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学生每天一千米,高中生每天两千米……当跑步进入寒假作业

俞振非
2016-01-27 07:01
来源:澎湃新闻
私·奔 >
字号

还记得学生时代跑圈的愤恨吗?如今跑步“登堂入室”,正式成了一项作业。

据新华网1月25日报道,在寒假来临之际,太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冬季长跑活动做为学生寒假作业主要内容。每天长跑参考距离为:小学生800米至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和高校学生2000米。

用“作业”的形式是否能唤起学生们自觉锻炼的意识呢?我们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运动?

逃避跑步,有人走上犯罪道路

跑步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锻炼方式,但这股风潮似乎还没吹到最需要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学生中。

据《成都商报》报道,在今年成都七中布置的寒假作业中,同样纳入了“体育作业”的部分,明确规定每天跑步2000米,开学后还将进行随堂测试,成绩纳入学期体育成绩的评定,还将直接影响到“三好学生”等奖励的评选。

该校体育老师杜凯表示,学校不是第一次像这样采用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跑步,“往年我们是要求学生在一个假期内完成20公里跑步,这次则是明确了每天跑2000米。每日保持一定锻炼量,更能锻炼学生耐力素质。”

事实上,怎样让学生跑起来,许多学校是“八仙过海”。

拿上海为例,复旦附中在提供运动技术指导和开展跑步宣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跑步方案。

而在2014年,《华商报》就报道过郑州大学用奖励免费早餐的方式“激励”学生参加晨跑活动,但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早上多睡会儿懒觉比免费早餐更有“诱惑力”。

在去年年底,武汉大学又出台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完成至少20次长跑,并且要通过手机APP来进行记录。

但即便如此,学生们也想出了各种“花招”,有人在接受《武汉晚报》采访时表示,“有的同学会骑着自行车,最奇葩的是,我曾看到过滑着轮滑的,也有同学一人拿三四个手机去跑。”

而跑步甚至“带来了”犯罪。据《解放日报》2014年7月报道,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生周某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篡改校方晨跑数据的方式,以每次10元—20元不等的价格替同学 “代跑”,获利19000元……

学业压力下,跑步真的很难

学校想尽办法让学生们走上跑道,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想让学生们跑起来有多么难。但为何国内的孩子们这么“懒”?

最大的原因,或许还得归咎于课业的压力。

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去年底发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14.1%的小学生、36.9%的初中生、54.1%的高中生感觉到“学业负担很重或比较重”。

该调查显示,有11.4%的小学生、38.9%的初中生、46.8%的高中生的每日家庭作业时间在两小时以上。课业压力之下,想让学生们再拿出时间来跑步无疑有相当的难度。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表示:“学校体育仅仅是出于应付体育考试或上级部门指示的需要。”

如何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抛开学校因素,薄弱的家庭运动氛围也成为了让学生们远离跑步的原因。

“国外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和孩子们一起培养锻炼的习惯。”跑步作家赵小钊对笔者表示,“而在国内,把跑步当成作业,布置成一个任务,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在赵小钊看来,家长的鼓励和带动才是能让孩子们跑起来的最重要因素,而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需要在12岁前好好引导。

1、创造运动条件

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适当的时间,带孩子多去户外参加运动,跑跑跳跳中,既可以训练孩子的敏捷性,又可锻炼孩子的体魄和胆略。

2、提供安全的场地

当孩子小的时候,应该为孩子多做些必要的户外活动,居住地的周围找一块空地让孩子蹦蹦跳跳是最容易达成的,不过尽量避免在车多及湖泊、喷水池等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

3、提供用具

道具永远能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如球类、橡皮筋。另外,一套齐全的运动鞋和运动服十分有必要。

4、参与孩子的活动游戏

孩子在小学时期的竞争意识较强,他们重视行动后的结果,父母的共同参与,可以提高孩子活动能力。

5、活动要杂不要专

兴趣要广泛,爱好要多元,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滑雪、滑冰、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强度方面,感到少许疲劳即可。

更多专业跑步健身内容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号:sijiabenpao或搜索公众号:私家奔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