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工博会|高速公路铺无线充电轨,电动车有望边开边充电

澎湃新闻记者 吴洁瑾 姜丽钧 俞凯 俞立严
2015-11-05 10:3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11月3日至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图为新能源汽车荣威E50。 澎湃新闻记者 张新燕 图

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可惜充电桩太少,就怕开到半路上没电了。不过,在17届中国工博会上展示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有望解决这一困境。

这种充电装置由上海交大自行研发,今后有望安装在高速公路收费站附近、红绿灯路口、园区厂房,这也意味着驾驶电动车可轻松实现边行驶边充电。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工博会高校展区上海交大展位看到,一款黑色的电动模型汽车在一款长方形的黄色平板上来回行驶,当汽车轮子与平板当中的两道黑线接触时,下方的充电装置便自动开始为该电动车充电。

据现场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该无线充电装置及样车是由上海交大电气工程系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唐厚君教授团队历时两年自行研发。

“在黄色平板下铺设的是它的无线发射线圈,而样车的底盘上则安装了一个接收线圈。当样车沿着轨道行驶时,发射线圈就会通过电磁感应把电能传输给接收线圈。这个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是没有任何物理连接的,这也就彻底实现了无线充电,给样车供能,样车就能在这个轨道上行驶了。”工作人员表示。

这样的无线充电“轨道”今后可安装在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如收费站附近、红绿灯路口和园区厂房等,当电动车行驶至这些区域时,速度会放缓或者停止,这时无线充电“轨道”便可“趁机”对其充电。工作人员推算,“假如本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是100公里,但通过多个无线充电‘轨道’的及时充电,其整个行驶里程可增加至150公里甚至更多。”

不过并非所有的电动汽车出厂后就能直接通过“轨道”充电,它们还必须经过“改装”,增加一个接收线圈和相关外围电路,使其具有接收电能的功能。

目前上海交大正在寻求市场合作者,以期尽快将该技术正式转化为惠民成果,此次工博会上已有不少企业抛来“绣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11月3日开幕。

本次展会设置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机器人展和航空航天技术展等9个专业展,展览规模23万平方米,展会规模和展商国别数创历史新高。今年参展企业达2270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上海以外地区企业超过三分之二。

除了智能机器人、航天器等“高冷”科技惊艳全场,智能生活“小帮手”也引来众人围观。“返老还童”功能的等离子除皱技术将让爱美人士越来越年轻;能监测空气质量的App让室内空气净化不再有死角;贴身服务患者的机器人耐心加细心,或许有着“大白”外貌的它能让病人心情明亮起来。

【工博会科技前瞻】

手机软件就可监测室内空气质量

容易被忽视的室内空气质量终于可以监测了。

瑞典参展公司Blueair在工博会上首次发布了一项用于室内空气检测的前沿技术,人们只需通过手机Wi-Fi,就可直观地看到自己家中空气质量的数值,甚至可以利用手机来遥控家里的空气净化器。

使用者只需要在手机里下载一个Blueair FriendTM的App,就能够通过Wi-Fi直接与空气净化机和Blueair AwareTM(空气通)连接,室内空气质量就会以精确的数字形式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直观地了解居室内的空气质量好还是差。通过它,用户还可以远程操控室内的空气净化机,提前预防空气污染。

很多人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污染更严重。美国环保署的一项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2-5倍,特殊情况下可达到100倍。这种情况不仅是由室外污染物(如PM2.5等)进入家庭或工作区污染室内空气导致的,家庭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护理产品、清洁剂与油漆等污染源,甚至于宠物皮屑和毛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水平。在室内,特别是在通风不良、人员拥挤的环境中,一些致病微生物容易通过空气传播,使易感人群发生感染。

超导技术除皱,助人“返老还童”

利用超导技术助人“返老还童”的等离子体美容和医疗技术也在工博会亮相,经过类似一束光的等离子体照过,不仅能去除皱纹“返老还童”,还能让伤口快速凝血愈合。上海超导科技有关人士介绍,科研人员已成功利用超导材料低成本产生等离子试用于美容或医疗,预计5-10年进入初步应用,随着技术进步,人们甚至可在家自己操作。

