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姿势丨降准降息新指标,GDP平减指数是个啥?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15-10-27 18:05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除了耳熟能详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眼下,“左右”央行需不需要降息降准的因素又多了一个——GDP平减指数。

“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整一般主要观察CPI的变化,但也要适当参考GDP平减指数。”10月23日央行决定降准降息,并在答记者问中如是解释降息动因。

10月26日8时41分,央行罕见地再度发声为何“双降”,这一次,央行进一步进行了解释:GDP平减指数比CPI更低,因此,随着物价整体水平走低而适当下调基准利率是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央行在新闻稿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而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9月CPI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1.6%。

何为GDP平减指数?

央行并没有给出官方解释和算法。

在经济学课本上,GDP平减指数也叫GDP缩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和CPI的作用一样,不过CPI只反映消费价格的变动,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也就是说,这一指标在衡量物价方面比CPI更全面。

“GDP平减指数就是一个社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所对应的综合价格增长状况,比如,中国今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与去年相比,涨了多少或者跌了多少,就是GDP平减指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

正基于此,在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眼中,这一指标地位“颇重”。例如美国,会在每季第一个月公布上季度GDP平减指数的初值,随后两个月还会再别公布一次修正值和终值。而在10月23日央行“剧透”前,中国并没有专门的GDP平减指数统计。

据了解,外媒和研究机构等得出的中国GDP平减指数数据,都是通过统计局公布的GDP“倒推”出来的。每个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都是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名义GDP增速,而分析师更看中的、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实际GDP增速则需要计算或者利用数据库得出,两者相减,就是GDP平减指数。

那么,GDP平减数据的正负,意味着什么呢?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GDP平减指数为负,意味着一个经济体的商品价格总体在下跌,而按照经验标准,如果物价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经济已进入通缩。

央行为何要着重提到“GDP平减指数”?这背后可能隐含哪些深层意思?不少经济学家将矛头指向了通缩压力。

“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利率为1.5%,而CPI为1.6%,央行强调GDP平减指数,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可以在实际利率看似为负的情况下降息。”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就是因为平减下来,中国已经进入通缩时代。”

其实,央行在问答中,提到了这一点。

央行在10月23日晚间发布的答记者问中称,在大多数情况下,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但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内投资、工业品需求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CPI和GDP平减指数走势有所分化。

在分析机构看来,央行此番提出要考虑GDP平减指数,意味着现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压倒了对通胀的容忍度(对应CPI)。

“目前对中国经济来说,价格下滑最明显的是工业,导致工业领域的经济运行越来越差,内生动力越来越不足,所以在衡量工业与服务业之间,需要用到GDP平减指数这一涵盖所有商品价格的指标,只要GDP平减指数为负,总增长就小于总供给,意味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全面显化。”刘元春指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