男》。其实整体发展才四年,《跑男》一年做两季,才做第三季。但大家已经觉得“哇,好无聊啊,都是买来的节目”。大众的要求真的很高,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果实,就开始说“没有原创,怎么大家都差不多”。

而且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电视台,还有那么多网络平台、媒体、公众号、自媒体,再加上电视具有那么大的吸引话题的能力,所以大家都在批评它。这对电视行业来说,压力非常大。

澎湃新闻:要改变现状,关键在哪里?有哪些可以做的?

华少:对我来讲,我是一个做内容的人,我之所以会在这边,是因为我知道,当我只去做内容的时候,我会很快乐。白岩松之前有提过,我们的行业有一个很怪的规律,当你的技术职业能力很强时,你就被升为了管理者。这人明明是个首席摄像,却变成了主管。你可能是个创作型人才,却去做行政工作了。

我觉得,我们做创作、做内容的,应该得到一种尊重,尊重的方法不仅仅是升职,升职也不应该从一线岗位变成管理岗位,那是两件事。为什么我们的内容执行者要变成管理执行者,我觉得做内容的人要骄傲于自己的工作、满足于自己的工作,我觉得这很重要。我觉得做电视节目很难,它是一门艺术。它不是嬉皮笑脸,不是搞怪,远远不是。

但我们现在忙于要成功,要做大的节目。其实做电视节目,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制作成本,最重要的是创作和休整成本都是很高的。但由于竞争太激烈,时机变得很重要,所以大家宁愿要时机而放弃其它成本,那在推出(节目)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观众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

如果这些节目在海外拿到我们这里后,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把它变到一样的高水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好评的。劣评会有,但我相信会有更多好评。

电视台太着急了,我们都要快速地向排前几名的卫视集中,竞争非常激烈。每个季度都有各种各样的现象级节目交替上演,《跑男》、《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我现在看到的明年或者下半年的节目排表,都是很厉害的,因为大家都很着急,而市场又太疯狂。这其实是我最担心的事情,我怕胃口喂得太大,当观众快速接收了别人花了几十年才沉淀下来的节目的时候,我们将来还要怎么工作呢?

澎湃新闻:你觉得现在,真人秀节目算是达到一个巅峰了吗?

华少:完全不算。完全不算。现在我们也有变化,现在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很有趣。我们以前做电视(我做电视也还不到十年),一个点两个点已经是很高的收视率。今天《中国好声音》做到7个点,大家都回来看电视了。而且其它电视台也有收视率,这说明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节目越来越好看了。但大家却都在抱怨,为什么很多东西都极其相似。

其实真人秀有一些很特别的地方,它源自美国,它其实是希望用一种“无剧本的表演”的电视节目去对抗电视剧。当我们的电视从业者、海外电视从业者发明了这个方法的时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真人秀可以有更多素人参加的空间,那个才更加的真。他们对于真人秀还有很多有趣的经验,包括如何选择素人(指非明星)、选择什么样的故事、暴露他们的优点还是缺点,暴露人性当中的贪婪还是圣洁。这些都是很有趣的空间,我们还远远没有完整表现。所以我觉得真人秀将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澎湃新闻:最近的《夏洛特烦恼》大卖10亿票房,但是网上有文章称抄袭国外电影,闫非和彭大魔导演都反驳了。后来甚至有人说,中国一有好电影就会被指抄袭。你怎么理解这个?真的是我们拿不出好的原创作品吗?

华少:我们可能要分清抄袭跟借鉴之间的区别。还要分清对于原创的态度,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态度。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够自信。

《夏洛特烦恼》,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还是两位主演,都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在国内已经演了500多场,这500多场内怎么就没人说他们是抄袭的呢?怎么就到了电影这儿他们就是抄袭了呢?这事我就不明白,我不太懂。

借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无论是《复仇者联盟》,《蜘蛛侠》,还是《搏击俱乐部》,导演和导演之间互相借鉴是非常合理的。在很多文化产业更发达的国家,导演之间说,哎,他抄我的。我没有。这是一个讨论。但在我们这里会被人批判。我觉得这是件很怪的事,你可以提出质疑,但如果直接变指控,会不会有些奇怪。

我觉得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要更加自信。提出质疑的人都非常有想像空间,而且一定是看了很多东西,才知道质疑。但是也许我们大家用讨论的态度会更加合理,而不是定性的批判。我不喜欢人们把事情上升。我觉得那太夸张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