服务型机器人首次进入医院

一款由上海交大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苏剑波教授团队和相关公司合作研发的纳豆机器人以其可爱机智、神似“大白”的形象赢来观众“热捧”。

苏剑波说:“它的首要功能就是能够完成送药以及监护病患的工作。”

纳豆机器人可通过实时采集自身以及病患的环境信息,对病患实时定位;通过视觉避障在行进过程中躲避环境障碍物(包括医院的人流、可移动医疗设备、固定的墙壁台阶等),合理选择前进的方向和路线。纳豆机器人可感知周围环境,更便捷地寻找最优路径,快速达到病患的邻近位置。

苏剑波说,目前已有数十台纳豆进入了江浙沪和武汉四地的三甲医院、社区医院,为病患提供服务,这也是国内服务型机器人首次进入医院。

国内首个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揭秘

被称为“土豪金”的中国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在本届工博会上首次公开亮相。预计到2020年,它将正式发射,经过10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可以抵达火星。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上,整体为金黄色的火星探测器被摆放在中心位置,此次展示的探测器的大小是真实设备的三分之一。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内部结构,还专门设置了一扇玻璃展示窗。

火星探测器上面的圆锥状为“着陆器”,下面的六面体为“环绕器”。着陆器是用于探测器降落火星表面,环绕器主要是用于探测器围绕火星飞行时的定位服务。此外,还有一个醒目的白色高增益天线,用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专家介绍,本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全球综合遥感和着陆巡视勘察两项探测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正按照2020年发射计划进行紧锣密鼓的研制。而火星探测所需的动力系统,也就是相关大推力运载火箭正由国内另一家机构研制,目前也进展顺利。

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透露,发射后,我国自主火星着陆器将以每小时2万公里的速度撞向火星,由于火星大气稀薄,密度仅为地球的1%,探测器需要特殊的减速方法,最终将火星车安全释放到火星表面。

在降落火星表面前,探测器的自主控制技术是一大难点。由于火星距离太远,探测器若要由地面控制,控制信号往返于地球和火星间的时延太长。火星探测器的最远通信距离约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900多倍,按光速38万公里/秒的速度计算,与地面测控站的往返“对话”一次需要40多分钟,而且传递的“声音”将会非常的微弱。所以,探测器要“学会”自主完成帆板展开、对日定向、制动捕获、器器分离和故障诊断等。

此前,2011年11月9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仅仅7个小时后,俄联邦航天署发布消息:搭探测器未能按计划变轨,任务失败。

据悉,国际上最近的一次火星探测活动是印度在2013年发射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抵达火星的探测器,也是继美国、俄罗斯,欧盟后全球第4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该项目计划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澎湃新闻记者 张新燕 图

宇航员机器人小天:能在空间站建基地

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805所带来了宇航员机器人“小天”,聪明的它可以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从事众多精细操作。

“小天”在外形与构型上与人相似,由头部、躯干、3自由度颈部、2自由度腰部、7自由度手臂、12自由度五指灵巧手、专用末端操作工具等部分组成,是能够应对恶劣空间环境和复杂操作任务的新型空间机器人。

805所空间机器人团队技术负责人陈萌博士透露,与一般执行重复路径操作任务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小天”属于特种机器人或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更高,具有多种人机交互手段,比如手动控制器、数据手套、Kinect、体感交互、语音、示教等,尤其是双臂和手指非常灵活,小到抓取钢笔、光盘等日常操作,大到插拔旋拧、更换电连接器等工业操作,它都能够胜任。

“太空具有零重力、高真空、大温差、空间辐射环境等特征,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此恶劣环境下功能丧失严重,‘小天’在这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辅助或代替宇航员开展在轨操作、进行登月活动、在月球表面或空间站搭建基地、进行无人空间勘测等,减轻宇航员工作负担、降低出舱风险。”陈萌介绍,为了更好地实现在轨操作,研制人员创造性地为“小天”的双臂配置了不同类型的末端执行器,可同时兼顾通用性及专业性操作,其右臂配置了用于通用性操作的五指灵巧手,左臂配置的则是用于专用性操作的末端操作工具,该机器人的容错性也较高,还具备了自修复和变构型的能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