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评“青岛大虾”事件:职能部门失职才把游客逼上微博

人民日报
2015-10-21 12:26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十一”黄金周期间,一游客在青岛吃大排档,结账的时候发现大虾不是38元一份,而是38元一只。事后因投诉无门将此事发布到微博,引发全国舆论关注。

近年来,因投诉无门把人逼上微博,再回头让微博倒逼着将事件严肃处理,这样的场景在不少热点事件中都有上演。人民日报10月21日刊文称,把正常的投诉逼上微博,是一种失职。正是一些部门在职能上的缺位让微博干了政府该干的事情。而每次类似事件的发生不能随着舆论的逐渐平息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希望由此次事件得来这些教训的代价不要白费,相关部门能够真正从中反思。

以下为全文:

“十一”假期已经过去了半月,当由一盘青岛大虾酝酿的舆论风暴逐渐平息之后,也是时候该认真回头看看,除了富有娱乐精神的网络段子之外,这场席卷全国的热议是否还给我们沉淀下了什么有价值的思考。

在青岛大虾事件中,先是投诉无门把人逼上微博,再回头让微博倒逼着将事件严肃处理,这样的场景在近些年来的不少热点事件中多有上演。当然,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让舆论监督有了更低的门槛和更广泛的参与空间,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好事。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诸如“青岛大虾”这一类的社会热点时,会发现其实它们本不应该成为热点,因为对于这一类纠纷的解决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设计加以保障——如果正常的投诉和处理程序畅通无阻,那么它们就根本不必再以消耗公众关注度这种“大炮打蚊子”的极端方式来解决

把正常的投诉逼上微博,是一种失职。正是一些部门在职能上的缺位让微博干了政府该干的事情。此次事件反映出,消费者维权的问题还非常突出。很多地方的投诉热线不畅通,甚至形同虚设,老百姓投诉无门;有的地方职责分工交叉、权责不对称,一旦出现棘手的纠纷就推诿扯皮;消协组织普遍弱势,满足不了消费者维权的需要;司法领域消费维权还是成本高昂,让老百姓视“打官司”为畏途……这些正常渠道的不通畅,都会为舆论事件埋下隐患。

推而广之,不少的信访事件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少信访事件的起因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纠纷,可是一旦沟通不畅、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情绪上的对立,让信访人因为“咽不下这口气”而不断上访或诉诸舆论。规章制度就摆在那儿,如果各级信访部门能及时协调,各个责任单位能够依法处理,相信大量矛盾都可以在基层就地化解。

每次类似事件的发生不能随着舆论的逐渐平息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它们留下的教训或许只是“政府必须把制度落实到位”这么简单,可是做起来却是一件需要久久为功的难事。希望由此次事件得来这些教训的代价不要白费,相关部门能够真正从中反思。(原文标题为《别让微博干了政府该干的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