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学“无墙”,厦大的校友们心要宽一点

徐书白
2015-11-10 17:4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厦门大学的校友这两天很愤怒。11月7日,专栏作家贾葭在网络专栏发表了《花20块钱进门的大学永远不配一流》一文(作者事后解释原拟定的标题是《给我二十块,带你进厦门大学——兼论中国大学距离一流有多远》,现标题是网站编辑拟的),写自己游览厦门大学遭遇“限流”,即便愿意刷身份证也无法进入厦大,而另一边却是,学校保安放任各种“黄牛”收钱,通过翻墙、带路等手段进入校园。

厦门大学校园全景,与之相邻的是南普陀寺。 视觉中国 图

作者还称,北京大学等高校也在搞刷身份证入校措施,“大学凭证登记进入,我坚定地认为这种所谓的管理严重违背了大学精神,是对大学的戕害。”

此文一出,迅速引发了厦大校友的批评与辱骂。甚至有人在百度贴吧发帖称,“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校门口立个牌:贾葭与畜生谢绝入内!”

第一,校友护短母校,好不好?第二,大学应不应该“无墙”?

首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母校”成了“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常常有人以此标榜自己对母校的热爱。事实上,对自己度过最美好青春时光的母校怀有浓烈的感情和深刻的认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尤其当母校还是知名高校的时候。但是,护短绝不是热爱母校。

将“母校”这一概念高度人格化——将学校和学生、校友的关系,处理成了母亲与儿女的关系,这样一来,校友们为母校辩护甚至强行护短,也就具有了基于想象的巨大道德优势,子不嫌母丑嘛。但这是错误的!

母校是一种精神寄托,母校不等同于学校管理方的具体行政措施。爱之深,责之必切,所谓“国有诤臣不亡国,家有诤子不败家”,合格的校友当然有义务指出学校的过失。自己当年在学校学习时,指责学校这里不好,那里要改进;不料切换成校友模式之后,摆出“小媳妇熬成婆,凭什么我受过的苦,你不用受”的褊狭心态,这是不对的。

爱自己的母校,就要不掩饰母校存在的问题,不回避母校犯下的错误,甚至“闻过则喜”,乐于承认那些经他人提醒后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并积极、努力地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基于自己的校友身份所形成的“道德优势”,将他人的批评视作对母校的攻击。

那句关于“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的名言,据说出自华中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李培根发表于2010年的演讲。2013年10月4日,针对华科校友“不忍心批评母校”的说法,李培根回应说,“其实母校也是可以批评的,华科欢迎校友的批评,华科容得下校友的批评”。母校不仅可以批评,而且更加应该批评;母校不仅欢迎、容得下校友的批评,而且更加应该欢迎、容得下外人的批评。

第二,大学应有开放的精神,是谓大学之“无墙文化”。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新加坡时,高度赞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贵校倡导“人才不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知识不设墙”的“无墙文化”,体现了新加坡创新进取和开放包容精神。这是贵校乃至贵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厢习主席在高度赞扬大学的“无墙文化”,那厢个别厦大的校友,誓死捍卫学校限流、刷身份证入校,这格局、气量明显小了!

当然,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与国民的参观权利之间,如何在技术上做平衡,这是可以探讨的。只是这么多厦大的校友,乃至不少大学的校友希望把大学“锁起来”,这是值得警惕的。门锁起来了,思想也就锁起来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