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姿势丨为了加入SDR,原来中国已经做了那么多!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15-10-30 09:17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为了加入SDR,央行连家底也亮了。 东方IC 资料

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大家都在眼巴巴等着人民币在年底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压力山大的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也是拼了。

放开利率管制、为调整人民币定价机制容忍人民币贬值、跑到海外发了债,在金融改革上,中国几乎可以说,一刻也没闲着。

化身“拼命十三郎”的央行,究竟在今年以来都努力干了些啥?

一、放开利率管制,存款保险制度落地

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算起,到10月23日央行决定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设置存款利率上限、利率管制在基本取消,利率市场化改革走了20多年。

在经济学家眼中,利率管制是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一个技术障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由于SDR的利率是在各篮子货币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加权平均而形成的,相应的,中国的货币市场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而在彻底放开利率前,央行已经利用去年11月开始的5次降息窗口,将存款利率上限从最初的1.1倍,逐步扩大至1.2倍、1.3倍、1.5倍,并在8月取消可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

此外,作为利率市场化最重要制度保障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在今年5月正式开始实施。

二、汇率市场化定价,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股灾也挡不住汇改

不同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上的动作频频,在去年3月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区间后,央行足足等了18个月才有新动作:调整中间价定价机制。

8月11日,央行要求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短3天贬值超过4%。

为什么改?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短期SDR的要求。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表示,第一,促使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与市场成交价达成一致,这在境内已经得到了解决;第二,促成境内外人民币的汇率达成一致。

三、人民币走出去:出国门发央票,银行间市场开门迎客

除了改革,央行也没忘了金融市场开放,而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央妈去海外发央票了。

10月20日,央行首度走出国门,在伦敦采用簿记建档方式,成功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1年,票面利率3.1%。这是中国央行首次走出国门、在中国以外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

在伦敦这个老牌金融中心发央票,影响更为深远,一是彰显开放性,二是反证人民币国际化已相对成功。

除了走出国门,中国还在先后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今年7月,央行允许境外央行(货币当局)和其他官方储备管理机构、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三类机构,运用手中的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交易。

而在今年9月底,为推动中国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境外央行类机构,获准进入在岸市场直接参与交易。

除了上面这些大动作,银行间市场的开放还体现在小细节。

就在10月2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刚刚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推动双方市场互联互通和产品创新。

这并不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走出去的第一步了。今年9月,外汇交易中心也曾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达成类似协定,在美国组建合资公司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中国银行间市场。

四、技术准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按国际标准亮家底

10月8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筹备了3年多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

CIPS的上线,正是为了满足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求,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央行直接将其定位在了“人民币国际化重要里程碑”。

做了以上这么多,自然要让更多人看到。

今年7月,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涉外数据质量和透明度、充分体现人民币国际化成果,中国开始按照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公布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数据,并相应调整了外债数据口径。

为了加入SDR,央行连家底也亮了。

五、也是最重要的,国家领导人亲自公关

为了确保此次人民币能加入SDR,近几个月,国家领导人也是蛮拼的。习总去了,美国终于态度软化:符合IMF条件,就支持人民币加入SDR;习总去了英国,英国明确表态支持。

最新的例子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谈后的发布会上,明确表态支持人民币加入SDR。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