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德国工商大会首席代表:在华德企已开始尝试工业4.0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5-10-30 10:4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富雅莉(Alexandra Voss)。

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默开八度”访华之旅中,中德经贸合作的议题也从不会缺席。

经贸合作向来被看作是中德关系的牢固纽带。10月30日,默克尔将与李克强总理在安徽合肥参加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会议;默克尔还带领了一支由约20位机械、汽车、电子和电讯等行业公司大佬组成的商业代表团,与李克强共进午餐,进一步促进中德经贸合作、深化中德经贸关系。

中德经贸合作究竟到了什么“热络”程度?中国经济提速换挡之际,在华德企有着怎样的期待和诉求?在默克尔此次访华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富雅莉(Alexandra Voss)。

富雅莉的工作是深入了解在华德企,她用一组组数据和例子向澎湃新闻展现了中德关系的“热络”:德国始终位列“对华投资最多国家排行榜”的前10位,德国在华企业的数量和投资额仍在稳定增加;中德在环保、循环经济、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数字化(“工业4.0”)等核心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富雅莉还提出一些在华德企所面临的挑战,诸如“招工难”,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人才流失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

中国德国商会是德国企业在华的官方协会,创建于1999年,目前在中国大陆共有2600多个会员,为中德商界、中德政府及相关机构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德企调整在华发展预期,但没人撤资

澎湃新闻:德国是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德经贸合作热度很高,能否具体谈谈中德之间经贸往来的合作?

富雅莉:德国总理默克尔10月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扩大中德双边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在过去的35年,中德贸易关系得到长足发展。2014年,中德贸易占德国外贸比重为7.5%,目前,中国是德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德国除欧盟之外的最重要贸易伙伴。对中国而言,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盟范围内的最大贸易伙伴。自1990年以来,中德两国的年平均贸易额增速保持在14.2%,其增速几乎保持在每5年翻一番。

德企在华的投资额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德国在华累计投资额达到480亿欧元。历年来,德国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始终位列“对华投资最多国家排行榜”的前10位。此外,德国在华企业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15年,将会有5200家德国企业在华开展业务,并创造110万个就业岗位。

澎湃新闻:中国经济正在全面转型,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

富雅莉:我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以服务、高端科技和内需为导向的经济转型期。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稳健的经济增长。对于德国在华企业和其合作伙伴而言,中国经济转型为中德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2015年5-6月期间,中国德国商会在439家企业间进行的2015年商业信心指数调查显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商业环境正感受着随之带来的变化,德国在华企业也相应调整了自身的业务预期。企业预期的业务增长速度呈现放缓趋势,但对于自身所在行业的发展预期要优于整体经济形势的预期。尽管今年德国企业在原有厂址上追加投资的迹象略有轻微回落,有意向新设公司的企业比例仍维持在2014年同期水平。此外,在可察觉范围内,没有迹象表明这些德国企业将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

推进中德工业数字化合作,需建立共同技术标准和快速互联网

澎湃新闻: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透露,“创新”将是默克尔再次访华的重点议题,今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如何理解中德之间的“创新合作”?可否举一些具体事例?

富雅莉: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默克尔总理将2015年定为“中德创新合作年”。此后,“创新”一词便在中德不同合作领域、各个对话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生产领域和工业数字化进程中。

中国在经济转型阶段着重强调了创新和高创值生产的重要性,如“中国制造2025”规划。从这一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德合作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在环保、循环经济、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数字化(“工业4.0”)等核心领域。在“工业4.0”的框架下,中国企业华为就已同德国软件制造商SAP建立了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未来,中德双方也将会开展更多合作。

澎湃新闻:中德两国企业需要寻找怎样的创新合作伙伴?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德国商会能做些什么?

富雅莉:在创新领域,中德两国存在巨大合作潜力,但也有一系列挑战,特别是重要科研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稀缺问题。寻找满足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德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巨大业务挑战。对于大部分德国企业而言,难以招聘到足够的专业人才问题依旧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注重技术和知识的相关研发部门。

为促进中国专业劳动力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在华德国企业和德国商会致力于开展双元制培训和相关职业培训。

澎湃新闻:德国“工业4.0”概念在中国国内很火热,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的德国“工业4.0”对接?

富雅莉:“工业4.0”代表了将现实同虚拟世界相融合的理念,尤其是在工业制造领域。物物相联或物联网对于工业来说,意味着效率和灵活性的提升,以及大幅生产和物流潜力的优化。

德国企业处于智能高效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并把所需的先进知识引入技术、研究和发展领域。中国在软件开发和移动网络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中国国内强大的内需也创造了巨大市场潜力,特别是在消费品和服务业相关领域。

推动中德两国在工业数字化领域的合作,需要不断完善条件、改善环境,例如建立共同的技术标准以及快速、高效的网络。这里需要提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智能工厂合作,其首要前提就是要保证数据安全。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防止商业机密和企业数据外泄也至关重要。

澎湃新闻:德国有官员表示,“德中两国可在高科技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把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就您了解,在华德国科技类企业是不是越来越多?

富雅莉:德国商会在会员企业中进行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在华德国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研发领域,汽车、机械和化学类企业还计划在未来2年内进一步扩展业务。德国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在高端工业和技术制造产业的领先地位。

西门子和博世就是两个成功案例:这两家企业分别在成都和苏州设立工厂,并已尝试进行“智能制造”概念的实践。德国和中国企业在制造和自动化行业存在着丰富的合作潜力。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将帮助中国巩固其工业生产大国的地位,并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助力。

澎湃新闻:就您了解,对于在华德国企业来说,中国投资环境是怎样的?德国企业对于中国投资环境还有哪些诉求?

富雅莉在华德国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尤其棘手的是寻找符合资质的员工,还有如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人才流失等人事问题。除此之外,在华德国企业希望能改善一些地方的官僚主义作风、网速慢等情况,也希望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在过去几十年内,这些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为进一步加深中德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中德创新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