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邓亚萍:体育能培养完美人格,中国体育训练体系需要完善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5-10-26 09:19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邓亚萍 CFP 资料

她曾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在两届奥运会上囊括4枚金牌,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乒第一,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却也因为身材矮小差点被国家队拒之门外;她用11年的时间完成了常人21年完成的学业,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她曾就中国体育培训之争舌战BBC主播……她就是邓亚萍。

2015年10月24日,邓亚萍现身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作为首届上海惠灵顿教育节的嘉宾,现场发表了一场题为《通过教育与体育建立坚毅人格》的演讲。

在演讲后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时,她直言,中国的体育培训体系有优势,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一体系主要是建国初期建立的,如今需要完善和提高。

退役后进清华零起点学英语,尊重要靠自己争取

惠灵顿教育节在英国已经举办多年,这是首次在上海举办,聚焦创新、探索、全球观三大主题,汇聚了来自英国、中国以及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

邓亚萍当天穿了一身黑色的西装套装,外表干练。在演讲中,她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分享了自己的三点人生感悟:敢想+创新=独一无二、目标+执行=接近成功、体育精神+体育教育=完美人格。

5岁开始打乒乓球,父亲是自己的启蒙教练,但是由于身材矮小,经过了三次国家队教练组讨论,最终才得以进入国家队。邓亚萍回忆说,是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张燮林给了她机会,当时张燮林评价说:“个子矮小,是她的优势,因为她看任何球都是高的,对她来说都可以进攻。”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邓亚萍笑称,她由于身材矮小,摸索出独特创新打法,成为世界女乒“一姐”。

24岁时,邓亚萍退役,到清华大学零起点学英语,“我是1997年11月份进清华读书的,因为打球、比赛,我们运动员失去了最宝贵的读书时间,第一堂课我是很自卑的,我认为我是清华最差的学生。”

她说,当时自己的英语水平是零,第一节课,当着清华英语系系主任的面,她把自己能想起来的、大小写都算上,英语的26个字母都没有写全。

“运动员的生涯养成了我的个性,就是敢于挑战困难。”在学英语3个月后,她就用英语在国际奥委会的会议上发言了,邓亚萍自我曝料称:当时就为了一页纸的发言,她专门请了个外教,是纯正的英国人,发着纯正的剑桥音,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逐字教,抠每一个语调。发言结束后场内掌声雷动,邓亚萍再次想到了一个道理:“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是靠自己争取的!”

后来到剑桥大学,她又用5年的时间苦读拼下经济学博士,荣登剑桥八百周年纪念册首页。

邓亚萍用11年时间,完成了一般人需要21年才能完成的学业。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世界顶尖大学学位的奥运冠军,邓亚萍被认为是是退役运动员成功转型的典范。

邓亚萍的硕士是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的,后来诺丁汉大学授予她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诺丁汉大学邓亚萍运动奖学金设立,以助力更多中国青年和运动员出国深造。

舌战BBC主播:哪个世界冠军不是刻苦训练

邓亚萍2009年4月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 

在此次上海惠灵顿教育节现场,还播放了一段邓亚萍2014年11 月出席卡塔尔“多哈目标论坛”时舌战BBC主播的视频。

在视频中,BBC主持人阿德南咄咄逼人地要求邓亚萍回答:“中国的体育是在用流水线的方式、用最痛苦的方式生产世界冠军,你觉得外界这一评判公平吗?”

邓亚萍并没有着急反驳,而是机智地去了解阿德南的想法,她反问:“你想象中的中国冠军是什么样呢?”阿德南说:“不外乎6岁就选中,进行封闭训练……像工厂那样生产冠军……”

邓亚萍马上接着说:“没错,我甚至比6岁更早,我是5岁就参加训练,我的父亲是我的启蒙教练,并且练得很刻苦,10岁就拿了省级冠军。而当我准备进国家队时,没有教练要我,因为我个头太矮,他们不看好我的未来。我用加倍努力回应质疑、追逐梦想。他们为是否招我进队开了3次会。自信、刻苦训练是全球优秀运动员的共性。”

