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闯红灯戴绿帽”无法律依据,处罚不能自搞发明创造

胡建淼
2015-10-26 09:34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一位女子闯红灯被抓,很配合地穿上了绿马甲,交警帮忙戴上绿帽子。

最近看到一些网上报道和评论:某市为加大力度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严查行人乱闯红灯,规定“违者须穿绿马甲、戴绿帽子协助交警执法……”。有人认为,在中国,妻子出轨了,丈夫会被形容为“戴了绿帽”。所以,让违法者“戴绿帽”,可能男人是最接受不了的……

我以为,这里的问题恰恰不是“帽子”的颜色问题,而是“合法性”的问题。如果只是“帽子”的颜色问题,那么,是否让违者改戴“红帽子”、“蓝帽子”、“白帽子”、“黑帽子”,或者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的“高帽子”……,就合法了?

行人过马路闯红灯,属于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行为,可以也必须依法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第89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这是说,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于闯红灯的行为,可以处“警告”或者5-50元的“罚款”。

另外,作为行政处罚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确立了“处罚法定”原则,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它设定了六种处罚形式:(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证照;(六)行政拘留。这六种以外的处罚形式,就必须由法律和行政法规来设定。这就是说,执法部门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形式,是不得自搞“创造发明”的。在六种法定的处罚形式之外,若要规定新的处罚方法,必须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依据,否则便没有法律效力。

现在,规定“违者须穿绿马甲、戴绿帽子协助交警执法”,先不说这一行为的性质是什么,至少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种执法方式,直接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条规定。

再则,“穿绿马甲、戴绿帽子”协助交警执法,这既不属于“公民协助”行为(如扭送逃犯),也不属于对公民的教育行为(如当面批评教育),而是一种实质上的“处罚”行为。

“处罚”的特征是,强制违法者承担一种不利后果作为制裁。它第一是以当事人违法为前提,第二具有一定的制裁性(这里表现为“当众曝光,受到精神压力”)。制裁性不具有“对价性”和“修复性”。“穿绿马甲、戴绿帽子”作为一种处罚,它已超出了《行政处罚法》所设定的六种处罚形式,这就需要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依据了。可我至今查不到这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

本事例对我们的启示是: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必须树立“处罚法定”理念;对违法行为必须依法处罚,不得搞“法定”以外的“创造发明”。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