这番话博得邻座的两届奥运金牌得主塞巴斯蒂安-科、活动组委会官员汤姆-蒂帕索的强烈认同。

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勋爵也主动发言力挺邓亚萍:“其实刚才我听到你的这个问题和邓的回答后一直在笑,因为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训练的场景,当时我的教练也是我父亲。他对我也非常严厉。人们经常对别人的训练方式指手划脚,但是通往顶尖体坛位置没有捷径,而一些项目的体育训练确实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

奥运之父顾拜旦曾经说过,奥林匹克精神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邓亚萍认同说,体育精神能赋予人们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勇于挑战的品质。

她认为,体育精神+体育教育=完美人格,体育教育能带给人们很多,包括健康的体魄、诚信、团队意识、公平意识、尊重他人和自己、尊重规则、积极面对竞争、理性应对输赢等。

演讲结束,邓亚萍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谈及了她的家庭、事业以及对于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的思考。

对话邓亚萍

学英语不能只靠熬夜刷题

澎湃新闻:24岁才开始学英语,早就过了所谓的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但是你后来却能如此熟练地驾驭英语,你的学习秘诀是什么?

邓亚萍:学习没有秘诀,但确实有方法,每个学习者都需要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一开始学英语,主要是背单词,中国人学英语都是从大量背单词开始的,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我每天看书背单词到很晚,很累很困,但还是强打精神继续看、继续背,可是效果相当差。学习和打乒乓球不同,一个静一个动,我后来总结了一下,发现累了困了还在坚持没有用,就去睡,睡半个小时就好些了,我还发现学英语死记硬背对我而言是不行的,但我听力很好,所以我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的方法,先听,再说,再默写,而且最主要是交流,在国际奥委会工作也提供了我很好的环境,后来慢慢地英语就好了。

澎湃新闻:所以对于中国学生常用的熬夜、刷题这样苦读的方法,你是不赞同的么?

邓亚萍:中国学生的单词量极大,有扎实的语法基础,如果能和环境相结合,多一些交流和应用就更好了,其实任何的积累都不会是白费,越到高水平,越是需要以前打下的扎实基础。

我惊喜地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英语相当地好,而且发音很地道。随着中国与国际间交流的增多,把英语讲的和母语一样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澎湃新闻:你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今年9岁了,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的?

邓亚萍:他学英语比我早,3岁就开始学英语了,但不是刻意地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

有语言学家做过研究,学语言最好的时期是3-6岁,不管是学母语还是外语,也有专家建议,学语言,不要限于某一种语言,越杂越好,欧洲人会讲五六种语言很正常。

未希望儿子在乒乓球有所建树

澎湃新闻:你孩子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呢?

邓亚萍:他今年才刚学乒乓球,从年龄上来说,9岁才开始学,好像有点晚了,我并不是希望他也像我一样在乒乓球上有所建树,只是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他的目标性、执行力和纪律性等好的习惯。

澎湃新闻:在此次教育节现场播放的多哈视频中,中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机制受到了质疑,你也回击了BBC主持人的问题。比较各国体育教育的优劣势,你对中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有什么建议?

邓亚萍:有一部分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对于运动员的训练不人道。其实每一种训练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东西,我们中国的体系有优势、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中国目前的训练体系主要是建国初期建立的,在今天的时点上,需要完善和提高。

中外的教育学家都认为,体育是最好的教育。美国所有的体育教育都纳入学校教育,欧洲有很强的俱乐部体系,中国的体育教育一部分在体育部门里,一部分纳入教育部门,今后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进一步地整合优化。

澎湃新闻:你认为取得成功有诀窍么?

邓亚萍:我不比别人聪明,运动员的生涯让我学会了拼搏和坚持。优秀运动员要具备从领奖台一下来,就一切归零的素养。人需要做的是坚持,有时候一旦放弃,前面所做的努力都没有了。就像打乒乓球,在关键球的时候就看能谁多坚持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对我们的提醒就是三个字“打上台”。把乒乓球打上台,对于运动员来说,不是天经地义的么,但是那个时候,因为巨大的压力,打上台是很难的,因为手是抖的,这时候比拼的,就是看谁的手抖得少一点。成功很多时候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多的诀窍,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就看谁能多坚持一下和谁的基本功更扎实。

成功的人自我纠错的能力是很强的,这是一种共性。我们要让孩子愿意尝试新鲜的东西,尤其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培养孩子自我纠错的能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